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軍官職業化制度的建立經歷了制度創立、制度發展和制度完善三個階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在美軍軍官職業化制度建立的過程中,主要體現了以軍事教育為抓手、軍事法律為依托,軍事理論為牽引的三大特點。在此基礎上,本文立足于我國國情、軍情,分析了其在對我軍的啟示。
關鍵詞:軍官職業化制度;退伍軍官保障制度;軍銜制度
一、美軍軍官職業化制度
(一)起源
1817 年6 月,西爾韋納斯·塞耶任西點軍校校長,改變了最初的辦校方針,不再 “只是培養陸軍工兵軍官”。他以法國軍校為榜樣,并派出丹尼斯·哈特·馬漢等學習歐洲軍校培養職業軍官的做法,開始邁出走向軍官。
進入上世紀七十年代后,美軍又針對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而引發的戰爭形態轉變,在完善軍官職業教育制度的同時,開展了聯合軍官職業教育,開創了職業軍官培養教育的新體系。在美國推進軍官職業化的進程中,以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莫里斯·簡諾維茲等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對美國軍官職業化制度從理論上進行了系統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理論,成為美國軍官職業化的理論基礎,推動美國軍官職業化制度不斷走向完善,成為西方國家普遍認可和學習的典范。
(二)內容
1.服役制度
通過長時間對軍官職業發展經歷的觀察分析,美軍把服役20 年作為軍官專業能力成熟度的標志,把服役30 年作為軍官忠誠軍事職業的標志,并依此設計軍官服役制度。其服役制度使軍官在職業發展的前期速度較慢,以保證軍官有足夠的時間累積形成專業能力并發揮作用;職業發展的中后期則有所加快,以保證高級軍官隊伍有序更替、富有活力。
2.軍銜制度
美軍把軍銜作為軍官專業能力和成就的集中體現。軍銜晉升記錄著軍官不同階段的專業水平和所取得的成就,隨著軍銜的升遷,意味著軍官在其專業領域的地位威望越高。軍銜晉升主要依據軍官的教育、資歷和業績等,職務的委派則是軍官在專業領域內承擔責任大小的體現。雖然可以根據需要委派軍官擔任某一職務,但軍官不能因為擔任某一特定職務而獲得軍銜。對軍官而言,擔任某一職務只是“工作需要”,只有軍銜的晉升才是對軍官能力與業績的全面肯定。這些制度設計與職業化要求軍官把軍事專業作為全職的、終身的職業選擇是一致的,其目的在于引導軍官不斷提升專業水平。
3.發展制度
晉升選拔制度。美軍軍官的晉升,一是軍銜主導,避免職務晉升通常較易受到外界影響的弊端;二是分類競爭,同一競爭分類專業領域的軍官在同一范圍內競爭選拔,機會均等、公平公正;三是雙向挑選,實行“選升或淘汰”規則,如果軍官在規定的審選期內得不到晉升,則必須退出現役。通過這種方式確保最合適的軍官晉升到更高的銜級,以激勵軍官職業生涯的發展。
職業教育制度。軍事職業教育是軍官職業發展的關鍵。美軍把軍官職業教育分為五個層級,分別與軍官職業生涯中五個重要階段相聯系,即:任職前教育(學員)、初級教育(尉官)、中級教育(少校)、高級教育(中、上校)和將官教育。各軍事院校和訓練機構負責實施相應層級的職業教育,以保障軍官獲得與其部別、級別、職業專長相適應的專業培訓。聯合軍職業教育則納入已有的軍官職業教育體系中,承擔不同級別軍官職業教育任務的各級院校同時承擔相應級別的聯合軍官職業教育,二者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
4.保障制度
薪酬制度。美軍認為,軍隊必須提供更具有競爭力的薪酬與福利,以吸引人才并體現軍隊生活的特殊責任與重擔;薪酬結構必須有著鼓勵優秀的人留下,以及勸說潛力有限的人離開的功能。美軍薪酬包括現金薪酬、非現金福利和延期利益三個部分。據統計,軍官大多數時候收入要超過民間80% 的同類人員,個別時候則超過民間90%類似人員的收入。
退役制度。美軍建立退役制度的出發點,是為了在部隊中保持合理的人員替代競爭性,給年輕和有能力的人提供晉升機會,并確保軍人在職業生涯結束后有合理、穩定的收入。目前美軍軍官退役方式分為三種:一是法定退役。指根據法律規定的年齡、年限等,軍官必須退出現役。二是自愿退役。指軍官服役滿20 年,完成軍隊規定的職業期限,自愿退出現役。三是傷殘退役。指軍官在任職期內身體傷殘,不能勝任其工作職責,可以批準退役。
二、對我軍的啟示
(一)軍事教育是基礎
針對軍官開展職業教育是軍官職業化制度建立的基礎,因此,職業化改革的前提是要充分尊重軍官的主體地位。大力開展軍事教育,將軍官的專業化作為教育政策制定的出發點,應立足于我軍實際,借鑒美軍軍事教育的先進經驗,加快推進軍事教育改革。同時,加快形成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相銜接、軍隊教育與國民教育相協調、部隊實踐與院校培訓相補充的具有我軍特色的軍官教育新格局。
(二)軍事法律是保障
法律是一切制度運行的保障。完備的軍事法律為軍官職業化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使軍官職業化改革能夠順利推進。美國國會為軍官職業化制度的建立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法律,并且通過不斷的修正和完善,使制度在具體運行的過程中都能得到相關法律的支撐,為制定各項決策提供了法理依據。為在我軍內部順利建立軍官職業化制度,進行職業化改革,需要完善與之配套的法律法規。由于建立軍官職業化制度涉及范圍廣,部門多,環節復雜,必須建立縱橫協調的綜合性法律體系,以調整改革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責、權、利關系。
(三)軍事理論是先導
軍事理論指導軍事建設,深入研究軍官職業化理論為軍官職業化制度的建立探索出合適的發展道路。建立軍官職業化制度是一項持續時間長、涉及范圍廣、難度系數大的系統工程,與軍官的根本利益息息相關,對部隊戰斗力的提升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在具體實施之前,應結合我軍實際,尊重軍官在職業化改革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進行充分的理論探索和實驗論證。同時要注意到,軍官職業化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的,在改革方案實施之后,應根據改革結果的反饋,適當調整理論研究的具體方向,使理論探索和實踐應用相結合,建立軍官職業化制度理論研究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郭飛. 軍官職業化研究[M].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 199.
[2]杜人淮. 建立軍官職業化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和內在要求[N]. 解放軍報,2014 -2 - 24.
[3]拉塞爾﹒ F ﹒韋格利. 美國陸軍史[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 71,119,333.
[4]宣昕. 魯特改革與美國陸軍職業軍事教育體系的建立[J]. 求實,2011(1).
[5]付婧一. 美軍軍官職業化歷程[J]. 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1(3).
作者簡介:
張蕾蕾;性別:女;出生年月:1997年1月;籍貫:陜西商南 民族;漢 最高學歷:本科;目前職稱:學員;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政治學。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