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興寶


隨著國民經濟的穩步提升,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飲食上開始出現逐步放縱的趨勢,外加上快節奏生活方式下,步行這一最基礎的運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被大力削減。飲食上的不節制加上運動的不足使得糖尿病患者人數激增。同時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種與飲食息息,相關的病癥,如不不對飲食進行合理的調控,那么糖尿病的發展便會越來越不受藥物控制,甚至危及生命。為了使得糖尿病患者和大眾更好的了解糖尿病的相關飲食注意問題,再此向大家提出以下注意事項:
一、加大平時飲水量
水是平日所見最常見的溶劑,可以達到對溶質的稀釋作用,也正是因此飲水對糖尿病患者才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血糖濃度過高而引發的糖尿病患者,機體為了盡力維持體內糖分,會同過排尿的方式來維持體內糖分恒定,也就致使糖尿病患者多有尿頻的癥狀,而尿量的增加也就意味著體內水分的大量流失,所以大量喝水就變得必不可少,其一:是為了保持身體所需水分,其二:水分對血糖的可以很好的達到一個很好的稀釋作用,對降低血糖很有幫助。據研究顯示:患者每日保證1500~2000ml的水分攝入是合理的。
二、多攝入鈣豐富的食物
由于腎臟在排出體內多余葡萄糖的同時,鈣的排泄也隨之變多,據統計顯示約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骨質酥松等附加病癥。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得不重視骨質疏松癥。而且對于上了歲數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鈣的流失很有可能會造成行動上的不便利,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的發生適量的補充鈣和維生素D并且配合適量的戶外運動是不錯的選擇。牛奶,雞蛋,豆類,海帶都是鈣元素豐富的食物,可以很好的完成補鈣的任務,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骨頭湯并不能很好的補鈣,而且還可能帶來油脂過多的問題。
三、適量多吃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
膳食纖維作為人體“第七大營養物質”,和我們平時攝入的糖和淀粉類物質都屬于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于植物的細胞壁,也因為我們人體沒有消化他們的酶類物質,所以他們只能在我們體內短暫停留最后被身體排出,他們在人體中僅僅是以過客的身份存在著。因為其特殊的不易消化性,也使得我們在食用時很容易產生飽腹感,減少了我們的食物攝取。膳食纖維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別: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其中可溶性膳食纖維進入腸道后在腸道表面形成膜類物質,今進而減少其余物質的吸收,可以有效的達到延緩血糖升高的效果。像燕麥,水果,蔬菜等物質中中都含有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而類外一種不可溶性纖維則有促進腸胃蠕動,加快糞便排泄的功效,同樣對降低血糖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膳食指南要求,患者每日保證25·30g的攝入量是很適合的。
四、養成規律的飲食作息和合理飲食習慣
規律的飲食作息即規定每日的進餐時間,減少甚至避免有一頓沒一頓現象發生,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極易導致血糖的波動,從而導致病情的惡化。而合理的飲食習慣則是指少食多餐,少食可以保證胰島不會負擔過重而多餐也同時可以兼顧營養的均衡。科學建議每日至少3餐,而需要胰島素注射藥物的患者4~5餐為宜。
五、嚴格控制游離糖的攝入
游離糖是指飲料和甜品中的添加糖,并不包括存在于新鮮水果和蔬菜中本身富含的糖和奶類中的的乳糖和半乳糖。像飲料,各色美味的面點,零食中都含有大量的游離糖,這些糖類進入糖尿病患者體內,因為胰島素含量的缺乏而導致患者血糖的極速上升,致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值得注意的是酸奶作為隱藏殺手常常被大眾所忽視,真正無添加的酸奶糖尿病患者可以安心實用,但我們市面上常見的酸奶大多是加了很多糖分的風味酸奶,這對糖尿病患者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六、警惕無糖零食的誘惑
市面上層出不窮的“無糖月餅”、“無糖蛋糕”甚至“無糖飲料”,看似對糖尿病患者十分友好的產品也存在潛在危害,首先我們還是要肯定無糖食品的價值,他們在食品中加入和蔗糖甜味相同的卻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劑,極大的提升了糖尿病患者的味覺體驗,滿足的患者內心對甜食的渴求,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無糖食品”其實只是不含蔗糖而已,進入體內同樣會被通過機體的各類代謝轉化成葡萄糖并且融入血液。況且現如今不少“無糖食品”為了彌補口味上的欠缺,來充分吸引客戶,會更多的去添加脂肪來作為彌補,結果是雖然升糖速度變慢,卻升糖時間持久了。因此我們的糖尿病患者雖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適量選擇合適的無糖食品,但切記不可被其蒙蔽雙眼,大快朵頤。
七、堅持吃干不吃稀原則
建議糖尿病患者在主食的選取上,盡量更偏向于米飯,饅頭,餅之類的“干”性食物,而不是去選擇稀飯,面糊,泡湯等“稀”性食物,因為食物越稀所需要的加工烹飪時間就越長,進入人體后也就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也間歇性導致血糖的上升。所以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易吸收”有時候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了。
結論:糖尿病患者飲食中起主導作用的便是控制飲食,管住嘴邁開腿是治療糖尿病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辦法很好的控制自己,所以希望患者何其家屬都可以盡早認識這一問題,幫助我們患者更好的和糖尿病做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