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
摘要:四川監獄近年來深入推進以政治改造為統領、包含文化改造的“五大改造”新格局,文化建設工作可謂搞得風生水起,同時也面臨挑戰。筆者擬從監獄與文化的聯系對四川監獄文化建設工作淺談一二。
關鍵詞:四川監獄;文化建設;新時代
一、淺談監獄與文化的聯系與意義
《提牢備考》是光緒年間刑部提牢主事趙舒翹編撰的涉及清朝監獄管理業務重要著作?!八撇蝗缇吐毞之敱M者,竭誠至慎,以結天知”可看出千年來中國官員政績意識文化;“由戶部內倉發給,庶監犯不致多病,以仰副圣主矜恤獄囚之圣意”則與古代社會封建君主制的個中牽連。該書為囚糧一事專設囚糧考一卷,足以看出傳統監獄管理與中國五千年來建立在農耕文化的本質特性;縱觀全書,一所牢獄的管理映射出舊社會生活文化各類形態。同樣,社會文化也反作用于包括提牢主事在內的工作人員行為意識以及提牢管理的方方面面。就現代社會而言,監獄存在許多文化形態。但無論怎么區分,現代監獄的“法治”文化都有別于封建社會的“人治”傳統,這都源于社會意識形態在法律領域的逐步完善。各地“監獄開放日”的開展,微信、微博、抖音等新興媒體的廣泛宣傳,讓監獄脫下神秘面具走向大眾視野,這都與不斷開放的社會風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離監探親”“保外就醫…親情幫教”等執法行為則是對中國社會親情倫理觀的照拂,它們共同構成了現代中國監獄的文化特色。因此,用文化來促進監獄建設發展不是一個簡單的手段,而是監獄發展的歷史與現實之必然性。
二、淺談四川監獄看監獄文化發展現狀及影響、作用
歷史沿革,傳承“創業者”精神文化。以HY監獄為例,該監獄從大山走向市區之后,自大山深處崛起的華夏精神在進入都市之后升華為“華夏魂、嘉苑夢”的監獄精神,成為監獄發展的一大宗旨。四川監獄博物館的成功打造利于全省監獄系統警務人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法治警示教育、監獄歷史研究等教育,這是監獄博物館建設、打造的重要意義。立足本土,打造特色品牌文化。MS監獄“就地取材”,圍繞“東坡文化”大力塑造文化品牌,JL監獄以奔向新岸為主題,打造書香文化。SN監獄圍繞“女警、女犯”的特性,針對女性服刑人員的構成及身心特點,塑造“木蘭魂”品牌;AB監獄作為唯一關押藏、羌等少數民族罪犯為主的監獄,積極建立推廣藏羌文化品牌。融入藝術,以藝術促進“五大改造”。近些年來,四川監獄大力推展以政治改造為統領的“五大改造”建設新格局,通過開展“水墨進高墻”、“書香監獄”等等活動,將陶藝、書畫、文學、音樂等藝術形式引入文化改造,成功挽救逾百萬眾的迷途浪子。
三、新時代特色文化監獄建設的瓶頸短板
監獄文化建設近些年來搞得可謂是風生水起,也取得明顯效果。但其中還有一些監獄在文化建設打造方面存在“走形式”問題:搞展板、畫海、種花草,有流于表面功夫的跡象。同時,“空中花園”式的監獄文化建設理念并沒有深入到一線和群眾之中,沒有植根于群眾,還有人從觀念上就認為監獄這種地方搞文化建設是假大空的“虛把式”,是監獄政工部門自己的事情,與己無關。在機構設置方面,一些監獄沒有成立正式的文化建設領導機構,文化辦屬于“掛靠”部門,監獄沒有一支足夠專業的監獄文化建設骨干隊伍等等,這些都成為了制約監獄文化建設發展的因素。
四、新時代特色文化監獄建設的路徑選擇
建立人才資源庫,探索文化保護機制。進一步優化人才孕育環境,出臺吸引更多的創新創意人才激勵措施,完善文化人才挖掘、人才選拔、交流輪崗、職稱評審等激勵保障措施,努力培養一支有責任、有擔當、有能力的文化骨干隊伍。建立文化保護機制,監獄要勇于突破高墻壁壘,破除行政區劃、行業部門各自為政的封閉現狀,不斷探索加強獄地聯合統籌,整合高墻內外現有文化資源,積極探索建立區域文化資源共享流動機制。
著力宣傳推廣,樹牢文化興監意識。監獄文化重在“搞”,但也不能閉門造車,需加大力度宣傳:一是開設培訓班,對民警職工和罪犯分層舉辦監獄歷史文化知識課或興趣班;二是搞活動,與地方文化局、博物館等部門相互配合,定期舉辦特色監獄文化知識講座、組織舉行監獄歷史文化基礎知識大賽,吸引各類人群關注特色文化建設;三是制作專題,印制張貼特色宣傳畫、小冊子等,普及基本知識;用好社會主流媒體和監獄宣傳平臺介紹和宣講、普及監獄歷史文化知識,從而樹立監獄成員的文化發展意識。
根植地域屬性,打造監獄特色品牌。監獄布局調整時要加大對老基地、老遺跡等特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力度,讓其“老有所用”。同時要加強特色文化資源的整合,繼續挖掘例如具有巴蜀氣息的“三國文化”、“茶酒文化”、“蜀繡文化”、“道教文化”,以及“戲劇”“詩詞”等優質文化,實現對特色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發展。要根據時代發展要求,緊扣時代脈搏,在深化文化內涵建設上下功夫,緊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五大改造”踐行宗旨,將罪犯改造與監獄特色文化緊密相連,打造符合監獄自身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