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 ? ?要】隨著現(xiàn)代式教學的推進,教學的質量被人們所重視。如何讓高中歷史教學變得更加有效的問題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成功的讓后進生轉變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后進生對于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靠、缺乏必要的自學能力和應試能力、課堂內外學習效率低、學習目的不明確。所以,如何提高高中歷史后進生的轉換是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探索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歷史 ?后進生 ?轉換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42
高中生現(xiàn)階段處于人生成長的黃金階段,而且處于人生的叛逆期,容易受到外物的干擾。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更加的限制了他們的思考,讓他們對歷史產生了抵觸情緒,因此更加的容易形成小偏科甚至于在歷史這個科目形成后進生。如何轉換后進生?首先需要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其次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周密的安排下更進一步,讓后進生轉換變得容易。
一、提高后進生的興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里,歷史教師教學大致是這樣的“教師將重要內容勾畫給學生,學生便在下面朗朗上口的讀起來”這種模式下的學生從心底開始厭倦歷史,覺得歷史索然無味,慢慢地開始產生厭倦情緒。在這種大背景下,不能治標不治本,要從源頭開始治理,提高學生的興趣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可以在課前做一些準備,一個小游戲或者一個笑話,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在中學時期會時常發(fā)生焦慮還會莫名地感到心情煩躁、情緒低落、渾身無力,這些因素也間接地導致學生對與歷史學習的興趣低下。因此,要提高后進生的興趣也應在在私下與之交談,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從一個長者的身份來與之交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其慢慢對歷史產生興趣,達到后進生轉換的效果。
二、教師上課戰(zhàn)略的調整
傳統(tǒng)的教學以教師為主體,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被動的接受新知識,久而久之讓他們產生惰性。教師可以在班級里設置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上課發(fā)言采用小組成員輪換,這樣就可以避免沒有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在后進生心里很自卑,他們想努力但是每次都堅持不下去,在中途就開始放棄,教師可以安排一個搭檔,讓其監(jiān)督完成歷史科目的復習。在教師和同學的監(jiān)督下后進生也能發(fā)生質變到量變的過程,從而發(fā)生后進生的轉變。所以,教師在此條道路上擔負著重大的責任,需要探索的路還在很遠。
三、嚴謹的學風
現(xiàn)代化教學越來越先進,但隨之而來的問題變得更加密集,教學課堂的不嚴謹是學生在優(yōu)生、中等生、后進生之間倒換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上課沒有紀律性,變得懶散無所事事,對于事情沒有積極性,散漫無組織。所以嚴謹的學風班風是改善生源特質的必要條件,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在有一定特定的條件里學習,才能使學生素質更加完善,學生綜合素質也變得更加完美,使后進生真正的變成傳說中的存在。學生變得更加自侓,可以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青少年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心里平臺的搭建是受多方面影響的,故學生素質強大了才能使后進生變?yōu)樘摶谩?/p>
四、給學生降壓
考試次數過多,考試試題難度超過后進生所能承受的范圍。有些教師有著這樣的思想“學生只有多考試才能熟練的掌握所學的知識,要想成績好,多考試法寶”。所以,在高中時期,考試變得越來越頻繁,考試試題的編纂變得越來越難。最終導致,學生考試一次又一次失利,久而久之,他們對歷史學習慢慢的產生失望、厭倦的心理。因此就喪失了對與歷史學習的興趣,并逐漸沉淪,變得不自信。所以,新課改必須落到實處,必須以學生減壓為最終目的,讓學生逐漸減壓,慢慢的讓學生對歷史學習不再抗拒,有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學生變得更加有活力,有著一顆敢于拼搏的心,這無疑是歷史學習最大的動力。
五、調整教學進度
“填鴨式教學”的特性就是一直趕進度,只注重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缺乏積極參與的意識和機會,因而跟不上教學進度。然而,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思考歷史問題中的缺陷被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還會產生心理壓力,研究調查發(fā)現(xiàn)長期高壓下的人容易記憶力低下。對于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嚴重違背了教學規(guī)律,大量的信息涌入學生的腦海來不及接受,又得不到教師及時的指點而逐漸產生后進生。新課的教學進度安排過快,會導致學生所學知識囫圇吞棗、消化不良,而學習的基礎沒有打好,復習也沒有做到位。實際上,教學進度安排過快,不利于學生的消化吸收。所以,調整教學進度就變得更加重要,不能敷衍了事,教師應該積極去履行教師應做到的義務,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不心急,不著急趕進度。
六、調整教學難度
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通常有著“難題出天才”的理念,然而正是這樣的理念,讓后進生更差。難題對于學習較好的學生有著促進作用,然而對于后進生就是難以突破的天險。在這樣瘋狂教學的狂轟濫炸下,后進生變得更加差,沒有了自信。歷史在新高考里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理解力,過分的深究難題,是可以讓學生更加富有思考能力,但是卻忽略了基礎能力的理解和歸納、基本概念的闡述和運用。調整教學難度可以讓學生變得容易接受,讓基礎差的學生找到一種屬于自己的自信,極大地能鼓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后進生能進行轉變。
七、定下小目標
后進生往往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像只無厘頭的蒼蠅一樣。在歷史學習上,他們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準確切實的計劃,同時也沒有上進心,不愿與同學交流,變得自卑。歷史的學習需要學生在學習時記住基礎知識再開始進行下一步的思考。因而,學生需要制定小目標,每天制定記住多少基礎知識,每天思考幾個什么類型的思考題。慢慢的進行積累,在無數個小目標中進步,開始相信自己,開始覺得自己也和其他同學一樣,變得不再自卑,開始由后進生到中等生甚至于優(yōu)等生的轉變。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師和學生不斷的配合。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應不僅僅作為領航員地位,更應在下課期間與學生多交流,詢問學生有沒有什么意見,并做好總結,在課堂上不斷地改進,以達到優(yōu)差兼顧的效果。教師要適當的調整教學難度、進度,給予學生更小的壓力。在趣味教學里,融入更多的歷史人物的生平,穿插知識點在里面,達到處處兼顧,從而實現(xiàn)后進生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王清潔.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后進生的成因及轉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
[2]梁仁華.高中歷史教學中差生的轉化對策[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7(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