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鳴
摘 要:政治課由于其思想性、理論性比較強,長期以來,中學政治教學進入一種誤區就是:教條條、背條條、考條條。久而久之,就使學生感覺這門課程枯燥、無味,學生缺乏興趣,出現厭學,甚至棄學的現象。面對政治這種尷尬的局面,我們政治課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乏興趣,出現厭學,甚至棄學念,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方法,更好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培養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就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應該年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關鍵詞:課堂氣氛;豐富語言;教學方法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培養學生學習這門課程尤為重要。教育心理學表明,情感具有遷移功能。學生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教學內容上,改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傾向性。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的。對于思想品德課來說,更是如此。師生感情融洽、互尊互愛、民主平等、關系和諧,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和熱情。有了這種興趣才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關鍵是熱愛學生。教師只有關心學生才能取得學生的信賴,使學生于接受教師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動之于情是很重要的。要使學生接受正確的道理,接受教育的內容,必須真誠的關心學生,建立起親密的師生關系。學生愛老師,信賴老師,師生之間有了感情,學生才會接受教育。如果師生之間沒有感情,教師方法再妙,道理再正確,學生也只會當耳旁風,也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接受我們的教育,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一個原因是教師與學生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取得感情的溝通。而這種感情的基礎實際上就取決于教師的愛。學生是否接受教師的教育,喜歡你這門課程,往往取決于師生之間有無互相尊重和信賴的感情。如果教師熱愛自己的學生,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會愉快的加以接受。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相反,如果教師不熱愛學生,對他們漠視,不進行感情交流,甚至經常訓斥、挖苦學生,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厭煩心理,對他的教育教學內容失去興趣也就達不到教學效果了。
二、提高語言表達技巧,使用豐富語言
語言是人類傳遞信息,進行交流的工具,師生間情感交流必須借助語言。學生覺得政治課枯燥、無味與教師授課時使用呆板、單調空洞的說教語言是有關的。所以,在教學中,政治課教師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技巧,使用豐富的語言。語言技巧大體包括:
1.說普通話,清晰、準確、音量適中,口齒清楚,用詞準確語言流暢。
語言表達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的教學語言吐字不清、含含糊糊,學生又怎么回喜歡你的政治課又怎能提高教學效率呢。教學中切忌使用生僻、深奧的語言,讓學生摸不著頭腦。
2.生動、有趣、富有幽默感。
教師的語言表達不能平鋪直敘,而應該抑揚頓挫,生動形象,飽含豐富的感情,對不同的教學情境,應該有不同的情感語言。如講到日本帝國對我們中華民族侵略的例子時,我們的言是悲憤的:講到父母對子女的愛,使用的語言是深情的:舉像邱少云為了革命的勝利而獻身的例子,我們要使用莊嚴的語言。處于這種語言環境中,學生一定會被我們的教學所感動在政治課中,教師恰當的運用一些富有智慧的笑話,風趣的比喻耐人尋味的順口溜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感染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幽默可以說是政治課的調味劑,幽默的語言使政治課不再緊張枯燥、乏味,變得輕松、和諧、自然活潑起來。這樣“死”道理就變成“活”課堂。這種課堂學生肯定喜歡。
3.使用激勵性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可見語言的重要性。沒有人喜歡貶低、諷刺、挖苦的語言,如果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愛訓斥、挖苦學生,他必然對你的教學內容反感。我們何不多使用些鼓勵性語言,如:好,了不起,你很聰明,你的見解很獨特,再加把勁,你會取得更好的成績。而對那些學習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這樣對他們說:你只要努力定會提高的;你注意聽講就好了;你好好想一下再說說看:你離正確答案只差那么一點點。這樣富有人情味的激勵話語是多么溫暖人心。
這樣,學生怎么能不“親其師,信其道”,喜歡他的課程呢?
三、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如何才能使學生樂于學習這門課程,還要取決于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在教學中,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逐漸產生并且逐步增強起來。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耗時多,效果差,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我采取以下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設疑懸念法
古人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開始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給學生以展的空間,來指導學生產生強烈的興趣。課堂上有效的質疑發問,可以迅速的抓住學生思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問題情境的驅使下,進行積極的思考、探索,使他們產生渴求掌握新知識的欲望。而當問題得到解決時,那種輕松、愉快、滿足和成功的情緒體驗,會更加的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也更好地掌握知識。
2.情感體驗法
以往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感到厭煩,因為整節課上下來,學生都感到沒有能夠激發他們興趣的地方,因此感到困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創造一些興奮點,多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能夠在體驗中學,這樣學生才能夠愿意、喜歡去學習這門課。比如,在學習“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這課內容時,我讓學生去做父母一天在家所做的家務,感受一下父母的不易,體會一下父母為什么會對我們嘮叨不停,換位思考一下作為父母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太多太多,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我還用小品、角色扮演的方法豐富課堂如在講“法律保障生活”一課時,我安排學生自編小品,把青少年依法受到的保護以短劇的形式生動演繹出來。這樣激活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這樣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3.圖象演繹法
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可以運用圖畫、照片、漫畫、影象資料等依靠一定的教學媒體展示教學內容,或選取教材中的插圖使之成為演示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如:以漫畫作為引入,啟發學生思考“視而不見”反思“視而可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實踐中出發,恰當的把傳統教學手段和電化教學手段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演示。它具有形象、生動、直觀的優勢,能促進學生多種感受,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
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教的功能,要在正確的教學有效性理念指導下,從有利于學生成長發展的角度出發,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要發揮學生主動學的作用。在老師引導下讓學生參與學習中來,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而不是被動者,讓課堂生動鮮活起來,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前龍. 談談提高政治課教學效率問題[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5).
[2]鄭艷麗.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效率[J].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13(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