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實踐教學基地是藝術類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是培養藝術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在各高等院校紛紛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藝術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并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關鍵詞:教育;藝術實踐;教學;基地
目前我國藝術類大專院校猛增,而大多數院校沒有屬于自己的藝術實踐教學基地,許多高校仍然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課內輕課外的傾向,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致使學生得不到適應市場需求的學習鍛煉機會。實踐是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作為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與發展更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已成為各高校重點關注的問題。
1 藝術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意義
藝術實踐教學基地是藝術類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是培養藝術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在各高等院校紛紛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藝術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并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強調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要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產教融合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轉型發展、合作發展的基本方式,實踐教學基地正是二者聯系的渠道、更是社會實踐與高校課堂溝通的橋梁。
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培養高層次、高素質藝術人才的重要依托,更是藝術類高校轉型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中堅力量。受傳統教育的影響與教育體制的制約,各藝術類院校的教師隊伍建設缺乏有效的培養機制和實現路徑,教師長期在學校授課,實踐能力不能與時俱進,具有專業從業資格的全能型教師更是嚴重匱乏,教師隊伍的知識、能力、素質不能滿足高校對藝術類教師的需要,影響了藝術類人才的培養質量。高校與地方企事業單位深度合作,可以成為培養優秀教師的重要途徑。
藝術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創新潛能和適應能力,也有創新的熱情和走向社會的渴望。但他們受到專業知識及創新條件的限制,很多畢業生沒有明確的創新目標,缺乏知識的遷移能力,缺少創新意識和創新技能。因此,教師們要在創新教育中把突出實踐主體的認識引入教學,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突出學生作為實踐主體的地位和作用。要重視加強大學生實習環節建設,為大學生提供一個提升專業技能、融入社會的平臺,為他們以后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前高等教育從傳統的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培養適應2l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社會實踐,以及創新教育等實踐教學環節,對于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質量有著現實意義。
實踐教學基地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更是高校孵化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努力將藝術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大學生創新就業能力培養相結合,依托實踐教學基地,通過組織學生在用 “真槍實彈”的演練,把學生所學知識盡快融入到實踐中。
2 藝術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途徑
由于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中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高等院校應加強基地的創新意識,建立校企雙贏機制、構建產學研一體的合作機構,進而完善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
建立校企雙贏機制,持續發展藝術實踐教學基地。增強創新意識,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內涵建設。藝術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重點在于增強創新意識,為保障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制定有效的機制和制度完成推進基地的內涵建設。
3 構建適應綜合藝術實踐教學基地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藝術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視藝術表現手法而輕視專業實踐技能”的現象,使得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會、市場需求嚴重脫鉤。實踐教學是把知識和理論轉變為素質和能力的必要環節,知識轉化為素質能力必須通過實踐完成,高等院校要在綜合藝術專業教學中創新理念,加強實踐教學的鍛煉。全方位探索專業教學與實踐教學,完善學院綜合藝術專業實踐教學管理,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發展。
當學生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時,學生的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差距就會暴露出來,所以除了注重對學生個性創造和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綜合藝術實踐教學也必須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注重能力培養,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適時建立以學生個體發展的專業模塊,形成模塊式、開放式的教學實踐體系,使學生盡早適應社會需要。學生在完成實踐任務的過程中,強化自身素質、加強實踐能力,順利地完成學業。在綜合藝術教學中要把實踐教學基地放到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搭建科學的實踐教學平臺,確保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以音樂舞蹈藝術類教學為例,學校可以通過專業教師的指導,在真實的綜合演藝場景,大劇院進行實戰訓練,經過專業的匯報演出、舞臺現場表演以及與他人的合作表演,使學生快速適應舞臺表演空間,通過臨場表現提高專業表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藝術技能和綜合素質。
學院藝術團體組織進行舞臺表演藝術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廣大師生的主觀能動性作用,努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念和格調,通過不斷積累的舞臺經驗,發展學生的各自藝術特長,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院藝術團體作為舞臺表演藝術實踐非常重要的媒介,使舞臺表演生動形象、有強烈的感染力。建立校內校外結合、覆蓋所有專業的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基地要集實驗、實習、實訓為一體,課外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功能于一身,讓學生在實踐教學得以鍛煉,使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全面發展。為了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對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教學實踐基地建設要合理化、規范化,防止各種脫離實際或損害和浪費現象發生,以達到和滿足實踐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許慶賀-《試驗技術與管理》-2017-01-17
[2]陳力群-《藝苑》-2007-10-20
[3]《互聯網文檔資源》-2016
[4]張從容-《學理論》-2010-12-20
[5]蔡曉武;胡如意-《藝術研究》-2014-8-15
作者簡介:
劉春霞(1961.5),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教授,本科,主要從事英語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