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祥
摘要: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專門培訓糧食經紀人,并進行表彰。首次表彰,首次給予重要的肯定,前所未有地宣布了這支隊伍的歷史地位和現時作用,但是,也中肯地分析了這支隊伍發展中的不足。這是糧食經紀人隊伍成長的最佳時機,糧食系統必須采取有力的措施,著力建設一支有道德、有規范的糧食經紀人隊伍,促進糧食流通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糧食經紀人 管理 教育 規范
一、糧食經紀人隊伍概況
糧食經紀人是糧食收購市場化的新生事物,是一支夏秋兩時節活躍在農村收購農民余糧的隊伍。他們多數來自農村,平時參與種地或外出打工,一到糧食收購季節他們一般以家庭為單位到田間地頭收購農民出售的余糧,再轉手賣給收儲企業或加工企業賺取差價。他們為活躍農村糧食收購市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2月20日,由中國糧食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糧協”)主辦的“2018全國糧食經紀人培訓班暨工作經驗交流會”和“2018全國糧食經紀人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表彰頒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省區市的130多位糧食經紀人模范集體代表和模范個人齊聚一堂,學知識、傳經驗、受嘉獎。
這次會議應該是中糧協首次召開的會議,會議的召開,讓糧食經紀人感受到了從事糧食經紀行業的光榮和驕傲。會議也表明了糧食管理的高層已經注意到了糧食經紀人這支隊伍的存在、作用和發展中的問題,把糧食經紀人的管理,已經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了。據中糧協的不完全統計,我國糧食經紀人隊伍數量,已超過百萬人,經紀人的糧食收購量占糧食收購總量的70%-80%,在一些糧食主產區甚至高達95%左右。可見,他們已經成為糧食流通領域不可忽視的生力軍。中糧協負責人強調,必須充分認識糧食經紀人的重要性,并積極發揮他們的作用。糧食經紀人的出現,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視的糧食產業隊伍,他們游弋在村頭、田間,農民的糧食不用運回家,直接被糧食經紀人買走,運到糧食收儲企業和加工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使農民享受到了足不出戶售糧的方便,又解決了糧食收儲企業和加工企業的主要糧源;在企業和農戶之間架起了便捷的橋梁,是目前其他平臺不可替代的重要環節。可以這樣來評價這支隊伍:沒有他們,糧食流通領域不會如靈活便捷,他們是國家儲備和企業商品糧源的重要的、提供者和糧食儲備源頭的有力的保障者。然而,利弊總是共生,我們也應該客觀地看到,在有的經紀人身上,還存在著這方面或那方面的問題。有專家認為,對于糧食經紀人,既要培養,也要管理;既要激勵,也要約束,要盡快健全一套機制,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和內在活力,又要管理好監督好,使其規范有序地活躍在糧食收購環節。
二、糧食經紀人隊伍建設中的不足
目前,糧食經紀人隊伍活躍在田間地頭、農戶家門,經過調研,我們發現,在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呈現出一些先天不足,這些不足,有的是自身的素質造成的,有的是社會的因素影響而導致的。
(一)人員自由分散,難以組織
收購糧食的工作季節性較強,一年只有夏秋兩季,這就決定了糧食經紀人的工作特點,忙完兩個季節,就難見蹤影。用來無影、去無蹤來的工作特點,是比較真實生動形象的。有的農民說:他們有些神秘,一到收糧的時候,他們就紛紛出現,收完糧就走人,平時很難找到他們。經紀人隊伍,成分比較復雜,不少人是兼職做這行的,平時該種莊稼的種莊稼,該打工的打工,只有收購季節,他們才會出現在田間地頭。相當一部分是以家庭成員組成一個團隊,夫妻倆、父子倆比較常見,分散在產糧區的各個角落,猶如散兵游勇,各自為戰,不容易組織、不容易集中。
(二)少數人法制觀念淡薄,有壓級壓行為
糧食經紀人本質上還是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這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少數人利用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收購中壓級壓價,低級低價從農民手中收購,轉手高質高價賣給糧食承儲或加工企業,賺取高額差價。有些糧食經紀人有小聰明式的狡黠,對法律法規的認同性較差;不肯遵守法律法規,有的更是目無法紀,見利忘義。因而,在他們身上損害農民利益的事情便會時有發生。某地糧食部門在夏糧托市收購期間,根據上級指示,把按照混合麥收購的小麥價格及時調高為按照白麥價格收購。為了讓廣大農民及時知道這一政策,某地糧食部門專門編印了大量的宣傳廣告,組織人員在村里的村務公開欄以及其他顯要位置張貼,后來糧食部門發現,農民并不了解國家的惠農政策。糧食部門很納悶,國家的政策,為何到不了農民的手中,便安排專人進行調查。原來,糧食部門張貼的宣傳廣告都被當地的糧食經紀人連夜撕掉了,他們的目的就是阻止農民及時了解國家的惠農政策,讓農民無從知曉國家的惠民政策,就可以繼續蒙騙農民,壓低收購糧食價格。有基層糧食工作人員說,如果糧食經紀人制度再不健全和規范,那就會在部分地區產生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國家給農民的優惠政策農民享受不到,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也就無從談起。
(三)有的誠信意識較差,在農民中缺少信任
他們的正規職業名稱叫“糧食經紀人”,然而,在農村,老百姓俗稱他們為“糧販子”。所以,有些糧食經紀人的認識水平也是把自己等同于糧販子,沒有上升到糧食經紀人的高度去要求自己。作為糧食流通這個大的循環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可以這樣說,農民對有的“糧販子”是又愛又恨。在糧食收購中,農民盼望糧食經紀人快點來到田頭,最好是把剛收割脫粒的糧食買走。有的經紀人針對農民賣糧要拉到糧站怕路途遠、裝卸車難、賣糧麻煩等問題,怕賣了糧食又拿不到賣糧現款的心理,于是,有趁機見利忘義,壓低糧食品質的行為,一家一戶看起來損失不大,但是從更多的農民切身利益來看,那就不是小數字了,所以,少數糧食經紀人的不良行為導致了產糧農民對其信任度也不高。
(四)文化素質低,教育管理難
難組織,部分糧食經紀人文化水平個人素養較低,平時以家庭為主體,自由散漫,不希望有人管理他們;難教育,他們學習政策缺少主動性、積極性,遵紀守法的知識很難進入他們的腦袋,實際是不愿意接受教育,強調沒有時間參加培訓,坐不下、坐不住,實際是不愿意接受教育,這是提高自身素質的最大障礙;難管理,某地成立糧食經紀人組織,準備開次大會,通知幾遍,有的還不愿意參加,讓他們象征性地交一點會費,作為活動經費,但是,有的人根本不愿意交。
(五)硬軟件不足,導致糧食收購有時存在質量問題。
一方面,有的糧食經紀人沒有進行過系統培訓和學習,國家的糧食政策不夠了解,糧食收購的專業知識又較缺乏,在具體收購中,靠壓低收購價來實現,收得進、賣得出。另一方面,這支隊伍加多數無檢化驗設備,更談不上烘干設備,因而,收購糧食感觀無法對糧質進行嚴格的把關,不能實行優質優價。
(六)資金短缺,制約發展
多數糧食經紀人,收入不高,沒有資金積累,而且難以在金融機構貸款,因而,收糧時節,由于收購資金短缺,無法大量收購。
三、加強糧食經紀人隊伍建設的建議
中糧協會組織召開的這次全國糧食經紀人交流和表彰大會,讓我們基層糧食部門認識到,對糧食經紀人的組織管理教育的最好時機已到:糧食經紀人隊伍的存在、發展、壯大,有利于收購糧食源頭的活水效應,有利于國有糧食加工企業和國家糧食儲備獲取最大最優的糧源。糧食部門有責任有義務有擔當,既要管理好,規范好,更要培養好,支持好糧食經紀人隊伍的建設。
加強對糧食經紀人的教育管理,既有挑戰,也有機遇;既有熟悉的經驗可資總結、借鑒,也有未知的問題需要面對、探索。作為糧食部門,應該盡快牽頭,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促進糧食經紀人隊伍的健康發展。
(一)變自發式為有序組織
糧食經紀人的形成以及目前的現狀,已經不是要不要管理的問題,而是必須管理、主動管理的問題。針對其分散性,應該盡快成立一個糧食經紀人的自治組織,對糧食經紀人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提高政策素養、法律素養、職業素養。建議由縣級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的國有糧食收儲企業主動牽頭,積極爭取市場監管、交通、物價等部門的支持,分別以縣、鄉鎮為單位,把本轄區內的所有糧食經紀人組織起來,成立糧食經紀人協會和專業分會,或者糧食經紀人合作社等法人自治組織,發給證書,適時開會、定期活動。對沒有加入、不想加入的糧食經紀人,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和上規模的糧食加工企業可采取相應的制約和加以限制,使所有糧食經紀人都能加入組織,接受統一的管理。
(二)變松散式為自律管理
制定協會章程和自律公約,明確行業規定和職業道德規范,使糧食經紀人得到最大可能的組織約束。對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和上規模的糧食加工企業,也可以加入糧食經紀人協會并在合作組織中發揮作用,糧食收購時給予經紀人優惠政策,開通綠色通道;每年總結評比評選優秀經紀人,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進行大力宣傳,不斷增強糧食經紀人的加入協會的職業榮譽感,發揮典型正能量和示范引領效應。
(三)變無人教育為適時教育
糧食主管部門和經紀人協會每年除在夏秋兩季收購糧食之前,舉辦培訓班對糧食經紀人進行收購政策和要求培訓外,還應定期或不定期,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對糧食經紀人進行法規、政策和依法經營、誠信經營教育,樹立糧食經紀人的職業操守,增強他們的信譽感。還可以在糧食經紀人中建立微信群、QQ群等信息共享集群,利用手機群發功能,向他們定期不定期發送有關糧食政策信息、糧食行情信息,讓他們感受組織的溫暖,自覺爭做有道德、有規范的糧食經紀人。
(四)變無人監管為有人約束
加強對糧食經紀人隊伍的監管尤為必要,建議國家糧食等部門做好頂層設計,盡快通過調查研究,出臺適合于國情的糧食經紀人隊伍管理辦法,使基層管理教育監督有規可依。縣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增加編制、充實監管力量、增加監管設備,加大監管力度,對違規收購行為發現一起,從嚴處理一起,確保糧食收購環節有序、健康。建立監督檢查聯席會議制度等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縣鄉兩級政府的協調作用。在糧食收購季節,由縣鄉兩級政府牽頭,組織糧食、市場、物價、質檢、衛生等監督管部門聯合執法檢查,深入到村到戶,走訪群眾,宣傳國家有關糧食收購政策,了解糧食經紀人的收購行為是否規范,凈化農村糧食收購市場。
(五)變無人支持為有人支持
糧食行政等主管部門要協調農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降低小額貸款門檻,建立易貸通等融資渠道,解決糧食經紀人貸款難、貸款到手時間長等問題,打通糧食經紀人從事糧食收購瓶頸的“最后一公里”,使其及時拿到貸款,盤活資金,及時用于糧食收購。這樣做,也可以吸引那些有想法、有技術,但因為資金瓶頸問題而不敢、不能從事糧食經紀工作的人,投身到糧食經紀人隊伍中來。除金融部門支持外,鄉鎮政府有關部門還應牽頭,建立糧食經紀人基金合作組織,吸收農村閑散資金,共享資金資源,從而方便快捷地支持糧食經紀人收購糧食,解決糧食儲備、加工企業的源頭問題。
結 語
糧食經紀人,是糧食流通領域不可缺少的一支隊伍。建設好了可以繁榮糧食流通,保障糧食儲備、加工企業的糧源和糧食品質以及農民增產增收或管理和監督不好;就可能會在糧食收儲環節出問題,進而影響到糧食儲備的質量以農民增收。因此,不可小視,不可懈怠。
參考文獻:
[1]中國食品報新聞。全中糧食經紀人工作經驗交流會暨模范糧食經濟人和集體頒獎會在京召開[EB/OL].wemedia.ifeng,com/94630359/wenedua.sgtnk,2018-12-24.
[2]劉超.中糧協吹響糧食經紀人“集結號”[N].糧油市場報,2018-12-24.
[3]揭秘糧食經紀人:從業才超百萬可能影響糧食安全[J]。中國經濟周刊,2008-08-28.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縣糧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