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園
摘 要:隨著我國的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實現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是非常關鍵的。新時期的到來,小學數學面臨著機遇與挑戰,不僅需要提升教學效率,對教學方法的創新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創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主要對開放教學,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創新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方法;創新策略
數學作為小學教育的主要學科,具備較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思維性。創新式教學方法逐漸成為小學數學的主旋律,是對教育實踐的體現,充分展現出開放式教育。素質教育有利于優化數學教學理念,是教育形式的一種突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全新的概念,逐漸實現自主學習課堂。
一、開放教學思想,營造創新氛圍
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要避免無止境的傳授知識,這種教學形式等同于傳統教學的“填鴨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更應注重師生情感的交流,明確師生在課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建融洽且平等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善于表達,愿意提出問題、進行辯論,并創新學習方式,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例如,在教學“9+9+8+9+9+9=”這一簡算式子時,很多學生會運用自身慣性思維解答問題,將式子列為5×9+8=53,但也有學生有不同的運算方式,將8看成9-1,這樣整個式子就有了6個9,再減去1就是最終的結果,可以列為6×9-1=53,也有部分通學生創新思路,將式子列為8×6+5=53。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僅是接受知識,通過不同的思路,創新思維,雖然有的運算思路讓人意外,教師可以看到學生的創新,應給予激勵與肯定,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
二、開放數學練習,激發創新思維
開放性練習的解題方式是不具有定向的,沒有固定的答案,給予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開放數學練習,有利于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技巧,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開闊。開放性題目具有生動性、趣味性以及新穎性的特點,可以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力,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與敘述分析能力。想要不斷脫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在數學課堂中多融入開放性的習題。例如,在教學“100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設計開放性的數學問題,習題內容:“()、()、3000、()、()”,使學生根據題目的規律進行添數,學生立即就想出了解題方式“(1000)、(2000)、3000、(4000)、(5000)”,但教師的要求并不是一種填寫方式,而是多種填寫方式。學生開始發揮自身的數學思維,經過與其他同學的討論,得出了多種答案。可以一個一個的數:(2998)、(2999)、3000、(3001)、(3002);十個十個的數:(2980)、(2990)、3000、(3010)、(3020);百個百個的數:(2800)、(2900)、3000、(3100)、(3200)等多種形式,通過這種練習形式,學生通過不同的解題方式,更全面的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以發散式的思維去看待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1]。
三、開放創新形式,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力與創新能力
(一)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激發創新意識
隨著新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認識到創新教育模式的重要性,開始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堅持因材施教原則,通過開展教學活動,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力與創新能力是非常關鍵的,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體地位[2]。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教學,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與學習方式都存在著明顯的區別,教師應考慮到學生差異性和個體性,進行合理分組,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開展小組合作時,每位學生都可以在討論過程中表述自身的想法,不同的數學思路可以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使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討論,并規定選出最為簡便的計算方式,小組內學生存在不同的計算方式,但運算結果都是相同的,每組同學都需要將解題方式進行對比,從而選出最終答案。教師在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應扮演課堂中的引導者,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摸索出問題的答案,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了鍛煉,解題思路也得到了拓展,更提升了學生的小組的團結協作能力。合作教學作為創新式教學方法,有效促進了數學教學的改革。
(二)利用情景教學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創新教學模式是非常關鍵的。小學階段,數學課程相對單調,很多學生對數學具有畏懼感,這種情緒在一定程上影響了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景教學模式具備一定的科學性,有利于小學數學的創新,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轉變的更加生動[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情景教學,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課堂中。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剪貼畫的形式,使學生將課堂中學習的圖形,剪貼出來,這些豐富多樣的剪貼畫,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情境因素的加入,使課堂氛圍也轉變的十分和諧,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圖像的理解與認識。簡單的情景的引入,使學生在學習教材內容的過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對于數學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斷提升小學數學課堂質量[4]。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是對開放教學,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創新進行分析研究。開放性教學是通過改革傳統教學中阻礙學生發展的因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新型教學,使學生通過探索數學的規律性,激發自身的數學思維。小學數學課堂是進行素質教育的路徑,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陣地,教師應不斷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不斷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推動數學教學的發展,為教育事業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菊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與學生個性發展的研究[J].吉林教育:綜合,2016(18):31-31.
[2]楊秀英.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8):16-16.
[3]向文會.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3(8):175-175.
[4]伍艷芳.新時代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全面有效地開展創新式的分層教學[J].新課程:中,2016(11):90-90.
(作者單位:阜南縣中崗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