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杰
【摘要】 ?跳繩是一項易開展、有趣且傳統的運動項目。長期鍛煉能夠有效提高人的耐力、協調、力量等身體素質。在體育教學中,跳繩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同時它也是我國中小學生《國家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之一。本文以廣州市海珠區瑞寶小學三年級為例,通過對問題的產生,從課堂上和課堂后的教學安排有效提高跳繩水平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 ?跳繩 學校體育 提高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8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9-086-01
一、為什么要提高跳繩水平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學生的身體素質大不如前,甚至有下滑趨勢。為了關注學生身體的發展趨勢和動態,及時作出體育教學上的調整。我國實行學校每年為學生做一次《國家體質標準測試》并且上報數據。而跳繩在這個測試內容里是最容易拿滿分和拿到附加分的項目,同時跳繩在課堂上、課堂后都容易組織開展,并且它也是有效快速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手段之一。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級是三年級,他們心理方面:愛表現自我、積極、注意力不集中。
身體方面:力量、耐力、協調性等素質薄弱。從接手教學時一分鐘跳繩水平(成績)方面:總人數152人,平均值73個,不及格(少于27個):10人,及格(27—90個):91人,良好(91—112個)39人,優秀(多于112個)12人。優良率:33.6%,偏低,達不到區中線水平。大部分學生僅屬于及格分數段,優良分數段偏少。處于及格范圍的學生大部分因為動作技術粗糙、體能不足的原因而導致的。
三、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
1.每人自備一條屬于自己的跳繩
要求每個同學自備一條長度合適的跳繩。首先因為是自己的跳繩,學生會更加珍惜和愛護它,使用起來心理上會更有優勢。其次,自己的跳繩長度可以根據自身高度作調整,省去了課堂上調整長度的時間。最后,自己的跳繩能夠帶回家進行鞏固和提高相應練習。
2.課堂上實行分層分組教學
2.1分層分組教學(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運動天賦等方面都不一樣,因此就會出現學習效果的差異性。有運動天賦的、身體素質好、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跳繩水平會很好;運動天賦、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一般的同學,跳繩水平一般或者偏下。然而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上,使用同一個要求和目標去要求學生,顯然這不是一個高效的教學課堂。目標設置低了,耽誤了好的同學。目標設置高了,降低了大部分(一般水平)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分層分組教學,才能夠更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個數要求,同樣30秒時間,對不同層次的同學的要求分別為80個、90個、100個。
2.2不及格和及格分數段的教學
處于這個范圍內的學生,首先要解決的是跳繩技術問題。他們需要掌握正確的跳繩動作技術,正搖繩雙腳直腿跳動作為例:兩手上臂貼近身體,手腕用力,減少繩運行周長,搖動繩子靠手腕發力,雙手左右水平,雙手搖繩用力均勻,呼吸要自然順暢有節奏。建立了正確的動作技術概念后,需要使用定時間定個數的方法去練習,如:30秒45個、40秒55個、50秒60個、60秒70個等,如此類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強度。目的是讓他們從中低強度下建立自信,掌握正確的動作技術。
2.3良好分數段的教學
處于這個范圍內的學生,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體能不足的問題。這部分學生大多數都是前30秒體能充沛,動作技術嫻熟,絆繩現象少,后30秒體能不足,出現動作變形造成拌繩現象。為了解決體能不足,我采用了高強度的間歇訓練法。例如:第一組練習15秒30次,做完第一組后休息15秒,繼續第二組練習15秒30次,做多少時間休息多少時間,休息過程,雙手進行身體兩側雙搖的繩動作(邊調整呼吸邊培養搖繩節奏)如此類推,30秒60個、30秒70個、30秒80個........不斷的加強度。通過間歇訓練法,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耐力水平,解決體能不足的現象。
2.4優秀分數段的教學
處于這個范圍內的學生,需要向滿分后的附加分沖刺。除了要解決體能不足外,還需要解決跳繩穩定性問題和體能不足的策略問題。為了提高穩定性,我使用以下教學,例:比比誰最多,60秒連續跳,70秒、80秒如此類推。如果出現絆繩,跳繩個數需要的重新數;因為他們屬于技術嫻熟了,當體能不足時,為他們提供策略選擇,例:最后5秒的沖刺跳、體能不足時,進行可以適當把跳躍高度提升作為呼吸調整等,目的是為了沖擊更多的附加分。
四、實施有效的課后運動處方
任何運動項目,想要達到一個理想成績都離不開背后的練習和付出。課堂上練習跳繩的次數和時間是有限的。為了做到練習的持續性和系統性。我會為學生安排課后的運動處方。每個分數段的學生會有相應的運動處方需要完成。這里需要家長或者同伴互相監督。
五、結論
經過了一個學期的課堂和課后練習,學生的的整體水平有一個很大的進步。
人數152人,平均值113個,不及格(少于27個):1人,及格(27—90個):34人,良好(91—112個)39人,優秀(多于112個)67人。優良率:69.7%,高于區要求的42%。實驗證明,通過課堂上開展有效的分層分組教學和課后實施有效的運動處方能夠有效提高跳繩水平(成績),除了跳繩水平(成績)提高外,最根本是他們的身體素質(耐久力、協調能力、力量)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強,相應的運動項目成績也提高,也培養了學生的運動興趣,磨練了堅持不懈,團隊協作的精神品質。希望我們都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上摸索出屬于自己的一套教學風格,做到真正的教書育人,因材施教,成為孩子心目中最好的老師。
[ 參 ?考 ?文 ?獻 ]
[1]陳浩.分層分組教學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應用初探[C].讀與寫雜志.2018.12.
[2]余浩.一分鐘跳繩技術分析與教學策略研究[A].基教與成才研究.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