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城
摘 要:閱讀是獲取,寫作是表達,兩者息息相關,相得益彰。沒有閱讀的寫作,缺乏文化底蘊,沒有寫作的閱讀,缺乏生機力。只有將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表達。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三種學習方法。一,學會模仿,聯想語境;二,學習寫作手法,活學活用;三,解放思想,立足文本。
關鍵詞:以讀促寫;以讀促學;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社會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教育事業得到了很大的飛躍,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戰略方針,把建設教育強國定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在現如今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都采用“以讀促寫”的方式來教學,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水平。此文通過探究了初中語文教學“以讀促寫”教學的方法,并對其意義進行敘述,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有望為初中語文教育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1 語文教學“以讀促寫”的現狀
1.1 聯系
閱讀,是大腦對外界的吸收,而寫作,是將吸收的思想表達出來,所以,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對學生而言寫作是必須掌握的技能,而且寫作的能力直接對學生的文化成績產生影響。要想寫作能力提高就必須去拓展自己的文化知識,每天進行必要的文章閱讀,閱讀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見識,分析一件事情可以用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寫作的時候不但能寫,還很會寫。通過閱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到很多的內容,對寫作是非常有益的。
1.2 不足
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實踐課上,老師只是普遍的給學生講寫作技巧,導致大部分同學的寫作能力都不是很強。觀察閱讀寫作課表的安排,一周也沒有多少的作文表達能力的課程,在語文課上,老師經常讓同學閱讀課文,把握主旨大意,然后提出問題,進行段落分析,最重要的是關注易考點和難點,對于寫作的內容,都是一味地套作,沒有真實情感的投入,造成這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的閱讀量沒有達到。
2 “以讀促寫”的方法
第一,撰寫細節。《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車站,照料他上車,并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父愛細節描寫來源于對生活的洞察,需要用心去感受。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去醞釀情緒,這樣在寫作時有情緒可以表達,與讀者在思想上也有共鳴。如果可以一直堅持下去,學生也可以寫出很好的文章;第二點學習格式和方法。很多人都說寫作開頭難,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個好的開頭,只要你用心觀察每一篇課文,把它作為學習的典范,課本中的很多片段都是可以去模仿的,了解一些寫作手法如借景抒情,情景相融,歐亨利式結尾都可以讓你文章更加精彩,通過這些學習,都可以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第三,培養語感。在語文學習中,要堅持有意識的進行誦讀積累,為仿寫作文打下基礎。一樣的素材,兩種人表達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寫的文章讀起來氣勢磅礴,親切可人。有的人的文章讀起來平淡無奇,索然無味。其實就像學習英語一樣,剛開始的單詞積累到后來的語句分析,文章是由段落構成,段落是詞語的積累。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表達,這是因為不同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表達能力的不同,就像朱自清的散文《春》引導學生反復的朗誦揣摩“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等精美的修飾詞。通過這些修飾詞使學生融入情景,反復閱讀,鍛煉語感的培養。
3 教師應該培養學生“以讀促寫”的能力
3.1 開展“以讀促寫”的活動形式
“以讀促寫”的活動其實就是老師帶領一些中學生在閱讀后展開創新式的寫作交流活動,學生可以模仿課文中作者的寫作手法,思考角度,藝術特色,同時也可以獨立的完成寫作,并且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優美的詞語,這些方法可以促使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獲取知識。因此,初中的語文教師應該大大鼓勵學生在閱讀之后進行獨立的寫作,在教學過程中貫徹落實寫作基本理念。比如組織學生閱讀《風箏》后,可以讓學生仿照素材進行寫作活動,學生可以寫自己生活中有紀念價值的物品,也可以寫難忘的事例,這樣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寫作水平。
3.2 開展“以讀促學”的活動形式
語文教學老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以讀促學”的活動,以此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正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老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多篇同一類型的文章,然后讓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自主的分析,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然后老師再出一個相應的題目給學生對其進行創作。在教育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每一個教學活動,認真對待每一堂課,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以及課堂質量。
4 “以讀促寫”的意義
所謂的“以讀促寫”,指的是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來促進自己的寫作能力。它的意義表現為兩點。第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國實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重要戰略,閱讀和寫作顯得尤其重要。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同學寫出來的文章會有雷同,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頭腦中沒有思考內容,寫出來的文章沒有創造性。而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這種“以讀促寫”的方式能夠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寫作水平,使每個人寫出來的作文形成自己的特色,為文學事業發展做貢獻。第二。“以讀促寫”的教學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寫作有了興趣,進而可以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能促成人才素質結構的變化,提升人的本質力量。
5 總結
當代教學注重“以讀促寫”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提高每個學生的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閱讀有所獲得,寫作有所依據,用閱讀來促進自己的寫作,提高學習能力,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 姜錦泉.初中語文教學“以讀促寫”訓練方式初探[J].語文知識,2015,(6):85-88.
[2] 潘君勇.初中語文教學“以讀促寫”訓練探討[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5,(10):86-87.
[3] 王淑娟.關于初中語文“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學周刊,2016,(1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