劉翰
摘 要:現階段,國內很多中職學校都是將就業作為教學方針,在其導向下,優化各專業的教學方法,運用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等先進模式,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發揮育人價值。新世紀以來,計算機的應用可以說是“異軍突起”,逐漸發展至覆蓋全球。而計算機專業又是中職的必修課程之一,專業內容抽象,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實踐檢驗,教學難度可想而知。本文以中職計算機網絡課程為切入點,對其教育模式展開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
時代的發展以及全球各區域之間不斷交流與融合,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和人才培養理念開始不斷的出現,這些全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生培養方法不僅更加符合當代國家與社會對于人才發展的需求,也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實質和發展規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學習和研究,在不斷豐富我們自身教學理念和學生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學服務,從而增強自身教學與學生培養的有效性,促進中職教育的科學化發展。
一、情境教學,加強學生學習能力
建構主義認為,人類知識獲得的路徑并不是由其他人不停地傳授,而是由于人類自身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與技能對于新知識的重新研究與解構。也就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是通過利用自身的知識,通過自身的總結、分析以及歸納等對新知識進行重新的分析與解構,進而利用舊的知識推導出新的知識,進而完成新知識的系統性構建,將其納入到自身知識體系當中。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最大的作用就是為學生創造一個需要學習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讓學生在情境需求中主動進行新知識的總結學習等,最終完成新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師在進行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時候,不妨積極采用這樣的手段,從而促進學生計算機網絡相關技能與知識的掌握,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更多的進步與發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代職業教育最常用也是效果最好的課堂教學方法,其主要方式為教師在了解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利用學生熟悉的情景來學生構建一個教學情境,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欲望,推動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在情境中能夠主動探究和分析,進而完成相關知識的構建。例如在教授學生《企業網搭建》)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為學生構建一個需要進行網絡搭建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進行有效性探討和研究,最終完成相關技能與知識的掌握。
二、校企合作,增強學生實踐素養
中職教育屬于職業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教育屬性和定位是為國家與社會培養大多數技術性人才。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專業學習階段就為學生樹立實踐意識,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未來工作的方向和努力方向,從而加強學生職業規劃,促進學生實踐意識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校企合作是當代職業教育學生培養的重要性方法之一,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學校和教師搭建校企合作橋梁,創新新的校企合作學生培養新模式,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學習定位,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最重要的是還能培養學生的人職業精神,提升其綜合素養。例如在教授學生《網絡綜合布線》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協同學校聯系相關企業和國內相關實驗室,讓學生進行參觀學習和了解,從而幫助學生能夠對相關技能知識的應用有一個清晰明確的了解,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學校和教師還可以讓一些企業的技術人員來學校進行演講和直接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合作學習是當代國內外各階段教育比較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主張在知識與技能學習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特質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讓組內學生進行自主研究和協作學習,從而在共享和總結分析的基礎上的自主完成全新技能的掌握與知識的構建。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其綜合素養,最重要的是還能使他們科學的掌握學習和研究方法,提升他們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例如在教授學生《網絡服務器安裝與配置》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利用微視頻的技術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知識學習,待學生對于這些知識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將學生分為幾個合作學習小組,讓他們在組內就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在互相研究、共享以及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完成相關技能的掌握以及全新知識的構建。
總而言之,我們當代教師要想提升中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培養以及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必須不斷的學習和研究,在不斷豐富自己教學素養的基礎上,增強自身教學有效性,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大的提升與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促進他們身心成長,將他們培養成具備高素質高素養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姚麗麗.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8(14)
[2]劉艷麗,許云英.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