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躍崗
摘 要:西柏坡統戰文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階段的一個特定地域節點。這個階段革命的形勢任務和統一戰線工作重心在西柏坡統一戰線工作的深刻展現和實踐發展,并與當地統戰文化有機融合,就構成了西柏坡統戰文化的基本內涵和鮮明的地域色彩,也形成了西柏坡統戰文化區別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不同階段、不同地域統戰文化的基本特點。本文就西柏坡統戰文化研究觀點展開探討。
關鍵詞:西柏坡統戰;文化研究;特性
引言
西柏坡時期的統戰文化既是我國統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并將其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典范,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統一戰線實踐過程中集體智慧的結晶。梳理這一時期我黨如何一切從實際出發、靈活運用傳統文化中的有益因子并將其融入統戰文化,對于我們今天正確把握統戰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具有重要鏡鑒意義。
一、統戰文化的自身邏輯
西柏坡統戰文化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也是在中華文化的沃土上發展起來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產物。其中,馬克思主義決定了西柏坡統戰文化的科學性、人民性和革命性,中華文明賦予了西柏坡統戰文化的民族風格、民族特色。(1)馬克思主義統戰文化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主要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運動中的自身團結和同盟軍問題的政策和策略。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的基本原理,為各國無產階級統一戰線的建立提供了行動指南,也成為西柏坡統戰文化的重要淵源。(2)中國傳統統戰文化的現代化。西柏坡統戰文化是從東方文明的國度中發生的,具有中國文化的基因。我國古代雖然沒有“統一戰線”的提法,但是,卻有“聯盟”“聯合”“同盟”“會盟”“協作”等許多表示統一戰線的詞匯。在中國歷史上,各種政治力量為保護自己、戰勝對手,縱橫捭闔,聚集了各式各樣的同盟軍,形成了豐富的統一戰線實踐。
二、以和為貴——民主團結、兼容并蓄,開創多黨合作
中國傳統文化重和諧與統一,和諧理念源于儒家思想。“和”是儒家所特別倡導的倫理、政治和社會原則。孔子主張“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也就是說禮的作用,在于使人的關系和諧為可貴。孔子還主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即以“和”與“同”的取舍作為區分“君子”和“小人”的標準。儒家思想也重視事物多樣性的統一,主張兼容并包、多樣統一。在《易傳》中就有“天下百慮而一致,同歸而殊途”的說法。儒家“貴和”,講“和而不同”,主張求同存異,這種“和”的思想對于中國古代社會、文化、政治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基因,也是東方文明的精髓。”統戰文化也講求“和”,“和”就是團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西柏坡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團結的時期之一。一方面是廣泛的團結人民群眾,《中國土地法大綱》,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從根本上團結了絕大多數農民群眾,中國共產黨得到了農民階級的廣泛支持,軍民關系空前團結。另一方面是團結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開創多黨合作的政黨制度。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號召全國勞動人民團結起來,聯合各民主黨派和各界愛國分子,鞏固與擴大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重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五一口號”的提出,得到了各民主黨派、各階層民主人士的紛紛響應,“他們公開宣告站在人民一邊,表明各民主黨派拋棄了‘不右傾、不左袒’的中間路線,公開宣布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各民主黨派順應歷史潮流,主動接受中共的領導,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拉開了序幕。
三、西柏坡統戰文化研究的意義及現實啟示
大家普遍認為,中共中央入駐西柏坡以及“五一口號”發布近七十年來,我國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不平凡歷程以及取得的輝煌業績的偉大意義就在于:必須立足中國國情,堅持走自己的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充分發揚民主,不斷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必須廣泛凝聚力量,充分體現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必須倡導包容存異,努力營造寬松穩定的政治環境;必須不斷創新發展,始終保持多黨合作的生機活力。弘揚西柏坡統戰文化,對于當前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十分必要。一是不斷豐富和發展新時期多黨合作文化的內涵。西柏坡統戰文化既有強烈的政治性,又有明確的導向性,主要表現為在多元中樹立主導,在多樣中謀求共識,團結引導民主黨派廣大成員為共同理想努力奮斗。二是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的多黨合作基本政治制度。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充分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才是符合國情、充分考量了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基本政治制度,這是歷史和人民的唯一選擇。三是加強和改進中國共產黨對多黨合作的領導。西柏坡統戰文化的發展,以及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完善,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四是要加強參政黨文化建設。西柏坡統戰文化的形成是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追求進步的政治覺悟雙向互動的結果。當前,要適應形勢和時代發展,更好地發揚多黨合作的優良傳統,弘揚愛國、民主、團結、求實的價值理念,培育參政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民主和諧的時代精神,彰顯參政黨文化建設的特色。
結語
通過以上梳理,我們發現西柏坡統戰文化生成與中華文明5000年發展史,與中國人民近代百年抗爭史,與中國馬克思主義運動史緊密相連。西柏坡統戰文化不僅是中國革命的法寶之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法寶之一。當前,我們正面臨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時間節點上,我們一定要傳承西柏坡統戰文化的紅色基因,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戰文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凝聚中國力量。
參考文獻
[1]河北省黨校課題組.西柏坡:新中國的統一戰線從這里走來[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4).
[2]李斌.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再訪西柏坡側記[N].新華網.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西柏坡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