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濱
摘要:當前,我國進入了創新驅動發展、經濟提質增效的新階段,知識產權無疑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支撐。然而,我國知識產權產業一方面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等問題,另一方面又受到來自海外各國主權專利基金和跨國企業的威脅和侵擾。基于此,本文從必要性和可行性兩個維度,結合國內知識產權運營發展現狀及全球知識產權競爭格局,全面分析了設立國家主權知識產權基金的意義。
關鍵詞:主權知識產權基金;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運營
一、引言
隨著全球范圍內產業轉型升級的焦點逐步由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向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轉移,全球化的“專利貿易競爭”愈演愈烈。自2010年以來,多個國家紛紛設立了主權專利基金以應對知識產權領域的全球變革,為增強本國企業的科技創新優勢提供有力保障。在國際知識產權環境日趨復雜、專利運營新模式層出不窮、海外專利訴訟破壞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設立國家主權知識產權基金既符合我國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建設的方向,又能為我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保駕護航。
二、設立主權基金的必要性
2.1 設立主權基金,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系列方針政策,建設世界知識產權強國的需要。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將知識產權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支撐,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激勵創新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強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機制,讓各類人才的創新智慧競相迸發。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李克強總理指出,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用好知識產權就能激勵創新。要努力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催生更加蓬勃的創新創造創業熱潮。
當前,我國進入了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新階段,知識產權作為發展的重要資源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從世界范圍看,經濟和科技強國無一不是知識產權強國,都把知識產權作為實現創新發展和大國崛起的關鍵。各國的經驗一再表明,知識產權是“有錢人的游戲”,高投入、高產出、高收益。設立國家主權知識產權基金,將為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提供源頭活水和不竭動力。
2.2設立主權基金,是盤活我國海量睡眠知識產權,促進知識產權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
我國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專利、商標、版權等指標都位居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矛盾還比較突出,還不能很好地支撐創新驅動發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迫切需要促進由大到強的轉變。以專利為例:2018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54.2萬件,授權發明專利43.2萬件,連續8年位居世界首位。但是,專利質量普遍不高,80.1%的高校和50.8%的科研單位專利權人科技成果轉化率在10%以下[ 數據來源:2018年專利調查報告],大量專利處于睡眠和閑置狀態。設立主權基金,有助于盤活海量睡眠知識產權,提升知識產權價值,促進知識產權資產的保值增值。
2.3設立主權基金,是應對全球貿易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應對即將到來的“專利世界大戰”的需要。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多的表現為跨國企業、世界名牌之間的競爭。跨國企業以政府的支持為后盾,通過專利強化對產業鏈的控制,攫取產業的絕大部分利潤,掌控行業的話語權,表現得越來越明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未來5至8年,會爆發一場專利世界大戰”。實踐一再證明,在世界舞臺上,僅靠企業自身力量無法立足。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強化專利儲備,進行“專利軍備競賽”,準備迎接新一輪世界性專利大戰。我國企業受制于知識產權缺失,處處被動挨打,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設立主權基金,有助于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是扭轉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被動挨打格局、突破發達國家知識產權壁壘封鎖。
2.4 設立主權基金,是完善知識產權運營體系發展的需要,能夠彌補缺失、強化統籌管理。
我國現有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尚不具備造血功能,亟需主權基金提供源頭活水,推動知識產權運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如果沒有主權基金,各運營基金將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碎片化運營,很容易造成重復投資、資源浪費和蒸發枯竭。缺少頂層設計,我國現有的一系列運營基金難以統籌,無法形成全國一盤棋的局面,無法形成集群效應,很難實現預期目標。主權基金是全國知識產權運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專利基金的孵化器、加速器、助推器,不可或缺。
2.5 設立主權基金,是應對國外主權專利基金迅速崛起挑戰,對抗他國主權專利基金威脅的需要。
近期,各國主權專利基金的迅速崛起,并積極向他國企業發起挑戰,引發業界高度警惕。如法國專利基金在美國和德國對LG和HTC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將HTC在德國柏林的展覽會的參展智能手機予以沒收,LG也被迫簽署賠償和解協議。中國企業現在也面臨海外主權專利基金的挑戰,如日本專利主權基金IP Bridge在美國特拉華州聯邦地區法院起訴中國TCL集團旗下的位于深圳、香港和美國的三家子公司,聲稱TCL生產銷售的至少兩個型號的智能手機侵犯了IP Bridge的三項美國專利,要求法院判決TCL停止侵權并且賠償損失。許多評論家認為主權專利基金是目前專利授權和訴訟領域最值得關注的話題。
2.6 設立主權基金,是對抗專利海盜和跨國企業,避免技術流失,保護我國產業安全的需要。
近年來,專利海盜對我國企業的侵擾日趨嚴重。部分專利海盜在我國大規模收購技術創意和專利,積極進行專利布局,意在織網捕魚,引起產業界的不滿和恐慌,對我國產業發展構成潛在風險。隨著我國企業越來越多地進入海外市場,專利海盜輪番對我國企業發起攻擊。在我國海外專利訴訟中,50%以上的案件是專利海盜所為。此外,跨國公司也普遍通過專利購買、專利許可或者專利布局等的方式,儲備大量專利技術,形成專利池或事實技術標準,并迫使競爭對手繳納專利許可費或高額賠償金,或者委托專門專利海盜代為收取專利許可費或高額賠償金。這些跨國公司的目的,不但在于收取高額回報,而且要打擊競爭對手,使之消失或淪為代工廠,其影響力不亞于專利海盜公司,甚至直接淪為專利海盜公司。建立主權基金,能夠阻止專利海盜收購我國技術創意和專利,防止技術和專利外流,打掉專利海盜獲取專利的源頭,避免后續的專利訛詐,保護我國的產業安全。而且,通過主權基金資助一批專利運營公司,可以直接打擊侵擾我國企業的跨國公司,通過圍魏救趙的方式迫使其撤訴。
三、設立主權基金的可行性
3.1 國家政策積極引導、支持和鼓勵主權基金發展。
2014年1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財政部發布的《關于開展市場化方式促進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通過集成政策、整合資源、創新機制,搭建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和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價格發現機制,培育一批知識產權運營機構,搞活、壯大我國知識產權市場,提高我國知識產權轉化應用水平。2015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大財稅和金融支持力度,運用財政資金引導和促進科技成果產權化、知識產權產業化;深入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和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試點。運用股權投資基金等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鼓勵企業建立專利收儲基金;創新知識產權投融資產品,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完善知識產權信用擔保機制,推動發展投貸聯動、投保聯動、投債聯動等新模式;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引導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加強對高技術領域的投資等。《2016年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推進計劃》提出,深入開展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試點,引導社會資本設立各類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方針,順應知識產權運營發展需要,為引導、推動主權基金的建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2 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為主權基金發展提供沃土。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歐美約50%的行業是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國家經濟貢獻率、GDP比重、就業人口、出口增加值等舉足輕重。2014年,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為美國經濟貢獻為6.6萬億美元,約占當年美國GDP的38.2%;提供了接近4550萬個工作職位,約占美國工作職位總數的30%;商品出口共計8420億美元,占美國商品總出口的52%%。2011至2013年,歐盟總產值約為13.4萬億歐元,而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GDP的貢獻率達42%以上;這些產業平均每年提供了近8200萬個就業崗位,占歐盟就業量的38%以上;平均工資水平比其他產業高46%,其中“專利密集型產業”則高69%,2013年,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貢獻了歐盟進口貿易的86%%和歐盟出口貿易的93%。加強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培育,對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持續增長具有重大意義。正在蓬勃發展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為主權基金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3 多年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取得成果,為主權基金發展提供資源儲備。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水平大幅提高,保護狀況明顯改善,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普遍增強,知識產權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年,我國專利、商標申請繼續保持全球第一,作品和軟件著作權登記量等均創歷史新高。截至2018年底,國內(不含港澳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共計166.2萬件。我國擁有海量的知識產權儲備,科技、人才、資本等資源豐富,能夠為主權基金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產權創造源泉,能夠支撐主權基金建立強大的知識產權武器彈藥庫。
3.4 知識產權運營體系日趨完善,為主權基金提供基礎條件支持。
自2014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同財政部以市場化方式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試點,確立了在北京建設全國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在西安、珠海建設兩大特色試點平臺,并通過股權投資重點扶持20家知識產權運營機構,示范帶動全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機構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1+2+20+n”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2015年,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試點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圍繞《中國制造2025》十大發展領域設立了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在四省設立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進一步推動形成“平臺+機構+產業+資本”四位一體的知識產權運營發展新模式。目前,國家和地方探索成立了一批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包括北京市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航天專利基金、睿創專利運營基金、國知智慧知識產權股權基金、四川省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廣東省粵科國聯知識產權投資運營基金等,為主權基金的建立提供了參考借鑒。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受理的15萬條專利轉讓、許可等運營數據,也為主權基金開展專利運營提供了很好的數據資源。
3.5 知識產權運營機構和人才,為主權基金提供服務支撐。
通過多年來的知識產權運營實踐,我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服務機構、社會中介等已經建立形式多樣的知識產權運營機構,培育了一大批從事知識產權運營的人才隊伍,為主權基金的建立提供基礎條件支持。比較成功的知識產權運營機構,一是華為、中興、中石化、海爾、聯想、方正、大唐、漢王、小米、朗科等優勢企業,二是中科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三是有北京市知識產權運營公司、北京智谷睿拓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上海盛知華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等服務機構,四是TD-SCDMA、TD-LTE、AVS、閃聯、中國彩電知識產權產業聯盟、LED產業專利聯盟、電壓力鍋專利聯盟、北京市音視頻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北京市智能卡行業知識產權聯盟等產業聯盟、北京汽車產業知識產權聯盟等產業聯盟,五是北京技術交易促進中心、中國技術交易所、天津濱海國際知識產權交易所、上海硅知識產權交易所、橫琴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中介機構,六是長沙巨星等NPE。隨著知識產權運營的發展,懂法律、技術、管理、外語、國際貿易、資本運作等復合型的知識產權運營人才也漸成規模,為知識產權運營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國家知識產權局、財政部,《關于開展市場化方式促進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工作的通知》,2014年.
[2]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2015年.
[3]國務院,《2016年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推》,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