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燕
一、發展現狀
北冶鎮位于新安縣城北部,東臨小浪底,西接龍潭峽,246省道貫通南北,交通便捷。全鎮轄32個行政村,總人口4.1萬人,總面積141 km2,總耕地面積1803 hm2,2016年人均純收入11 766元。
北冶鎮是豫西地區的日用陶瓷集散地,古時以陶瓷著稱的甘泉村,如今還保留著大量明清時期的民居和瓷窯遺址。近年來,該鎮深入挖掘陶瓷文化,發展陶瓷產業,目前,有6個村建有不同規模的陶瓷企業,家庭作坊10家,陶瓷工藝傳承人50多名,從業人員200多名,開發陶瓷、紫砂產品330多種,成為當地脫貧奔小康的重要產業。??
(一)劉黃村
借助國家政策扶持,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建成了林果業、中藥材、玫瑰、生豬養殖、綠殼雞蛋等種植養殖一體化的綜合發展
基地。
(二)關址村
積極種植玫瑰等花卉,發展鄉村旅游。全村種植玫瑰花71.33 hm2,以玫瑰為原料,從原花茶的烘烤、玫瑰露玫瑰精油的提煉及玫瑰蜜的生產加工開始,實現玫瑰產品從低端到高端全覆蓋,拉長了產業鏈條,擴大了經濟增長點,增加了農民收入。
近年來,北冶鎮把農業產業發展和傳統手工藝(陶瓷)挖掘工作放在經濟工作的首要位置,著力培植優勢特色產業,以現代農業企業建設為依托,通過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和各類合作社,大大促進了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基礎設施差,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
北冶鎮耕地均為陡坡旱地,由于連年過量施肥,造成土地抗旱保肥和保水保墑能力差,群眾存在靠天吃飯的現狀。雖然投入了不少資金,建設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工程,但依舊薄弱,全鎮傳統農業產業收入大大低于其他鄉鎮。
(二)技術力量薄弱,無法適應產業發展要求
北冶鎮由于自身技術力量薄弱及勞動者素質較低,新型科學化耕作很難替代傳統耕作手段,有機無公害促產增產方法很難替代化肥農藥極端增產方式,修田造地、以土養地的優良傳統無法戰勝急功近利、人為降低土地地力的行為,導致產量降低,產業發展科技含量低,無法適應產業發展要求,更是無法擺脫天氣、氣候等自然因素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三)創新能力差,進入市場的主動性不強
北冶鎮農業經營主體素質偏低,受傳統思想和觀念及習慣的影響,對引進的新品種和新技術,有畏懼和排斥心理。同時,小農思想強烈,缺乏誠信經營理念,在一些食用性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超標使用化肥、農藥,非法添加激素等有害物質,直接降低產品內在質量,阻礙了產業健康發展。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接受新品種、新技術能力較差,農業產、供、銷、儲、運一體化程度低,農產品科技含量、附加值偏低。
三、發展對策
農業產業發展,應依托市場需求,科學制定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本著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原則,優化生產要素,集中發展適宜的優勢產業。
(一)轉變觀念,推動發展
決策層和領導層要牢固樹立“農業優先、產業支撐、園區引領、企業拉動、合作共贏”的理念;農業企業、合作社要樹立“順應市場、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理念;農業生產者要樹立“以農為本、依托市場、科技先行、守土生財”的理念,大力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積極學習和借鑒外地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業產業轉型發展戰略。
(二)強化培訓,促進發展
采取“大力引進、就地培養、搭建載體、建好平臺”等措施,以培養職業農民為抓手,建立一支適應轉型升級,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同時,對適宜發展的優勢農業產業項目,要組織專門的科技隊伍和人員,做好全程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及時解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優勢產業規模發展。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構建政府推動、技術服務組織拉動,專家、技術人員示范帶動、農戶參與互動的新型農業科技網絡和農業產業轉型新動能。
(三)樹立品牌,拉動發展
結合河南省“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對發展前景好,群眾發展熱情高的產業進行重點扶持和培育。按照“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強力推進以養殖、種植、特色產業等為引領的產業發展;依托現代農業園區,打造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重點挖掘甘泉、高莊、嶺后、馬行溝、張官嶺、三王莊6個村的古代制陶工藝,在現有制陶工藝的基礎上,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制陶工藝水平,提高產品競爭力。
(四)強化服務,提升發展
抓好重點戶幫扶建設,發揮他們的輻射示范帶動作用,使之做大做強,成為為民增收、行業增收、財政增收的支柱型產業。改善投資環境,引進有一定知名度的本鎮在外創業人員回鄉發展陶瓷,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增強傳統工藝的科技含量,加快全鎮農業產業快速發展轉型。
(五)強化引導和管理
引導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著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發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對市場信息的掌控能力,及時為企業和農戶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
(六)加快土地規范流轉
鎮村兩級干部無償進行土地流轉服務,當好土地“媒婆”,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土地流轉方式,把一家一戶的土地合理流轉出來,為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