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誕生是以云南賀昆為代表的絕版套色木刻版畫家采用新思維和新的藝術觀念不斷在制作程序、創作過程和審美觀念上進行探索,用新的藝術形式語言表達情感,使絕版套色木刻走向成熟。
關鍵詞:賀昆;成熟時期;絕版套色木刻
云南的思茅、西雙版納、賀昆生于這里,成長于這里。因此萌發了他對大自然、人生與存在的最初膜拜與神奇。這里幾千年來遺留下來的民間藝術、原始文化是他的啟蒙教材。他把這里視為一塊寶地;他把這里的一切看作是舉世無雙的創作資源。用同一種筆、紙、刻刀,描繪了山川、森林、人物、氣氛、色彩、感覺、激情。思緒、遐想和生命等。不停地摸索與前進,只是為了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風格。
一、賀昆與絕版套色木刻
(一)賀昆生平簡介
賀昆,1962年9月出生于云南思茅,在校期間賀昆學習的是油畫專業,1980年畢業于云南思茅高等師范專科學校藝術系美術專業。1985年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云南分會會員。1986年任蠻卡·青年藝術家聯盟理事長。1987年為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1990年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為云南畫院特邀畫家。1991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進修。199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
(二)賀昆絕版套色木刻的分期
賀昆在絕版套色木刻上的分期可以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1989年《秋歌·發白的土地》,這是中國木刻版畫發展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在這個時期還有《流動的光》也是不可忽視的作品,因為這幅作品不僅能曾獲得第九屆版畫展的優秀獎,也對賀昆之后的絕版木刻版畫創作起到了重大的指導作用。第二個階段是賀昆1994年的《春光》,雖然這個時期作品不是很多,但《春光》無疑是其中比較成功的作品,在這幅作品中山川風景和人物的結合它采用了西方表現主義的手法,用三角刀刻畫細線條的方式來排列布置整個畫面,有一種自由隨意而不失畫面美感的特點。第三個階段是從1994年的《春光》到2002年的《原野》,這個階段是賀昆藝術探索中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賀昆開始多元化的尋找自己的藝術方向,不僅有西方現代主義的表現元素,還大膽學習抽象主義風格,經過他多方面的反復研究與嘗試,誕生了絕版木刻作品《原野》,這是他成熟時期的一個重要作品。
二、賀昆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藝術特征
(一)賀昆成熟時期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藝術傾向
賀昆不僅是云南畫家群中的佼佼者,而且是我國絕版套色木刻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賀昆因為自己對云南這塊大地的深入了解,可以看出他對少數民族的藝術形式表達上有著更直接深入地理解。更多的是在當下社會環境中對傳統民族文化的思考和重新闡釋,通過意象的手法啟示現代生活。有些作品在民族特色的基礎上融合了當代都市文化現象,創造出一種既有本民族特色又有當代意義的作品。
(二)賀昆成熟時期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表現手法
1.色彩巧妙的搭配
賀昆成熟時期的絕版套色木刻可以說是經過了多年的探索,找到一種屬于自己的風格。成熟時期的風格,不僅在思想上解放了自我,而且在色彩搭配上也進行了巧妙的搭配。可能看到他的作品會去感嘆豐富的顏色,顏色層次之多,看上去十分和諧的搭配,反而這種層次感恰恰為畫面提供了一種空間感,正是因為這種獨一無二的色彩,使得他的作品如此成功的引人注目。
2.收放自如的刀法
版畫一般是采用平刀、圓刀、三角刀、平刀等各種大小型號不同的刀來制成版畫。他主要以平刀為主,圓刀、角刀并用,跳躍性的刀觸給人以痛快淋漓、粗放大氣之感。他畫面中點和線的組合,第一眼看上去可能雜亂無章,也不知道是怎么樣的排列組合,但是仔細認真看得話,可以看出這些畫完全是畫家自己的主觀感受,版畫中的肌理是通過刀痕來做出效果的,而刀痕也是通過不同刻刀的刀法組織和刀法變化來實現的。
三、賀昆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意義和影響
(一)意義
絕版套色木刻版畫是首次在中國出現的一種版畫創作的新技法,而賀昆作為這種新技法的發現者之一,在創作的過程中強調對情感進行很好的詮釋與表達,有一種靈活性與偶然性的展現,充分體現了創作者自己的創作個性和激情,重視情感和情緒變化的表達,提升了絕版木刻版畫創作的制作程序和審美觀念。賀昆的絕版套色木刻版畫不但打破了有限的套版次數和定式化的制作程序的限制,而且還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選擇和探索合適的藝術表現手段,表現準確、真實、生動的造型、色彩以及光感和質感,使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收藏價值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這在版畫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影響
賀昆通過對近二十年的中國藝術教育史的總結發現藝術教育總是缺少活力與生機力,但自從絕版套色木刻的出現,大家不再被過去傳統的制版方法所局限,開始了自由的思想解放之旅程。賀昆的思想先進之處就在于用現代思想的方式來延續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讓作品不但傳達出一種傳統的文化思想又不失與現代社會生活脫節。因此,我們不但看到了絕版木刻的發展,同時也看到了絕版木刻在表達思想和主題上的創新意味。
結語
賀昆對絕版套色木刻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不光要認真開展藝術活動,還要對絕版套色木刻進行深入的研究,對它產生的社會背景和藝術思想做更深入的探討與了解,從學術理論的角度去研究。要更加關注藝術的觀念主張。任何探索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也是要不斷經過多年的藝術探索才能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藝術之路。藝術本身是一種理解自然和生命的過程,要重視藝術的創作精神,這樣的作品才會更有深意。
參考文獻
[1]侯曉川.賀昆畫選[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2.
[2]段保國.絕版套色木刻在版畫史上的意義[J].美術研究,2010,(04):98—99.
[3]肖子剛.賀昆與絕版套色木刻[D].云南:云南藝術學院,2012.
[4]王華.賀昆為代表的云南普洱[D].安徽:安徽財經大學,2013.
[5]周思雨.李曉弟.賀昆絕版木刻版畫的特點[J].大眾文藝,2017,(20):118.
[6]梁逸卿.探究民族題材在版畫創作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6,(01):74.
作者簡介:
梁慧杰(1994-),女,漢族,山西永濟人,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學——版畫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