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竹康
摘 要: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傳統的農商行、小微金融機構受到的沖擊尤為明顯。業務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必須加強信息科技建設來支持業務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農商行的信息科技現階段的情況,明確了農商行信息科技發展的方向,上下協同、業務先行、借助外包、優化流程、對業務科技進行融合,前臺后臺部門同時挖掘,加強人才建設等等方面來加強信息科技建設,從而更好的推動業務發展。
關鍵詞:農商行;信息科技;項目建設
農商行的金融科技水平相對“四大行”來講總體上比較落后,信息基礎建設薄弱,不能夠給客戶提供一些快捷、智能化的金融服務,服務往往局限在網點內。以現在最常見的智慧銀行、智能機具為例,到目前為止很多農商行仍沒有上線,可見在互聯網高度發達、智能設備告訴發展的今天,我們能為客戶提供的智能化、便利化的服務是多么有限。沒有這些手段我們的客戶會不斷的流失,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近年來層出不窮的互聯網金融、云計算、大數據、智慧銀行、區塊鏈等模式不斷改變著我們對業務形態的認知。互聯網與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對農商行而言加快信息科技建設已勢在必行。
一、上下協同、共謀出路
在絕大多數農商行中業務需求多樣化與當下信息科技水平較低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商行這幾年在不斷的加快信息化建設,原因是農商行信息科技建設起步較晚,信息科技水平薄弱,同時信息科技人才儲備欠缺等等。要想真正搞好信息科技發展,地方農商行需要與省聯社協同步調,共同建設和發展。信息科技建設步伐不能只是跟著省聯社的腳步亦步亦趨。完全依賴省聯社的科技支撐和項目建設,已經滿足不了地方農商行目前業務需求的多樣化,實現不了業務需求個性化定制,嚴重制約業務的發展。在一些地方農商行可以自主開展的項目,與省聯社項目規劃、建設不沖突的地方,結合地方農商行的業務進行創新,加大金融科技建設方面的投入勢在必行。
現在無論從各個省聯社到地方農商行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設來支持業務發展。以新疆農信為例,近年來在著手新建的項目很多,比如核心系統項目的升級;“農貸通”,信e貸等業務品種的豐富;數據倉庫系統的建設;微信銀行、積分商城、企業云平臺等等。而下屬一些農商行也都在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在很多方面都走到前列,雖然很多農商行沒有軟件開發的技術人才儲備,但他們通過外包,采購等方式,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自行建設了數據平臺、信貸產品管理平臺、風險管理系統、事后監督系統等等能夠支持業務快速高效開展的信息系統。
二、業務先行,多措并舉
建設先進、便捷的業務系統可以說是農商行發展的頭等大事。而系統建設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還有很多業務系統可以很好的服務于農商行的業務發展和客戶營銷上,比如遠程集中授權系統,這在四大行早已上線,但在農商行這個層面上還沒完全普及,集中授權可以將網點中原來的授權人員解放出來,大大降低人力成本。還有柜面無紙化系統,柜面無紙化系統最早在興業銀行上線,柜面無紙化是將所有的憑證、簽名等信息全部形成電子信息存儲起來,更加科學高效,節約紙張,并且查詢、調閱非常方便。
像一般的農商行服務主要面向當地市場,因此可以充分利于與當地商戶比較熟悉的條件,搭建一套銀商聯盟的業務模式,借助銀商聯盟的平臺,銀行通過客戶在銀行的貢獻度給與積分,邀請客戶加入平臺并將自己大量的客戶推薦給商戶,客戶可以利用積分在商戶處進行打折或抵扣消費,銀商聯盟平臺可以激勵銀行客戶產生更高的貢獻度,客戶可以消費中得到實惠,商戶可以獲得更多的客源。這將是一個與商戶、客戶更具有黏性、互利共贏的業務模式,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獲客、活客、黏客的新型客戶關系管理體系。
現在四大行智慧銀行項目已經開展的順利和普及,多家銀行都已經建立的無人銀行,完全借助這些自助機具,智能設備給客戶提供全套、全流程的金融服務。而很多農商行才剛剛起步,甚至很多已經建立的智慧銀行只是虛有其名,堆砌的只是外圍的硬件設備,并沒有跟核心、信貸等系統關聯起來,以至于不能真正的實現業務的辦理和柜面的解放。所以在這方面農商行應該抓緊時間迎頭趕上。
三、借助外包,加速建設
想要加速信息化建設,軟件和信息系統的外包是我們必須借助的力量。現在連軟件公司都開始逐步向某個專業化方向發展,而不是大而全的全覆蓋,因此單純依靠行內的科技人員實現各業務條線系統的獨立開發是完全不現實的。大多數的省聯社現在的工作重點也是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的管理,并不是直接進行大型項目的開發,部分科技人員會參與到開發中,但并非為了開發而開發,而是為了掌握信息系統的架構,熟悉其中的流程、環節,為后期系統的維護、功能的擴展做準備,項目的主要開發工作是外包給專門的軟件公司。外包建設能一定程度上解決信息科技人員配備不足的問題,我們可以依靠但不能完全依賴。
四、流程優化、高效服務
實現辦公智能化,優化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將是農商行未來科技工作的重點。工作模式也由原來的對業務的科技支持向業務科技融合的方向轉變。更多的與各部門的業務條線結合起來,找出可以優化的業務流程,利用信息技術、軟件開發、第三方平臺等方式對這些流程進行改進。現在無論哪家銀行進行業務創新,推出什么新產品,都要依托于信息系統,而且越來越集中于手機端。沒有信息技術為支撐,信息系統為輔助的業務創新都很難開展。手工登記、表格統計,與現代銀行的業務形態格格不入,效率之低、過程之繁瑣,最終會制約新業務的執行。就像在戰爭年代,對手用的是長槍大炮,我們還在騎馬射箭,在競爭中必然處于劣勢。大家都知道制造企業會不斷的研發更先進的機器設備來提高生產力,對于銀行來說也是一樣,有了更先進的業務系統,更先進的智能設備,就可以提高員工單位時間的產出,服務更多的客戶,從而提高生產率、節約人力成本、增加利潤。都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對于銀行而言,以業務創新為基礎的信息化建設就是我們的第一生產力。
五、前臺后臺、同時發力
其實在信息科技建設方面不能只盯住前臺業務方面,中后臺也大有潛力可挖,比如像后勤部門的微信智能點餐系統,在線預約、點餐、支付一條龍,簡化了流程,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辦公室的智能辦公系統,無紙化辦公時代,實現公文、請假等工作流程全部在線審批,無需工作人員來回奔波。使用釘釘,企業微信等手機客戶端打考勤,手機端考勤功能豐富了考勤手段、加強了內部管理。紀檢監察部上線了員工賬戶檢測系統,對員工的大額交易進行監測預警,防范內部風險。還有在線考試系統,在電教室統一進行考試,自動批卷、計分,效率高,節約紙張,還有業務答題系統,開機自動進入答題,循序漸進提高員工的業務水平。由此可見并非只有前臺業務部門才需要信息系統支撐、金融科技建設,實際上每個業務條線都有很多內容值得挖掘。
(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MBA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