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林艷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鄉村小學的發展也突飛猛進。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行業不斷發展,鄉村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在當代教育體系中,鄉村小學教育處于薄弱環節。很多教師都對教學工作存在認知偏差,學生也對學習生活缺乏重視。在教學體制改革的背景下,鄉村小學教學面臨一些新變。中小學校承擔著重要的育人任務,只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才能實現最終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構建鄉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措施
引言
什么是高效課堂?顧名思義,高效課堂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其實,每位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都在自覺地、有意識地探索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模式。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里,打造一堂高質量的課呢?下面筆者將從備課、上課、課后反思三個方面進行初步的探討。
1當前鄉村小學語文教學的不足之處
1.1教學脫離實際
小學語文知識從現實生活中生發而來,以生活實踐作為基礎。如果脫離實踐,語文知識就會成為無本之末。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鄉村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分析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發現語文、認識語文、愛上語文。很多鄉村教師忽視了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在學生還沒有充分理解基礎知識的情況下,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自主創新,致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提升,核心素養培養陷入困境。
1.2忽視核心素養
鄉村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至為關鍵的作用。教學大綱要求,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中滲透核心素養。為了達到這一要求,鄉村教師需要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遵循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學習方法迥異,鄉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一些教師沒有對核心素養進行正確解讀,把核心素養和語文學習能力培養等同起來,阻礙了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的順利開展。還有一些教師沒有進行分層次教學,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
2優化措施分析
2.1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方便對學生進行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多種形式的轉化,創設課堂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從而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課程中“雨的四季”這一節時,教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根據雨的不同特點進行詳細的分析,通過制作動畫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畫面的形象,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內涵: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涼,冬雨冷靜。這樣可以形成良好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深入感受課文中的畫面美、語言美,學會通過有效的語言描繪景物的特征,提高學生自身的鑒賞能力,感悟到作者對生命的熱愛。
2.2引導學生形成知識體系,實現高效教學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和精華,是核心教學內容的展現。一個好的板書設計,能夠引導學生梳理課本內容,形成完整的思維鏈條,前后符合邏輯,能夠幫助學生清晰地記憶知識網絡,不斷努力構建起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和梳理知識的能力,從而掌握課堂教學的全局。在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鄉村地區的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重視板書的作用,做好備課工作。對板書的設計,通常包括兩種。第一種是“文式”,即語文教師在課前已經將板演內容預設、安排妥當,并且順著教學內容形成整體框架,而在真實課堂上通過互動交流的形式,逐層掀開“底牌”,有利于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這種方式較為靈活多變,形式較為工整、美觀,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第二種是“武式”,也就是直接板演,優勢在于方便直接,講課之前就完全展示出來,缺點在于直觀效果差,課堂上師生缺乏充足的交流,所需的時間也會較多,對創建高效課堂的幫助作用較弱。而且,從實際來看,大多數學生更加傾向于“文式”,能夠為課堂教學效果帶來良好的作用。例如,在開展《爬山虎的腳》課程講解時,教師可以通過板書設計,將每一自然段的內容有層次地體現出來,循序漸進地展示課文內容,首先是爬山虎的“腳”長出來初期的形狀、顏色,其次是爬山虎“怎樣爬”,再者是爬山虎與墻之間的關系,層層遞進,將整篇課文的內容進行詳細講解,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加深記憶力,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2.3設置語言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質疑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要構建語文高效課堂,促進學生自身核心素養的培養,就需要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對課程教學的要求,設置各種語言問題,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和質疑,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的自主意識。教師則可以作為指導者,為學生的提高適當地進行輔助和指導,使得學生能夠依靠自身對各種問題進行學習和處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課程中“散步”這一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感受其中包含的親情,體會其中家人情意的厚重,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究,如散步的季節?散步的地點?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好地抓住課文中的重點,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搶答,形成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就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并進行獨立的思考。如何學生想出來了,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夸獎和鼓勵。如果學生的理解出現問題或沒有明確的思路,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如何在課文中尋找重點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和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
結語
總而言之,鄉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創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項較長期的任務。鄉村地區的教育者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不斷與時俱進,學習新的觀念和教學理念,充分、科學地進行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加強學生對語文的感知和認識,豐富學生情感內容,從而實現語文高效課堂的建立,全面提升語文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王露.鄉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D].河南大學,2017.
[2]范斌.對小學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探尋和思考[J].學周刊,2017(12):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