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雯
摘要:本文討論了漢語詞匯色彩義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所出現的主要問題,著重探討了詞匯色彩義教學中對色彩義的不重視,教材對色彩義解釋不充分,教師講解方法不到位等問題,并且提供了初步解決的方案。
關鍵詞:詞匯色彩義 ?教學 ?對外漢語
一、引言
詞匯教學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一門語言的基礎,沒有詞匯就無法傳遞信息。以往的詞匯教學,對詞語的講解基本上是套用西方語言中對詞的概念,把詞作為整體來講,詞義注釋也基本采取漢語詞和外語詞直接注釋的方式。[1]但是實詞的完整詞義是由概念義和附加色彩義兩部分構成,概念義指詞義中同表達概念有關的意義部分,又叫理性意義或主要意義。色彩義是指附著在詞的理性意義之上表達人或語境所賦予的特定感受。色彩意義包括詞的感情色彩,語體色彩和形象色彩。[2]對于留學生而言,有時候掌握了詞的概念意義,也不一定能在一定的語境下使用恰當,這是因為現代漢語中的一部分詞除了概念義之外還有附加的色彩義在里面,而在教學中,我們又經常忽視對詞的色彩意義的教學,基于這樣的背景,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試探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匯的色彩義教學問題。
二、 對外漢語詞匯色彩義教學問題
漢語色彩義作為附屬于詞語理性意義的附加義,并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漢語教師往往重點講解詞語的理性意義和語法搭配,注重留學生在語音語法上使用的是否得當,而往往忽視了學生在語用上的錯誤。筆者認為目前在對外漢語教學上對詞匯色彩義的忽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對外漢語教師對于詞的色彩意義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如何開展缺乏系統的研究。
因為教材對詞匯色彩意義的忽視,所以很多對外漢語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對色彩意義的講解,從而引起學生用中文表達交流上的錯誤。學生對在課文中學到的詞匯往往理解不深刻,即使教師解釋了其中的感情色彩含義,學生也難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最后在交流的時候還是會產生偏誤。
(二)學生對詞匯色彩意義不重視造成語言運用偏誤
教學過程主要通過感知、理解、鞏固、運用四個基本階段來完成。學生在這四個階段的學習中,需要從理解目的語語言材料的階段到完整的掌握目的語語言材料的階段。如果學生自己對詞匯色彩意義不加以理解和掌握的話,就會造成偏誤。如“走后門”一詞如果學生不了解其中的色彩含義,單純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就會造成偏誤,理解成走后面的門。
三、對外漢語詞匯色彩義教學策略
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漢語語言模式并且能夠利用漢語語言事實進行交際。學生學習漢語并不是簡單地輸入輸出,其中還有學生自己的認識經驗,主觀的影響。也就是說,學生在接收一個詞語時,不只是簡單的編碼、化存,而是同時把過去的生活經驗融合進去,通過對照、比較、分析、綜合、歸類等方式進行再次編碼,然后才送入腦庫相應的書架中。[3]為了使學生能正確的運用漢語進行交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
(一)對比法
在教學中,將漢語和外語進行對比,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在解釋詞語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對比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快理解。例如“成果”、“結果”、“后果”三個詞,都指的是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所達到的結果。但不同的是,“成果”多用于事物順著發展規律而達到的最后狀態,是褒義詞。“后果”多用于言語或行為違反客觀規律而產生的結果,是貶義詞,多用在壞的方面。如果學生不了解其中的色彩含義,就會用錯。
(二)強化詞語搭配
語言是動態的,學習語言需要在一定條件下運用。詞語搭配就是一個很好講授色彩意義的方法。這個方法尤其適合色彩意義里的褒貶意義教學。如“嚴厲”是個有貶義色彩的詞,常與之搭配的“制裁、批評、處分、懲罰”等詞語也大多帶貶義。[4] 教師在教授詞語的時候,可以使用搭配法,告訴學習者生詞在哪種條件下能用哪種情景下不能用,通常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出學生幾個相關的詞語,利用搭配連成一句話,搭配法詞匯色彩意義教學中可以和語境法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恰當的語境下使用恰當的詞語。
(三)適當引入文化背景知識
詞語的文化附加義是特定的社會統一約定的,而不是個人的。它是特定的社會心理上的一種約定。[5] 針對留學生對文化色彩意義的詞語的不同理解,我們可以適當引入文化背景知識。例如漢語里梅蘭竹菊象征人的品格高尚,牡丹象征著富貴,紅豆象征愛情,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人稱為花中君子。
(四)教師提前了解詞語色彩含義,預先預測學習者偏誤
教師在課堂教學備課的時候就提前了解本課教學中哪些是重點詞匯,哪些詞匯里有文化意義,對這些重點詞匯教師要搜集資料,以期提前預測學習者可能出現的偏誤,提高教學效率。同義詞一直都是留學生學習的難點之一,而很多同義詞的區別其實不在理性意義的差別上,而是詞語附加色彩意義的區別,例如:“走訪”、“串門兒”兩詞,從理性意義的角度看含義幾乎是一樣的。但是在語體色彩上“走訪”有著書面語色彩。
(五)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在對外漢語課堂中被廣泛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對外漢語課堂中的應用使得課堂多姿多彩,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多媒體將圖片、文字、聲音、圖像四者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感知和聽覺感知,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以上五種詞匯色彩義教學方法只是我們對對外漢語詞匯色彩義教學的簡單總結,在具體的教學時間過程中,還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詞匯教學方法。
四、結語
本文從漢語詞匯色彩意義的分類入手,集中探討了留學生常常容易出現偏誤的幾個方面,并給出了部分偏誤原因和解決策略。然而,漢語詞匯猶如汪洋大海,詞匯系統的教學尤其是感情色彩意義的教學并不只是幾個方面可以說清楚的,還需要漢語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講解這些色彩義教學中多多加入文化因素的教學,重視詞語色彩義教學,為中國文化傳播做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明 .對外漢語詞匯教學與習得研究[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5
[2]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19
[3] 孟凡浩 詞的色彩義與對外漢語教學[D] 河南: 河南大學,2015. 29
[4] 楊 燦,皮愛紅[J] ?詞的色彩意義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長沙410004
[5] ?孫德金. 對外漢語詞匯及詞匯教學研究[M]. 北京:商務印書出版社, 2006. 7.15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