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治勇
摘 要: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應用題又是小學低年級數學的重點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等,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鞏固數學基礎知識。本文對小學低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低年級的應用題教學是最基礎的,其不僅能夠培養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還能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所以,小學低年級的應用題教學十分重要,教師應通過不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應用題學習效率。
一、重視數學應用題的啟蒙教學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中,學生會學習到“1-5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等知識,雖然這些知識比較簡單,但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卻不一定簡單。教師在對這些基礎知識進行講解時,可對學生進行應用題啟蒙。由于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還比較差,不懂得什么是“已知條件”,不懂得什么是“應用題”,所以教師在進行應用題啟蒙時,最好能夠采用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語言,少用專業術語,這樣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還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對應用題的簡單認知。
例如,在“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圖片、實物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應用題啟蒙。教師可在多媒體課件上展示一排魚缸,每個魚缸中的金魚數量不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指出左數第6個魚缸是哪一個,里面有多少條魚?哪一個魚缸中有6條魚?右數第7個魚缸中有多少條魚?在學生能夠正確認識6-10以內的數以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加減。如將第1個魚缸和第5個魚缸中的魚放到同一個魚缸里,這個魚缸有多少條金魚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數一數,如第1個魚缸中有3條金魚,第5個魚缸中有6條金魚,學生數一數就能知道放在一起有9條金魚。這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這就是簡單的加法,將兩個魚缸中的金魚數量相加,就是最后的答案,這樣能使學生心中形成對應用題的初步印象。
二、注重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要重點讓學生掌握解題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注重方法教學,才能讓學生在以后的應用題學習中更加輕松,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比較好的鍛煉。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教會學生如何讀題,正確理解題意。要讓學生掌握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合理選擇算法。在這些基礎上,學生才能夠正確地列出算式,計算出算式結果,從而獲得應用題的答案。
例如,關于“100以內的加減法”的應用題:一輛玩具坦克的價格是42元,一架玩具飛機的價格是49元,一輛玩具小車的價格是28元,一輛玩具公交車的價格是30元。那么,小明買一輛玩具坦克和一架玩具飛機,總共用去多少元?小麗拿著50元去買一種玩具,找回20元,她買的是什么玩具呢?學生在讀題的時候,要抓住其中的關鍵點,即每個玩具的單價。而題目要求計算的是兩個玩具的價格之和,所以學生只需要分別找出這兩個玩具的單價,再將單價相加就是最后的答案。也就是說,小明買一輛玩具坦克和一架玩具飛機,總共會花掉42+49=91元。小麗用50元買玩具,找回20元,學生只需要計算出她所買的玩具價格,再對照這題目中給出的各種玩具價格,就能知道小麗買的是什么玩具,這實際上是一道減法題。小麗總共有50元錢,找回了20元,兩者相減,就是買玩具花去的錢。即50-20=30元,再去題目中對比看看,玩具公交車的價格是30元,所以小麗買的玩具是玩具公交車。只要學生能夠掌握解答應用題的方法,就能夠快速地得到答案,解題的準確率也會比較高。
三、適當地對應用題的練習方式進行變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思維能力相應比較差,教師在對應用題進行講解時,不能只采用一種方式,這樣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在讓學生練習應用題時,教師應適當地對練習方式進行變換,使學生能夠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個問題,這樣才能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更加靈活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題學習質量。所以,在低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地對應用題的敘述方式、已知條件和問題的順序等進行變換。
例如,媽媽有83元錢,買菜用去30元,媽媽還有多少錢?教師可以將這道題改寫為以下幾種敘述:(1)媽媽買菜用去30元,還剩下53元,媽媽總共有多少錢?(2)媽媽有83元,去菜市場買菜之后還剩下53元,媽媽買菜總共用去多少錢?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補充條件或者問題,以訓練學生編寫應用題的能力。如在上題中,教師可給出條件:媽媽有83元錢,買菜用去30元,讓學生自己編寫問題。教師還可給出兩個已知條件,讓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并在編寫出問題后,對問題和已知條件進行變換,使學生能夠靈活地解答應用題。如媽媽有70元錢,買菜用去40元錢,媽媽剩下多少錢?/媽媽買菜用去的錢比剩下的錢多多少?/如果媽媽買其中一樣菜用去10元,那么媽媽不買這樣菜,買菜總共會用多少錢?如果學生能夠對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進行正確的變換,說明學生對應用題理解得比較深刻,通過多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應用教學質量。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督促學生學習方法的合理選擇,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可行的教學計劃,對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有著極大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低年級應用題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數學應用題的啟蒙教學,使學生能夠對應用題有初步的認識,以保證學生的后期學習質量。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方法,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并適當地對應用題的練習方式進行變換,可以強化學生對應用題的理解,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衛國.小學低年級應用題教學之我見[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14.
[2]王應堯.形象思維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8,(38):98.
[3]劉永登,柳振忠.小學低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有效教學方法[J].發現(教育版),2016,(5):60.
[4]張曉紅.淺談小學低年級應用題教學問題及策略[J].中外交流,2018,(26):108-109.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上林縣西燕中心學校靈水教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