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兆瓊
摘 要: 地理作為一門具有濃厚地域色彩與人文知識的綜合性學科,培養學生歸納分析地理現象、掌握相關知識是高中地理教師首要的教學任務。 正確運用比較法。 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新的地理概念; 幫助學生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 有助于知識的系統化。 地理比較法作為當今時代下的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中有效應用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基礎的同時進行思維拓展,從而建立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 地理比較法; 初中地理; 應用研究
所謂的地理比較法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從特征,本質和聯系等方面發現兩個相似地理現象或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并通過歸納比較來幫助他們進行分析。 明確地理原理的教學過程。 高中地理學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擴展思維要求很高。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合理運用地理比對法,幫助學生構建有效的新舊知識系列,加深對記憶的理解,實現高中地理學的有效教學。 比較是一種比較不同事物并實現事物之間差異的思維方式。 由于地理學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兩個特點,加上廣泛的地理教學,地理學的類型復雜而廣泛。 只有通過比較多種因素,現象和區域的特征,找出比較分析的異同,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規律和原因。 此外,由于課堂的局限性,許多地理現象難以讓學生親自見證和體驗。 因此,比較方法應該被用作有效的認知方法和教學方法。
1 比較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比較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是指對不同地理事物和現象的信息的提取,比較和比較,以及對其地理分布,特征, 成因,變化和規律的識別,推理和分析。
1.1比較法有助于理解地理事物的規律和特征比較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可以使師生思想更加清晰明確,而且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1.2通過地理概念比較,增強學生知識聯想
地理概念是學生認識地理概況、分析地理現象的重要基礎,也是地理比較法的基礎內容。 高中地理是一門有著豐富地理概念與地理圖像的學科,對學生的理解記憶有一定的要求,其中概念較為抽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將兩種相似的概念進行比較來幫助學生形象理解, 加強知識聯系的同時深化概念認知。 回顧中國地理課堂的概念教學模式,教師在沒有感情的情況下排練概念內容,使學生只能依靠死記硬背來理解,這不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記住, 還容易出現應用不恰當、敘述不完整等狀況,嚴重限制了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拓展,阻礙了其合理應用高中地理概念。 在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靈活應用地理知識原理去解決、分析實際問題的背景下,重視對地理概念在解決地理問題當中的重要性,創新概念教學形式,通過地理概念比較來幫助學生形象記憶的同時拓展其地理思維, 從而建立有效的地理理論概念框架。
1.3通過地理圖像比較,加深學生直觀認識
圖像作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是方便學生直觀了解地理現象、提高地理知識聯想能力的重要方式。 地理作為一門與圖像緊密結合的學科,對學生的識圖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高考大綱的最新要求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愈來愈重視學生識圖、讀圖、辨圖能力的培養。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圖像教學的重要性,應用地理比較法分析地理概念的同時還可以將其融入圖像教學當中,讓學生通過對比圖像來得出地理結論, 既激發了學生探索興趣,又培養了其圖像意識。 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圖像來巧妙構建問題,讓學生從圖像對比中尋找突破口,幫助學生全面分析地理圖像,發現其中所蘊含的地理知識。
1.4通過地理類別比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類別比較是地理比較法中經常應用的一大方法,由同類比較與異類比較構成,是學生構建地理知識框架、增強概念聯系的有效途徑。 高中地理教材知識點偏于零碎化,教師可以通過應用類別比較來幫助學生梳理同類別、區分異類別內容,有效應用既方便教師為學生梳理重點知識,又加強學生對有關地理現象的聯想記憶, 為發展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 因此,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背景下,教師要重視教學理念與方法的創新,應用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創設情境氛圍, 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另外,注重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拓展延伸,培養學生地理思維的同時建立地理技能,促進其全面發展
2 比較法的具體有哪些
2.1聯系比較法
這是一種將多個地理事物相互比較的方法。例如,在談論太陽高度與太陽輻射強度之間的關系時,您可以先聯系經驗,詢問每天早上中午的溫度是多少? 和太陽輻射強度有什么關系? 和太陽高度有什么關系? 從早晨到晚上,氣溫低,太陽低,太陽輻射弱,正午太陽高。
2.2同類比較法
(1)相似比較法。 它比較了同一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并根據學生所學的相似地理事物和現象,與地理學的新知識進行比較,引導學生發現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共性。
(2)相異比較法。 那就是找到相似比較對象之間的差異,這是類似比較方法中比較常用的比較方法。 在緯度和經度線的知識中,它也是地球上的虛擬線。
2.3圖表比較法
圖表的研究是地理學科的一個主要特征。 例如,在學習世界地形并比較山丘之間的差異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兩者的輪廓,這很容易從初中生的思維水平來觀察。山高于山丘,坡度更陡; 在學習世界氣候類型并比較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之間的差異時,教師給出了溫度曲線和降水直方圖。 同一年是干燥,潮濕,干燥和多雨的季節,后者在夏季更加集中,降水更加嚴重。 二、自比法這是一種方法,其中單個地理事物在時間或發展過程中將其與“現在”和“過去”進行比較。 如果不談論歷史上的黃土高原,很難認識到它的真實特征。
2.4對照比較法
這是一種比較幾個獨立比較對象并進行比較的方法。
2.5凸聚比較法
此方法是一種比較中心對象周圍的多個對象以突出顯示中心對象的方法。 當教學突出歐洲溫和的氣候時,學生很容易接受。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比較法是一種重視過程,重視方法的教學方法,也是初中新課程改革教材教學的趨勢。 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是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的有效手段,也值得深入研究。 在實際過程中,教師需要正確測量選擇哪種比較方法,并考慮如何通過應用中師生之間的換位來選擇合適的比較對象。
參考文獻
[1]袁書琪.地理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樹聲.中學地理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