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成興 常丹
摘 要:班主任是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第一負責人,需要統管班級事務,影響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其中,每個班級都有后進生,他們普遍存在難管、不服管教等問題,而且行為習慣無法達到規范要求,違紀違規現象十分常見。面對這部分學生,中小學班主任應該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管理并轉化后進生,糾正后進生的不當言行,使其懂得自由的前提是自我約束,不斷優化后進生的校園生活感受。本文將從豐富溝通,嘗試理解后進生;追本溯源,分析后進生的成因;賞識呵護,保護后進生的心理三個角度來分析中小學班主任應該如何完善后進生轉化工作。
關鍵詞:中小學班主任、后進生轉化、工作策略
現代教育切實分析了學校教育的本質,指出優化學生的綜合素質,保護小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其獲得豐富的學識,形成終身成長必備的關鍵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是統一的教育任務。隨著這一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中小學班主任的學生管理水平也受到了廣泛關注與重視。其中,人們也認識到學生兩極分化問題也確實會損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出每一個小學生都應享有平等的教育。因此,中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從后進生入手,以有效的轉化工作實現教育公平。
一、豐富溝通,嘗試理解后進生
在常規的小學班級管理活動中,班主任關注的是尖子生的成長,因為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優良、學習態度端正,所以很得班主任的偏愛。然而,現代教育提倡的多元發展人才,后進生同樣可以彰顯自己的個性與優勢。因此,中小學班主任要積極與后進生溝通、交流,嘗試主動走進后進生的心理世界,了解后進生的真實需求,由此來確定具體的轉化方式。
為了了解后進生的心理活動,筆者十分注意自己與這部分學生的交往方式,尊重每一個學生,同時也會花費更多的精力去與后進生溝通。比如,筆者會在課間活動的時候隨意與后進生交談,了解他們近階段的生活、學習情況,詢問他們是否產生了一些人生困惑,用平等、溫柔的語氣來感化小學生。在自習課或課下活動期間,后進生也可隨時到辦公室向筆者傾吐心事。筆者一定會做一個合格的“樹洞”,絕對會為學生保守秘密,提供成長建議。小學生十分單純、可愛,他們很快便在筆者的示好下走進了筆者,也愿意敞開心扉,真誠地與筆者交流。然后,筆者會利用這些交往活動來確定每一個后進生所遇到的成長問題,積極幫助他們,進一步拉近了師生距離。
二、追本溯源,分析后進生的成因
雖然學生之間存在智能差異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后進生也普遍存在,但是每一個學生成為后進生的根本原因卻并不一樣,而且十分復雜、多元。那么,在轉化后進生的時候,中小學班主任便要懂得因材施教,客觀分析每一個后進生的成因,據此調整轉化策略,由此提高后進生轉化效率。
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成為后進生的根本原因是在學習中毫無效能感,難以找到學習的樂趣。這個學生十分好動,不喜歡一成不變的課堂活動,所以早早便失去了學習興趣,也因為不努力、不用功而落后于其他同學。針對這個學生,筆者會嘗試豐富學科實踐,讓學生及時在現實生活中應用課堂所學,使其意識到學科知識千變萬化,而且很有實用價值,初步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而,筆者向學生解釋了維護課堂紀律的根本意義是要兼顧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希望學生可以自覺約束個人行為。另外,還有一個后進生的成因是家長對學生學習成績的不重視。這個學生家長認為自己可以給孩子提供優渥的生活,保障學生衣食無憂,所以不必學生努力奮斗、艱苦學習。雖然出于好心,但是卻過于放松學生,使其難以體會學習進步。對此,筆者先是與家長溝通,使其意識到自己無法陪伴孩子一生,而且孩子必須要有奮斗意識、獨立生存能力,才能應對未來生活中的變數,所以家長要懂得嚴格與呵護相結合。進而,筆者也積極在課后輔導這個學生,讓他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希望學生可以有斗志、有干勁。
三、賞識呵護,保護后進生的心理
賞識與激勵是教學評價的一種重要策略,可以及時改善后進生的成長心態。實際上,導致后進生產生不良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便是考試成績的嚴重打擊。因此,中小學班主任要弱化成績對后進生的負面影響,以賞識、呵護來保護后進生,全面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讓后進生肯定自我。
就如我們班有一個后進生雖然學習成績很差,但是卻很有藝術天賦,不僅經常提出一些令人驚奇、贊嘆的點子,還能在各類文藝活動中有優秀的表現。于是,筆者就讓這個學生擔任本班的文藝委員,負責組織、開展文藝活動,充分發揮了這個后進生的特長與優勢。借此,筆者告訴每一個學生,他們身上都有獨特的優勢,希望他們盡情地展現自我,不要因為成績差而自卑、失落。
總而言之,在小學班級管理活動中優化后進生轉化工作可以促使小學生實現健康成長,切實落實人文教育。因此,中小學班主任要積極推行后進生轉化工作,實事求是,敢于創新,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做準備。
參考文獻
[1]化新東.中小學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研究[J].學周刊,2018(35):164-165.
[2]王昕.中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后進生”轉化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