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唐蕾 王福忠









摘 要:對所在學校的高一、高二、高三的學生進行了審美能力問卷調查和師生訪談,并運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發現總體審美能力服從近似正態分布,數學審美能力特別低的同學相對較多;男女生在數學審美能力上有非常顯著差異,女生明顯好于男生;知識的了解度越深越有利于數學審美能力的提升;數學成績與數學審美能力有顯著的相關性,成績將會促進數學審美能力的提升;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密切相關。文章對調查結果做出歸因分析,據此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審美能力;調查
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中,提出要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入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在跳出數學之后,與其他學科進行比較,就能鮮明的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其中提到了認識數學的審美價值,而數學的審美教育是與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健康成長緊密相連的,需要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斷實踐,這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過程。目前高中生的數學審美能力現狀如何?存在什么問題?問題成因?如何改變教學策略?為此,筆者對所在學校的高一、高二、高三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師生訪談,并運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做出歸因,據此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1.調查方法與過程
(1)調查方法
發放調查問卷,進行師生訪談。
(2)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筆者所在學校的全校學生(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年級)。共發放問卷1685份,回收有效問卷1654份。
(3)問卷設計
根據本校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況,設計了“高中生數學審美能力問卷調查”,從年級與數學審美能力,性別與數學審美能力,成績與數學審美能力,教師引導與數學審美能力等4個維度,命制了17個封閉性問題,每題采用量表計分法。問卷的可靠性分析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看出Cronbachα信度系數大于0.8,可以看出該調查表的信度較高,可靠性高。
(4)統計工具
對調查問卷的數據結果,使用SPSS軟件進行必要的分析,并且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2.調查結果分析與發現
2.1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總體情況
由表2可以看出,在滿分為60分時,學生的總體數學審美能力得分均值為44.01426,換算成百分制是73.357分,分值不高。由此可見,學生的總體數學審美能力處于中等的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教師引導作用的百分制得分為59.749分,分值偏低,平時教學中教師在數學審美能力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
由圖1得知,總體審美能力服從近似正態分布。絕大部分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集中在均值附近,我們看到,總體數學審美能力較高的學生有一定的占比,但是數學審美能力特別低的同學相對較多。從標準差來看,學生總體數學審美能力表現出參差不齊,離散程度較大,不夠均衡,反差明顯,教學中需分別對待。
2.2高中生審美能力的性別差異
由表3可以看出,在滿分為60分時,總體數學審美能力均值:男生42.7192,女生45.6051,由表4看出,男女生在數學審美能力上有非常顯著差異,女生明顯好于男生,但是標準差男生8.01890,女生8.20785,反映出女生反而更不均衡。在教師引導方面,女生的均值大于男生,但由表5看出,差異不明顯,女生的標準差卻高于男生,說明女生在上課聽課與配合老師方面表現更好,但是卻顯示出個性的差異性大。
2.3高中生審美能力的年級差異
為考察不同年級的學生差異,采取三個年級兩兩比較法,運用spss軟件進行獨立性檢驗。從審美能力來看,高一與高二,高二與高三,高一與高三都具有顯著差異。從均值來看,高一與高二差別不大,高三的均值是三個年段中最高的。知識的了解度越深越有利于數學審美能力的提升。
2.4學習成績與數學審美能力差異
數學成績與數學審美能力有顯著的相關性,成績將會促進數學審美能力的提升。
2.5教師引導與數學審美能力
我們從表10中可以看出,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密切相關。由表11,筆者抽取了筆者所教授的高二五班與年段還有全校的得分進行比較。在教師引導作用的得分高過年紀以及學校的均分時,我們會看到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也得到較高的分數,而成績取得了較高的穩定性。
3.調查結果歸因分析
3.1學生缺乏數學學習興趣是造成數學審美能力低下的首要原因
通過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處于消極情緒時,往往會顯得沮喪低落,焦躁,并且注意力難以集中,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學習就會顯得尤為疲倦,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部分學生不喜歡數學學科甚至是不喜歡數學老師,他們的學習狀態是處于被動的,內心缺乏主觀能動性,學習僅僅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那么從內心深處無法體驗數學的美感,越無法感受美,就會越產生厭惡感,長此以往,數學審美能力自然而然就低下了。
3.2學生對數學認知結構不夠完善,基礎知識薄弱
許多學生特別在高一高二階段,對基礎知識了解不深從而導致無法感受數學美。數學認知結構是數學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的再現,當認知結構不夠完善時,在數學學習中就無法體會美感的產生。
3.3教師教學中忽視對數學審美能力的引導
由于高中數學教學繁重,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只注重解題思路和方法的探求,忽視了的在教學中滲透數學史,數學和文學,音樂,美術等相聯系講述數學知識。特別在女生中,很依賴于教師的引導,所以教師的作用相當重要。
4.對策與建議
(1)展示數學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徐利治教授曾經說過:“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動,學習材料的興趣和美學價值乃是學習的最佳刺激,強烈的心智活動所帶來的美的愉悅和享受是推動學習的最好動力。”學生通過感受、認知、發現,并最終運用數學美的顯現形式,直觀地體驗到數學美帶給人的力量,形成一種自主的、強烈的認知驅動,從而獲得身心的滿足。在通過無數次思考仍然無法茅塞頓開時,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躍然紙上,從而撞擊心靈的喜悅與沖動,從此刻骨銘心,這就是數學所產生的奇異美;當用簡潔的數學語言將繁冗的關系的表達出來時,學生無不感受到數學簡潔美的內力;數與形的結合、數與形的統一,對稱圖形、對稱等式以及對稱變換的運用,無一不體現出數學統一美。
(2)挖掘隱含的數學美,培養學生把審美趣味創造性地用于自己的學習
對數學美的不斷追求,是不斷發展數學新理論、創造新發明的重要過程。事實證明,當一個新理論、一個新問題或者一個新對象,無論是其思想內容,還是其表現方式,其完善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美、創造美直至完善美的過程,這就是所謂的補美思想。創造補美思想具有直觀性、統一性和創造性,創造補美思想在數學教學中隨處可見。例如,在直角坐標系中,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以及兩角和的余弦函數公式的證明中,都運用到了補美思想,使得方程和等式對稱,將數學推導過程變得更加簡捷。
將數學美作為一種利導因素,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一旦學生的學習活動充滿趣味性,學習過程將變得“美不勝收”,審美趣味成為學生心理活動的一股催化劑,以及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完善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還能極大提高學習效果。
(3)將美學原理應用于解題實踐
數學的發展離不開探索發現,需要學生綜合運用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去尋找最佳解題過程,從而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在這整個過程中,數學審美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狄德羅曾經這樣說過:“數學中所謂美的問題,是指一個又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所謂美的解答是對一個困難復雜問題的簡易回答。”如前所述,數學美的主要特性是奇異美、簡潔美以及統一美。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如果能夠從數學美的視角出發,將數學問題以簡潔美的形式創造奇異美的過程,然后尋找問題結論的統一性,從而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就水到渠成了。
參考文獻
[1]蔡天新.數學與人類文明[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43.
[2]張安軍.發現數學之美[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3
[3]魏宗舒等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23
[4]王麗萍.數學美學及數學美育的作用[J].邯鄲學院學報,2015,03:20-22.
[5]鄭華.探討美育與數學的融合過程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6,30:69.
[6]鄭剛.高中數學美育的教學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