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丹丹 謝丹
摘 要:旅游線路中景點的介紹和翻譯是涉外導游的關鍵性工作,在旅游景點資料的翻譯中,景點名稱的翻譯是首要環節。因此研究解決好如何翻譯旅游景點的名稱對我國旅游業發展至關重要。本文作者總結出三個翻譯原則:跨文化交際的翻譯原則、以譯文讀者為依歸的翻譯原則和譯名盡可能統一的翻譯原則。
關鍵詞:旅游景點名稱;英譯;翻譯原則
1 國內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現狀
旅游景點名稱翻譯是旅游翻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地名、名稱和與這些人名,地名的自然、人文、歷史、翻譯的性質。雖然景點的名稱不是太長,但由于其文化內涵豐富,主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其翻譯難度可想而知。景點名稱的翻譯主要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文化內涵豐富的名字。大多數這些名字講究用詞典雅,風格獨特和美麗的韻,深刻的意義,一些歷史典故,一些從神話和傳說,一些詩意,充滿了生命哲學,而現行的翻譯很難做到這幾點。
2 旅游景觀名稱翻譯的原則
關于翻譯的原則,國內外學者已有不少討論,最著名的當數英國學者泰特勒(2007)提出的忠實、風格一致和通順的三原則以及我國著名翻譯家嚴復提出的“信、達、雅”三原則。這些原則從宏觀的角度闡釋了翻譯的原則,對一般翻譯都有指導和借鑒意義。但就旅游翻譯而言,尤其是旅游景區名稱的翻譯而言,我們就需要制定一套符合實際和行之有效的英譯原則。鑒于漢語旅游景點名稱的構成和特點,筆者認為其英譯原則應該是:跨文化交際的翻譯原則、以譯文讀者為依歸的翻譯原則和譯名盡可能統一的翻譯原則。
2.1跨文化交際的翻譯原則
每一個景點名稱都包含一個或者多個傳說、軼事、典故,所以,旅游景點一經開發就已經深深帶上了當地文化的烙印,都成為內化的文化載體,而這正是吸引游客觀光旅行的重要元素和賣點。我們所處的時代已是全球化的時代,跨文化交際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
據此,跨文化意識不僅適用于所有的翻譯,更適用于旅游景區名稱的翻譯,因為這些名稱中包含著中國豐富的文化內容和內涵。由此可見,在旅游景區名稱的翻譯中具備跨文化的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把原文的文化含義忠實地傳遞到譯文中去。
2.2 以譯文讀者為依歸的翻譯原則
奈達(1989)在其專著《翻譯理論與實踐》中指出:譯文讀者對譯入語的反應大體上等同于原文讀者對原文的反應,雖然這種反應因其文化和歷史背景差異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反應的相同度越高越好,否則,翻譯就沒有達到其目的。
針對我國外宣翻譯中存在的問題,黃友義教授指出:“外宣翻譯更需要翻譯工作者熟知并運用“外宣三貼近”的原則。”三貼近的原則充分的揭示了外宣翻譯的本質,“它跳出了語言本身的藩籬,更多考慮的是尊重讀者文化,以他們可以理解的語言來詮釋中文文本,從而達到向外國讀者介紹中國文化的目的”。例如以下有關故宮建筑分布的句子及譯文。外朝由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組成。The outer palace includes three main halls: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Taihedian),the Hall of Central Harmony(Zhonghedian),and 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Baohedian).。譯文用詞準確、譯名簡潔,即忠實和一步到位地翻譯出了這些景點名稱的文化寓意和內涵,在英語譯名后的括號里還提供了這些景點的讀音名稱,使外國旅游者不僅能了解其文化含義,而且也能知其名稱。這極大地增進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有效地刺激了其參觀游覽的興趣。
2.3.譯名規范和統一的翻譯原則
由于我國旅游景區名稱英譯各基本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譯名不規范和不統一的現象隨處可見。如廬山“三疊泉”居然就有Three Steps Waterfall,Sandie Spring和Sandie Water Fall三個不同的譯名。譯文不規范的現象也存在,就連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在幾種出版物上也分別有Poyang Lake、Boyang Lake等不同拼寫,正確的拼寫應該是“Poyang Lake”。另外一個比較典型的譯名不統一的例子便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樓的英語譯文。綜上所述,在中國內地旅游景區名稱英語翻譯方面應盡可能在以下三方面做到規范和統一。
(1)現有旅游景區名稱英語譯名的沿用
鑒于名稱一般都是約定俗成的這一特征,我們在消除旅游景區名稱譯名不統一和不規范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地保留和沿用那些歷史遺留下來并為人們所熟知的名稱,不應去重新翻譯,避免出現新的混亂。如:頤和園:The Forbidden City圓明園遺址:The Ruins of Old Summer Palace十三陵:The Ming Tombs
(2)消除不規范和不統一的譯名
規范和統一旅游景點名稱英語譯名是指英語譯名與中文名稱應始終保持一致,不要一名多譯。如“樂山大佛”就有幾個譯文:Leshan Giant Buddha,Leshan Grand Buddha,Grand Buddha of Leshan可以考慮把知名度較大的Leshan Grand Buddha作為唯一和統一的譯文。
(3)避免英語與漢語拼音混用
在一些旅游景區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該使用英語的名稱而被漢語拼音取代,在英語名稱中使用漢語拼音,容易造成語言混亂和不規范。如在景區將“峨眉山”寫成Emei Shan就屬于混用的情況,正確的譯名應該是Emei Mountain。
3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地域之廣闊,文化之豐富,景點之繁多。本文僅從兩個方面去討論景點名稱的翻譯,希望后來者可以發掘出新的想法。總而言之,所有翻譯工作人員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方便外國游客的同時,更好地宣傳和發揚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從而提高旅游收入,帶動經濟收入,進而為增進國力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郭建中.2008.從文化角度看旅游景點名稱的翻譯[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5):15-20
[2]黃友義.2008.旅游景點名稱翻譯應突出其文化內涵[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3):6-9
[3]金惠康.2006.《跨文化旅游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