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雄

一、問題的提出
孩子們的數學素質是在解決一道道“好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設計租船問題方案”是一道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有現實意義的問題,也是一道經典開放性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教學中,孩子們對于解決這樣一個數學問題是否感興趣,會運用怎么樣的解題策略,采用不同策略的學生人數各是多少,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學生的解題方法是否不同,這些問題并不十分清楚。為讓學生解決一個租船問題,試圖發現學生的解題策略,了解學生對解決這個問題的感受,分析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從而調控我們的課堂教學,使其達到高效。
二、測試的問題、對象和過程
1.測試的問題
三(5)班同學去春游。要組織50名同學去劃船,大船每條可以坐6人,租金10元;小船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你是領隊人,準備怎樣租船?(請你把所有租船的方法都寫出來)
如果你完成了,請填寫:
你能用 ( )種方法,第 ( )種方法你覺得最合理。
*你喜歡這樣的數學題嗎? (請在相應的括號里打√)
喜歡( ) 不喜歡 ( ) 一般( )
*你覺得這道題難嗎? (請在相應的括號里打√)
很難( ) 比較難 ( ) 不難( )
2.測試的對象
按照現行的北師大版教材,深圳市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已經學過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知道乘除法的有關應用題的計算方法。因此,測試的對象隨機選擇了水庫小學的三四五年級各一個班。人數分別是50,52,54人,共計156人。年齡分布在8—11歲之間。
3.測試的過程
2018年11月8日下午,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由調查者組織進行測試。不給學生任何的解題提示,教師也不用讀題,直接讓學生獨立作答。那么,學生在整個解題過程中,都是獨立完成的,不能相互交流,在這樣的過程中,基本反映出學生獨立解答這道經典生活開放題的水平。三年級學生做題時間為15分鐘,四年級學生做題時間15分鐘,五年級學生做題時間為10分鐘。
三、測試結果及分析
1.三、四、五年級有85%以上的學生至少能用一種方法解答這個問題,12%左右的學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在對學生的解題試卷批改過程中,我們發現:三-五年級的學生用正確方法解答的比例是:三年級43人,占86%;四年級45人,占86.5%;五年級49人,占91%。從數據說明這個年段的學生絕大多數有基本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已有的能力獨立地解決問題,并可以找出至少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四、五年級分別有14%(7人),23.5%(7人),9%(5人)的學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分析學生全錯的原因有:
①有個別學生題意不清,理解能力較差。如:題目問“怎樣租船?”學生卻回答大船每條可以坐7,10,9,8人,小船可以坐3,5,2,7人,與已知條件“大船每條坐6人,小船每條坐4入”相違背,不理解題的意思。
②沒能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如,三年級某學生A,設計小船0條,大船8條,總計80元,而題目是“組織50人去劃船,大船每條可以坐6人”,照這名學生的安排,尚有2人無法上船。
四年級某學生B,大船:50×6×lO=300×lO=3000(元);小船:50×4×8=200×8=1600(元),按此題意是一人坐一條大船或一人坐一條小船,這也不符合實際,可見這些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只能答題,不能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
③ 對題意不夠理解,出現簡單算錯的問題
如,四年級學生C: =5(條)……lO(人)答:大船1條,小船5條。三年級學生D:2×6=12(人),20元,50-12=48(人), =12(人),32元,20+32=52(元),答:我要準備4條小船,2條大船共52元。這些都是在計算上出了問題。
2.三、四、五年級學生正確解題方法的數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在小學三-五年級中,一些學生能夠運用數學思維,善于思考,給出多種租船方案。有些學生卻只能給出單一的方案,不同年級之間給出不同方案的數量也不一樣,如下圖。
數據可以反映出:同一一做題時間(15分鐘),三年級正確解題方法數量少于四年級:不同做題時間,三年級正確解題方法數量還是少于五年級(9分鐘)。三年級學生的解題策略與四、五年級相比要單一些,往往只會從比較單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用5種或5種以上的方法解答的三年級學生約占5 3%,四年級學生約占42 1%,五年級學生約占10%。說明三、四年級學生思維多樣性比例相差較大,可以肯定這是兩個不同的發展水平階段。四年級平均每人解題方法的數量為3 3種,五年級是2.6種,四年級用5種或5種方法以上的百分比比五年級高22%,可以發現,不同做題時間能影響四、五年級之間的解題數量,因此,這兩個年級思維相差不大。
3.四、五年級學生思維已具靈活性,解題策略呈現多樣性
在有1種或1種以上的解答方法的137人中,出現了以上10種不同的方法,體現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是具有個性的。其中使用方法5的學生占了70.1%,可見較多學生的解題策略是從已知條件中的數字角度去考慮,如6×5=30(人),4×5=20(人)或 =10(人),正好除盡,說明絕大多數的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更側重對已知條件數是否剛好計算來考慮,而不是對整個題意的理解。同理,使用方法3、方法7的學生分別占了55.2%,59.7%,也都是剛好坐滿,沒有多余的座位,這是一種思維定勢(平時“數學題”計算大多是正好的)。其他的方法使用次數在10.4%至17.9%之間,這個數據表明,少數學生考慮問題思路開闊,思維靈活,但從總體上看,學生的思維變通性很弱。這樣的思維水平值得老師注意和反思。
“先猜后推”型。學生先從其中的一種方法入手,然后進行有序推導,計算出其他方法。如一名三年級學生的解答:
①[猜]6×7=42(人),50-42=8(人),8÷4=2(只)。答:大船租7只,小船租2只。
②[推]6×6=36(人),50-36=14(人),14÷4=3(只)......2(人)。答:大船租6只,小船租4只,由此推導出③,④,⑤,⑥,⑦種。采用這種策略的三年級學生有5人,占10%,四年級學生有2人,占3.8%,五年級學生有10人,占18.5%。采用此種方法的學生一般都能找到4~8種方法,正確率較高。
“列表”型。采用列表格的形式設計方案,有序,簡潔,清晰。采用這種策略的四年級學生有30人,占57.7%,五年級學生有2人,占3.7%。這是一種系列性策略,思維有序,條理清晰。采用這種策略的學生都能用7~10種方法解決問題,是最多的。通過訪談四年級學生,得知許多學生已經做過這樣的題目,所以能很快找出多種方法。
4.各年級學生關注解決問題合理性的認識不夠。
從上表可以看出,學生對方法合理性的認識角度是不同的,出現了6種情況,其中認為方法3合理的學生占28.47%,說明這一小部分學生是從省錢的角度去考慮的。認為方法5合理的學生占25.5%,這一小部分學生是從大船、小船數量同樣多就合理的角度去思考的。
數學中有沒有相對優化的東西,筆者認為肯定是有的,而且數學本身肯定也是要追求優化的。這一道經典開放題——“租船問題”,從省錢角度去考慮,對第三種方法,我們又作了進一步的統計,見表4。
如果要考慮省錢的因素,那么第三種方案比較好。使用這種方法的學生中,三年級占56%,四年級占28%,五年級占54%。使用了這種方法并認為合理的學生中,三年級占28%,四年級占20%,五年級占40%。可見學生從經濟方面考慮合理性能力還不夠,只有一小部分學生有這方面的合理應用意識。例如,一名四年級學生設計:大船30只,小船20只,共用460元,就不符合實際,不合理。
5.題目的難易程度
基于學生對題目的難易有一種直接感受心理,筆者在測試卷最后設計了一些選項,如此調查學生對于解決問題的真實感受。據此,也可以窺見學生對開放題的心理接受度,調查結果見表5。
由表5可看出:三年級喜歡這道經典開放題的學生比例明顯高于四、五年級,三年級認定此題的難度也同樣高于四、五年級學生,有82%的三年級學生喜歡這道題,認為很難或比較難的占了55%。所以,筆者認為,這道租船開放題,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雖有86%的學生至少能用一種方法做題,但要求解題呈現多樣性有難度。相對于四、五年級學生來說,此題對三年級學生更有挑戰性,比較適合三年級學生學習。
由于這是一道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在解題時入手很容易,所以有一半的學生認為題目比較容易,覺得“把所有租船的方法都寫出來”比較難,如果,不深入有序思考,是很難有10種方法的。通過訪談全對的那名學生得知,他都是用“列表法”設計出10種方法的,這樣的問題,他以前在數學‘‘思維興趣班” 中已經做過,所以很容易。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道題如果不是有個別學生學過,很可能沒有一個會設計出10種方法。所以,四、五年級認為很難和比較難的學生占52%和40%。平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對策略認知的學習,學會有序思考的思維,養成好的習慣。
四、通過“租船問題”的測試和分析,筆者得到以下幾點教學體會
1.三、四、五年級學生已初步建立數感,能聯系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進行估算。所以在設計問題時,要適當選擇數的大小,不要用太容易口算的數,使學生只看數的大小,而不去理解題意。
2.多讀題,加強對題意的正確理解。多個已知條件下,學會科學選擇。教會 學生分析題目的策略:一抓、二列、三找、四補。第一,抓題目的問題;第二,根據問題列出主要的數量關系式;第三,找已知與中間問題;第四,解決中間問題。實現2011版數學新課標提出的課堂從原來的“兩基”到“四基”中新增加的“基本方法”與“基本思想”的滲透與落實。
3.要重視培養學生估算、猜測的意識和能力。列表法是數學中最常用的解決問題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舍得花時間有意識滲透教授學生此法的運用。
4.小學生喜歡被表揚,教師應該在他們解答問題時多鼓勵,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并肯定每一種解題表達形式,讓他們敢于思考、敢于表達。教學要具有靈活性,不要把老師或成人的思維方式去影響學生的思維能力,老師要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思維空間及其創新思維能力。
5.從以前的經驗我們知道,這道題在教學過程中面臨尷尬:思考過程步驟多;數學技能要求高;經驗儲備不充分等。數學教學中要時時考慮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活學活用,還有利于達成數學教育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