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億燕
大家都知道“要我學”遠不如“我要學”,那么怎么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要從培養興趣開始,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學習。這要求教師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和淵博的知識外,還要能掌握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如:生動有趣的導入法,使學生從一開始上課就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巧妙設置情境法,盡量創設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學習環境,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恰當運用一些教具,一段錄音、一幅圖畫、一張幻燈片、一段錄像等,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此外還有引發聯想想象法、角色互換法、小組討論法等。
二、積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語文教學實現育人目的的一個根本。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必要條件。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教師要盡力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自學習慣,打消學生的依賴心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還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如怎樣入手、怎樣鉆研、怎樣學習各類文章、怎樣復習、怎樣創新等。)要使學生意識到學習中有很多問題需要自己解決,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他們一輩子受益無窮。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想學,才會愛學。只有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
寬松的教學氛圍,適宜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的想法、做法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從而有利于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限度地活躍,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是這種氛圍的營造者。營造這種氛圍,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學生不同的思考、見解,并給予適當的評點、鼓勵。我在教《宋定伯捉鬼》一文時,讓學生評價一下宋定伯,一個學生說:“宋定伯陰險、狡詐。”一語驚四座(教參中這樣定論宋定伯:“他大膽、沉著,很有智慧,令人喜愛。”)。驚訝之余,我讓該生說明理由,他說:其實鬼并沒有傷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諱,然后把鬼變成羊,還把鬼賣掉……試想,如果沒有平日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怎會有此創新意識呢?
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增強問題的意識性
學貴有疑。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會學生質疑問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才會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的教師不敢讓學生質疑,就是怕學生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把自己問住。其實,面對自己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可以先存起來,然后通過各種途徑和學生一起解決。當然也要教會學生正確質疑的方法,例如,可以從文題上質疑,可以從字詞句上質疑,也可以從主題上質疑、從標點符號上質疑、甚至從寫法上質疑等等。總之,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開動腦筋、活躍思維,增強問題的意識性。
五、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主體性學習的過程,主體性學習存在著個體性差異,在進行個體性學習時,每個人都會產生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有時對問題的見解不夠全面,也有可能在某一些方面產生疑問。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使個性學習得到有效互補,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為他們的思維活動開辟了一個全新的境界,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解決,在討論中,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大膽發言,小組里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離開座位到其他小組尋求答案,也可以帶到課下查閱相關資料,繼續深入探究。“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由于學生的獨立思考拓展為集體思考解決,許多爭辯就在討論中產生,在學生的思考被激發后,往往會有許多獨到的見解,討論中到處閃爍著智慧的火花。
六、讓學生擁有評價權,培養學生的分析、評判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各種評價,這是師生交流所不可缺少的。對一個問題的肯定與否定,教師不應輕下斷言,而應多讓學生自己去明辨是非,不能養成事事都跟教師“核對真理”的依賴心理和習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評價方法,做到自我評價、同學間互相評價、師生間互評相結合。這樣,學生可看出自身的不足和別人的長處,并能認真改正自身的錯誤,積極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能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認真研究的習慣。
通過上面的做法,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激發,主體意識得以增強,既發展了個性特長,又克服了學習中的惰性,使學生會學、善思、勇創,從而全方位提高語文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