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
在學校課堂教學活動中,時間是衡量教學成效的一個重要因素,“時間可以作為一種用以研究教師行為與意圖及學生學習活動的分析維度”。因此,對課堂教學時間有正確的認識,從農村小學實際情況中,提出與歸納課堂教學時間管理的現狀與問題是有效進行教學的第一步。根據農村特有的教育模式及現狀,歸納課堂教學時間管理上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一)課堂教學設計不合理,造成課堂時間流失
教學是實現教育目標、提高學生素質的最基木的途徑,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教學設計則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所以,沒有好的教學設計就不會有好的課堂教學實踐,沒有教師對教學的認真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是難以順利進行的。可是對于課前教案設計,教師們還是會有一些問題的存在。
1.課堂教學目標偏離
年輕教師容易出現對教材解讀不深入的狀況,第一種情況是教師一堂課的教學十幾分鐘就完成了,不能把重要的教學點進行詳細的分解;第二種情況是教師對課本知識點缺乏深入理解,只知道全盤講授,出現課后拖堂的情況。另一方面,教師在教案中制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目標不符合這是農村小學普遍存在的一個情況。也就是對于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只是在教案中有所體現,為了應對上級檢查而停留在表面上,在課堂教學中這三維目標大都不能完全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偏離還體現在教師不顧實際情況,依照教參來做出教學目標的要求。農村小學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目標是以知識和技能為主的,特別是數學課,教師雖已認識到三維目標對于學生的長期發展的作用,也有對于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意圖,但是由于很多外在因素的拖累,使得教師不能在課堂上將教案設計中的三維目標全部實現。
2.教學環節松散
(1) 各教學環節時間分配不當
新課堂對上節課內容的回顧似乎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永恒,其重要性能幫助學生記憶和形成知識點的聯系。可是如果花費過多的時間在上面,從而耽誤了新課的教學,就會是“撿芝麻丟西瓜”的情況了。可事實是在農村,有些教師通常備教案不備時間,沒有對教學內容及時間進行有效的分配,導致各個環節的教學時間運用不合理,對于課堂時間的管理沒有準確的把控。
(2)導入與現實情況脫節
農村在有些方面閉塞,教師易固步自封,照本宣科。教學時沒有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對教科書上有些情境例子不假思索的導入教學,易出現學生不理解的情況。有時教師的問題導入目標指向不明,導致學生在思考方向上產生偏差,教師又需花費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引導,造成課堂教學時間浪費。
(3) 課堂小結不到位
課堂的小結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可在調查過程中卻發現農村小學教師大多會忽視了這一環節,往往是因為教案設計時不重視或是課堂教學時間把握不準,導致后面沒有時間來對課堂教學進行一個有效的總結。就算時間充分,課堂小結卻沒有做到讓學生認真去回顧及串聯本堂課的知識點,其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總的來看這種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科學習的效果。
3.教學活動設計準備不足
提倡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的今天,農村教師有意識去對課堂教學做出改變,這是好的方面,可是一件事情的最終結果不是由預想的目標來決定,而是由完成的過程及付出的多少來確定。大多數教師有想法去設計新的教學活動,給時間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可這只是課前的初步規劃,備課時卻對教學活動設計不精細。在沒有認清楚學生情況的基礎上盲目實行,太高估學生能力,以至學生自主探究活動到最后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最終還是得由教師來揭示活動探究結果或學習知識點。還有的教師課前活動所需要的東西準備不充分,導致教學活動的無序或失效。如果教師并沒有理解“新課堂”的真正內涵,盲目地追求其表面形式。在缺乏對“新課改”所要求的課堂教學活動的合理設計的前提下,一味地追求課堂教學過程的熱鬧活潑, 這樣只會是花了更多時間,而最后的結果是失敗而徒勞的。
4.無效提問頻出
有人說:“教師要有意識去養成說正確的口頭禪。”什么是正確?應當是有利于自己課堂教學的話語。有些老師的口頭禪對教學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是打擾課堂教學氛圍的提問語言,比如:“對不對?好不好?等”。而另一方面是教師不善于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探究,課堂教學自始至終都是繁瑣的毫無意義與目的的問答,教師占有的時間少了,可是學生的學習時間效果還是沒有出來。可貴的教學時間就在教師問一學生答一教師再問一學生再答,眾多質量不高的,導向性和啟發性不強的提問中流失了。
(二) 課堂教學掌控偏差, 降低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管理重要的一點是課堂教學的掌控,“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可見上好一堂課,會有諸多方面的要求,可往往卻因為課堂教學出現差錯,造成課堂凝聚力的分散,在實踐的考察中,農村小學課堂教學管理也常是漏洞百出。
1.教學方式落后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句話是用一種辯證的思維來看待教學,可在農村小學,常發現有些教師恪守陳規,整堂課沒有一點生氣,只有教師的分析講解,學生參與度不高。而相反有些教師學著去改變可卻是“東施效顰”,亦步亦趨,看起來學生參與度很高,實則把各種問題答案可能性定死,這也是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打壓,學生很難獲得較高水平的成功體驗,專注學科時間不足。有的教師把學生當做盛裝知識的容器,通篇講解,覺得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學到更多。其實在有些知識的學習上更適合去運用其他方法,而事實是教師們為了各種方便,忽視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學方法太過單一。
2.教師技能不熟練
教師技能在教學設備落后的廣大農村小學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在還只有一塊黑板和幾支粉筆的農村小學時,教師寫字的速度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時間的管理。有些教師寫字速度太慢,總看到他背對著學生,這樣不利于學生精力的集中,也會影響整個課堂的管理。特別是在低年級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運用幾幅簡單而能迅速畫好的簡筆畫, 這不但能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能簡化一些復雜的文字板書。可最后發現,農村教師在這一方面完全缺乏這種意識,或是因為不會畫從來沒有去嘗試。而在教師語言上,年紀稍大的老師不善于用規范的普通話,而是滿口不雅又噦嗦的當地話。 有的教師口頭表達能力不過關,表述不精練、不流暢,一個問題反過來復過去也說不清、道不明。所以在農村小學有些教師教學素質不高,教學技能欠佳,在課堂教學中因此而耗費了一定的教學時間,這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教學時間管理問題。
3.紀律習慣與課堂教學的對立
常有教師會抱怨:“課堂紀律的管理很花時間,甚至導致課堂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對于這種情況,整堂課只見教師在上面咆哮,而學生們還是一副滿不在乎的表情。這樣一種費力不討好的教學管理方法,效果很差,把對學生紀律習慣方面的培養與課堂教學時間來對立,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4.年輕教師課堂教學機智缺乏
課堂的教學有預設與生成的特點,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上有一定的應變能力。可有些年輕教師缺乏課堂教學經驗的積累,課堂中遇到一些偶然的事故,慌慌張張,導致整個課堂因為這件事而停留。還有的教師就是不會利用課堂中意外的教學資源,就算課堂上出現了有利于自己教學的問題,可是缺乏這個敏感度,往往急于回到原有的預設課堂而強行進行扭轉,這種行為的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