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小班下學期,孩子們情緒穩定,基本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我們幾個老師決定開展穿脫衣服的活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使幼兒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為了鼓勵幼兒,激發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熱情,我們開展了“長大一歲了,我應該自己做些什么”的討論活動。多多說:“應該自己穿衣服。”小六六眨了眨眼睛說:“還應該自己吃飯,應該自己刷牙、洗臉。”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還真熱鬧。
我們請中班的小朋友來表演穿脫衣服。看著哥哥姐姐們熟練的動作,不少孩子躍躍欲試,也想和哥哥姐姐們一起表演。原來,孩子們渴望著自己動手。
在孩子們動手的過程中,我發現:系扣子、解扣子對孩子們來說是有困難的,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會。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在益智區投放了供幼兒練習解、系扣子的玩具——紐扣魚。孩子們立刻被這兩條奇怪的魚吸引了,用好奇的目光看著我說:“老師,這魚身上怎么會有這么多的紐扣呀,這是怎么玩的呀?”我笑著說:“這兩條魚是幫助你們練習小手的,比比看誰能幫小魚把扣子系得又快又好,誰就是最能干的寶寶。”孩子們立刻行動起來。很多孩子在剛剛玩的時候,興趣十足,可過了一會兒就覺得沒意思了。我發現了這一點,就對他們說:“誰愿意和劉老師比賽,看誰的小手最能干?”孩子都很樂意。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我發現大多數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可有幾個孩子卻進步得比較慢,是因為他們的年齡太小,是因為我們的要求太高,還是有什么別的原因?
一天中午,孩子們在寢室里脫衣服準備睡午覺。只有美美坐在椅子上不動,眼睛看著其他的小朋友。我走過去,輕輕地對她說:“美美,快脫衣服呀,準備睡覺了。”她一句話也沒說,只是用求助的目光望著我。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對她說:“你是不是想讓劉老師幫你呀?”美美使勁點點頭。我笑了,邊幫她邊和她聊起天來,“美美,你在家誰幫你脫衣服呀?”“是姥姥。”她肯定地告訴我。“那你穿衣服也是姥姥幫你嗎?”她又點點頭。我終于明白,為什么美美進步慢,原因在這里呀!
孩子們在幼兒園培養的良好習慣,往往回到家里就完全變了。如穿脫衣服、洗臉、刷牙等自我服務的內容都被成人包辦了。通過和家長談話交流,我們得知,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那我們該用什么方法去解決呢?
我們向家長介紹了從小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習慣對幼兒今后學習生活的重要意義,希望家長盡量讓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在家里為幼兒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從簡單的穿脫衣服、吃飯、洗臉入手,逐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我們的做法得到了大部分家長的贊同和配合。在家里,家長們利用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自理和動手能力。
我們還向家長介紹班里的活動計劃和目標,請家長如實記錄幼兒在家的生活自理技能,保證了活動的順利實施。
但也有個別的家長心疼孩子,認為孩子年齡小,還不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孩子長大了自己就會了。面對這樣的家長,我們除了向他們介紹從小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外,更多的是通過孩子在幼兒園的進步表現,來感染家長,通過孩子主動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家長放心、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
經過家園雙方的共同努力,我班的絕大多數幼兒都已經能夠獨立穿脫衣服、獨立進餐、進餐后主動地擦桌子等。甚至有些能力強的幼兒還能幫老師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從家長的臉上我們看到了滿意的笑容,從孩子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他們自己動手的喜悅,我們自己也感到很欣慰。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一幼兒園附屬實驗園)
責任編輯:歐陽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