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紅
【摘要】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素養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在閱讀教學中發現、聯系、比較是提升學生思維力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它是以閱讀教學文本為參照物,將內容或形式與相關聯的對象作為參照系, 它有助于學生在閱讀理解的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讓學生深度而真實地學習語文,是擺在我們每位語文教師面前的迫切任務。
【關鍵詞】 ?核心素養 語文 語言 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2-139-01
目前,不管是高考改革計劃將語文地位提高,還是社會上家教的火爆,但語文學科仍然無人問津。究其原因,語文考試與課本聯系幾乎不大,學生雖然拼命做了教輔資料,但考分依舊不理想。縱觀目前語文教學,大部分還以考代教,以練代學。本該富有情趣的語文課逐漸成了學生不愿意學習,也難以提高成績的學科,學生越來越不喜歡。那么,如何改革我們的語文課,讓我們的學生深度學習,喜歡語文,學有所得呢?下面我們以《曹操獻刀》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實現學生深度而真實地學習語文這一目標。
所謂“深度學習”,是指通過創新的方式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而且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深度學習是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應用和創造的學習,是走向以提升核心素養為目的的學習。對教師而言,采用何種教學行為、教學方法或教學過程至關重要。換言之,學生是否能夠深度而真實地學習語文,完全取決于教師怎樣教和學生怎樣學。
傳統的小說教學,大都從故事情節入手,進而分析人物形象,探討主題。在教學《曹操獻刀》一文時,我們完全可以打破這種傳統教學模式,通過設計一場辯論賽,激發學生興趣,啟動學生積極思維,進行深度學習,引導學生分析和教師點撥相結合,鑒賞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深刻理解歷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過;將聽說讀寫等能力訓練融為一體,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習成就感。
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是:
一、課前學習
要求學生課前認真閱讀課文,閱讀《三國演義》原著中與本文有關的章節,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完成課前任務,為辯論賽做好充分的準備。
全班分成兩組,一組正方觀點:曹操是大英雄,
一組反方觀點:曹操是大奸梟。
以前在課堂上難以進入狀態,現在通過前期的自學、閱讀,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深度啟發,同時持之以恒,必將促成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其自學能力。
二、課堂教學實施
首先,二個學習小組圍繞本組的課前學習任務以及各自完成的答案開展交流、討論,合作形成最佳答案,推舉代表準備上講臺展示。合作學習是實現深度學習的有效形式,這一步驟,主要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以同伴學習或小組學習的形式一起進行。
接著進入課堂交流展示環節:
1.按課文內容,討論曹操是大英雄,還是大奸梟?
(要求:①必須抓住文中的細節等描寫,不可脫離文本泛泛而談。②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正面描寫以及對比,陳宮之言等側面描寫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學生的辯論過程略。
2.分析探討:說說《三國演義》中曹操功與過
(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
曹操之功曹操之過
削平群雄統一北方鎮壓起義充當屠夫
奠定基礎三國歸晉欺君罔上竊國謀逆
建安文學著述頗豐玩弄權術殘暴不仁
3.引導關注《三國演義》的創作意圖
閱讀“課前提示”中“作者到……實質”(要求學生齊讀并勾畫)
作者把曹操和劉備放在歷史的大舞臺上,讓人們進行選擇。歷史上的曹操,為統一國家起過積極的作用,但是《三國演義》卻把他塑造成為“托名漢相,實為漢賊”的奸雄形象。這也正是“擁劉反曹”傾向的實質。
4.走近歷史,名人說曹
a(曹操)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陳壽
b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魯迅
c曹操可能是歷史上性格最復雜、形象最多樣的人。他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奸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范,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易中天《品三國》
總結
閱讀小說要準確把握人物形象,對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印象上,要學會抓住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鑒賞解讀人物形象,更要結合作者的創作意圖,還可以聯系名人對此人物的看法,這樣人物才能把握得全面。
本文的顯著特點是情節的依次展開就是人物性格的逐步展現。因此本設計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以說促讀,把握整體,以疑激思,深度挖掘,鼓勵學生大膽辯論,深入理解教材,認識林沖這一形象的復雜性,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又有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課標要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作品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對作品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作出反應,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這種應然性的閱讀追求是美好的,但是閱讀教學的現狀與課標要求還有不小差距。那種傳統的、滿堂灌的、低效率的膚淺又不真實的教學方式必須改變。
因此,在課堂上務必聚焦關鍵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使課堂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場所,把學生的主動、積極學習放在第一位,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創新性,充分體現“以學為中心”深度學習的課堂特征,“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核心素養得以有效培養,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必定逐步得以提升。
(本文是2016年度湖南省規劃辦立項課題《普通高中語文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策略研究》批準號:XJK016CZXX054的研究成果。)
[ 參 ?考 ?文 ?獻 ]
[1]余文森.先教后學,少教多學,構建中國自己的教育學,《基礎教育課程》,2009(3).
[2]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教育研究》教育研究,2007(6).
[3]張新宇.基于互動理論的深度學習研究《揚州大學》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