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饒潔
摘 要: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時代主題,而且,它也漸漸被廣大師生所認知,課堂教學期間,除了理論知識的講解,以及學習方法的滲透之外,綜合學習、應用能力的科學培養與拓展也要給予充分重視,真正實現看、讀、聽、思、練的有機整合,以此來促進授課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看、讀、聽、思、練;結合策略
前言:小學階段,數學這門學科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課堂授課質量,將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學生后續的發展與提升。因此,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養成果,其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來探索看、讀、聽、思、練有機整合的策略方法,以此來構建更生動、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完善看與讀
對于一些小學生來講,之所以不喜歡閱讀數學教材,主要是因為其中引用的文字、符號及其語言圖形都具備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課堂之上,就是要將教材中呈現出的圖畫、公式、文字看懂;讀就是要將數學術語、關鍵詞弄清楚。對此,在課前預習這一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著重從看和讀這兩個角度來弄清楚相關術語、關鍵詞語,在此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將存在疑問的問題記錄下來,并帶著這些問題來認真聽講,這樣不僅能夠實現觸類旁通,也能夠明確學習重難點,選擇更科學、適合的學習方法[1]。
另外,在實際授課中,也要注重教材知識與板書的有機整合,基于板書來突顯重點內容,并要求學生對其做出認真記錄與深入思考。同時,給予認真閱讀,學生在弄清楚之前存在的疑問之后,之后的學習探究也能夠獲得有利支持。且基于課前預習,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與效率也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形式也要突顯看和讀,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也能夠為其自主學習提供有力支持。
二、重視聽與練
首先,針對聽來講。在完成課前預習之后,在課堂上,學生要認真、主動的聽,只有這樣才能夠弄清楚之前存在的疑問。在課堂聽講中,學生要對照預習筆記,認真記錄課堂筆記。如果條件充裕,學生可以錄制老師的授課內容,隨后在課下對自身的筆記進行完善和優化,除此之外,老師要給予學生更多質疑的機會和空間,對于自身疑惑之處要勇敢給出意見。積極的思索和回答老師拋設的問題,從而讓學生更加自如、高效的學習數學知識,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與拓展,也能夠對所學知識產生透徹理解與深刻印象。
其次,在練習上。除了良好的課前預習、認真聽講之外,還要注重練習上的有力支持。結合教師講解的公式、定理及其多種類型試題的解答方法,對于書本中的知識要學會事先預習,然后對其他類型習題進行探究和拓展。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還可以購買一些課外習題資料來優化練習拓展,但不論對于哪一層次的學生,在練習中都要體現出由易到難的原則。在教師講解中,學生除了要從不同角度來理清思路之外,還要對比分析教師和自己的解題思路,找出其中存在的差異,以便于不斷完善。另外,為了促進其學習成績的不斷提升,學生還要在教師指導下逐漸完善歸納總結,基于各類習題的開展來優化知識點的鞏固掌握,進一步探究做題規律,以此來幫助學生積累更豐富的練習經驗,以及多樣化的解題思路。
三、強化思考
首先,要注重學生思維敏銳性的科學培養,基于口算與心算來完善速度訓練。且不論是各類練習題的布置,還是課堂練習活動的開展都要重視學生大腦反應速度、計算準確性的全面提升,也只有這樣,在考試、平時做作業的時候才能夠體現出高效率[3]。
其次,要加強創新引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一題多解”的訓練活動來全面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64是幾乘以幾的積?等開放性的問題,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創新意識的培養拓展,也能夠為其今后的學習、練習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要重視學生數學思維的啟發。比如:在講解加減法的相關知識點時,就引用了搭積木的小游戲。要求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積木,通過猜剪刀、石頭、布的方式來開展積木增減游戲,并強調一邊玩一邊說放上幾個、拿走幾個。然后引導學生對整個游戲過程進行分析,思考其中的規律特點。通過直觀觀察,既可以為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也能夠促進授課效率的顯著提升。
結語:綜上所述,在數學課堂上,除了仔細閱讀、認真聽講之外,其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對所學知識、各類問題做出深入思考、針對性練習。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并將其準確、靈活的應用到各類問題的分析、解決當中,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為預期教育培養目標的順利落實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林麗芬.視讀、聽讀、評讀——小學數學閱讀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175-176.
[2]張群紅.視讀、聽讀、評讀——小學數學閱讀策略初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2):90.
[3]龐遠鋒.學好小學數學要把看、讀、聽、思、練結合起來[J].中國教師,2014(1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