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燦偉
【摘要】 ?優秀古詩文包含了大量美的體驗,在講授優秀古詩文過程中可以抓住它的“字”,從“吟誦的音韻美”、“煉字的場景美”、“想象的圖畫美”三個方面讓學生感受到古詩文字的美感。
【關鍵詞】 ?吟誦 煉字 美感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9-164-01
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在古詩文選篇上有一定的調整,共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體裁從《詩經》到清詩,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從題材的分布來看,選文貫穿了整個中華文化發展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汲取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可以引導學生從感受古詩文字詞美開始,正如葉嘉瑩所說:“一首完整的詩,它有字形、字音、字意三方面的美,你不能把它(任)一種美感的特質去除。”為此,可以從“吟誦的音韻美”“煉字的場景美”“想象的圖畫美”三方面讓學生感受到古詩文字的美感。
一、吟誦的音韻美
吟誦,是學習古詩文的重要途徑,只有在淺唱低吟中,才能感受到古詩文帶來的音韻美。葉圣陶先生曾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葉嘉瑩也認為:“吟誦,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生命活態,它能深化對文學經典作品的理解。”
吟誦的首要條件是解決句讀的問題,需讓學生學會斷句。可要求學生把原文的標點去掉,用“/”斷句,并讓其他學生根據他的斷句朗讀,讀不通順者即是斷句有問題的地方,讓學生自行糾正。在反復的朗讀中,不斷地糾正斷句的錯誤,找到斷句的規律。
如果說句讀是讓學生吟誦恰當,那背誦是讓學生吟誦自如,為了讓學生更有趣地進行背誦,可采用“鏤空背誦記憶法”,鏤空可分層次進行,由字到句再到篇。
句讀和背誦是基礎,真正體悟其內在的音韻美,必須進行吟誦,靠聲音來體現。通過吟誦的旋律、節奏、結構,聲音的高下、強弱、長短、清濁等,可以感受古人的心態、情緒和意境。
吟誦可借鑒陳琴老師的“素讀”和“歌訣樂讀法”,“素讀”即讀書。“歌訣樂讀法”主要是快,有節奏感,但在中學生中推行須進行一定的改變,“歌訣”除了背誦外應具備句讀——理解——掌握古文語法——培養語感的方式,不能一味圖快,還需形成快慢交替的韻律感。如教《與朱元思書》這篇古文時,對“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進行讀法的標記,讓學生明白兩句頓點比較緩,后兩句比較快,這樣就形成快慢交替的韻律感,學生在韻律中,感受古文字詞中所蘊含的情感。
二、煉字的場景美
古詩文中的字詞是構成古詩文的基本內容,在古詩文字詞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感受中國漢字獨特的魅力。
對于一些不常見的詞語,可以讓學生自主通過“字源網”:http://www.fantizi5.com/ziyuan/進行查閱,里面有字體由甲骨文—篆書—隸書—楷書的演變,有圖示和解釋,學生在查閱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感受到字的演變,更可以感受到漢字發展的內在底蘊。
查字是第一步,全面讓學生在古詩文中感受到字詞的獨特魅力才是重點,為此,可以使用“煉字換字法”,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到字詞所營造的場景美。如教《答謝中書書》時,向學生提問“沉鱗競躍”美在哪里?學生很難說得清道得明。為了讓學生更直觀感受,可以將“鱗”換成“魚”,句子雖意思不變,但學生卻感覺“沉鱗競躍”能帶給她美的感受更為直接。原來問題就在于“鱗”字,“鱗”雖指代魚,但比魚更為具體,如果將其放回到“夕日欲頹”中,可形成這樣一個場景:在夕陽西下的傍晚,溫和的陽光照耀在水面上的魚鱗上,魚兒們爭先跳躍,整個湖面泛出五彩斑斕的色彩。如此理解,學生馬上可以感受到陶弘景筆下的美景,懂得了如何用美的眼光去感受美的心情。
三、想象的圖畫美
蘇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指的是在很多優秀的古詩詞中,其實都營造了一幅絕美的圖畫,在引導學生進行古詩詞學習時,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將詩詞中的畫面重現,感受詩詞的唯美意境。
如在教學《使至塞上》時,讓學生感受王維詩歌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學生在吟誦中,有所感觸,有所想象,但還比較模糊。對此,可以讓學生將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按照自己的想象畫成一幅圖畫。學生在畫圖時,出現了具體物象把握不準、場景設置不恰當等問題。這時需要引導學生“大漠”體現在畫中應該是“干凈、簡單”,線條不僅粗狂,更有細膩,而細膩的亮點就體現在“直”和“圓”二字上,從字面上這兩個字正好相對,在圖畫上更具有視覺的沖擊感。“直”是狼煙,給人勁拔、堅毅,“圓”給人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字不僅準確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詩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通過這二字的講解,學生重新繪畫時,詩人置身于雄渾的大漠中,心中那種孤寂、漂泊無定瞬間一掃而空的形象躍然紙面。
古詩文的教學,古詩文的欣賞,在欣賞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從來都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別是對于現在的中學生而言,三點的教學策略只是在借鑒中,不斷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嘗試和改進,希望通過微薄之力,讓學生懂點古文、知點詩詞。
[ 參 ?考 ?文 ?獻 ]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13.
[2]葉嘉瑩,張靜.吟誦是學習詩文的最佳途徑[EB/OL]. http://rufodao.qq.com/a/20140822/063959.htm.2014-08-25.
[3]葉嘉瑩.古詩詞課吟誦[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