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視微 蒲衛東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中職教育教學理論也實現了發展。新課改對中職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教師能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運用科學的教學技術,貼近中職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切實提高教學有效性。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新課改;新課堂;構建途徑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工具性的學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遣詞造句的能力,文學素養將實現提升,也能夠在生活中實現對語文知識的應用。但是中職學生普遍基礎知識比較薄弱,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并運用新課改提倡的教學方法,使中職語文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
一、立足教材,夯實文學基礎
由于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教師應以教材為根本,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夯實基礎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提升。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應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實現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提升,為專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詩經二首》的時候,我在課前進行了提問,發現很多學生對古代文學的相關知識掌握得不夠透徹,對于詩經也缺乏了解。我對學生介紹,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一共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在本節課學習的兩首詩《靜女》和《采薇》,分別出自于風和雅的兩個部分,《靜女》是一首表達愛情的詩歌,《采薇》是一首講述戰爭帶給人民痛苦的詩歌。通過我的介紹,學生對詩經的相關知識進行了了解,并對我國古代文學多了一份興趣,使學生這部分的知識得到了更好地積累。
二、整合思維,形成知識網絡
中職學生的語文思維尚未得到良好的發展,對于知識的學習只是零散的獲取,而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且,傳統中職語文教學一般都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不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對頭腦中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從而打造屬于自己的知識網絡。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向學生介紹了思維導圖學習方法,讓學生采用圖像、網格的方法,對語文教學中的知識點進行整理,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在學習《哦,香雪》的時候,有的學生就使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對小說的脈絡進行了整理,并在每個故事情境標注了出現的人物、發生的時間、對香雪心理上的影響等等,使學生對小說的整體結構進行了良好的掌握,對課文理解得更加深刻。還有的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列寫作提綱,圍繞主題內容,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進行羅列,整理出其中的邏輯順序,并在骨架的基礎上進行填充,使作文的內容更加充實。通過整合思維的方式,學生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知識點過于零散的現象,而是擁有了一個全面的知識網絡,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綜合思維得到發展。
三、獨立思考,凸顯學生主體
新課改對于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進行了強調,要求教師應轉變以往對課堂流程和內容的絕對把控,將學生放在教學主體的位置上,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主動獲取知識,而不是被動獲取知識。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能夠從自己的認知入手,對語文知識進行分析和理解,并輸出為自己的知識。
例如,在學習《讀書人是幸福人》的時候,我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并進行思考:作者用哪些方法來對自己的觀點“讀書人是幸福人”進行論證?為什么讀書人是幸福人?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如果你認為他的觀點不正確,那你打算如何反駁他?學生在我的提問下,深入到文章中去進行探索,找到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有的學生認為“讀書人是世間幸福人,因為他除了擁有現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另一個更為浩瀚也更為豐富的世界”這一句是文章的論點,作者的一起論述都是圍繞這一句話而展開的,而自己也非常認同他的觀點。我對學生的想法進行了鼓勵,讓其他學生也通過獨立思考的方式,深入到課文中去尋找知識點,使自己成為語文教學中的主人翁。通過指導學生獨立思考的方式,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總之,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都是成績一般的學生,文化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對于學習的熱情不夠高。如何改變中職院校學生的這一現狀,就成為每位教師應深思的問題。語文作為一門知識涉及面廣的學科,要求學生掌握語言和文字知識,同時要求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提高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教師應順應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對中職語文課堂進行改革,使教學更加貼合中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帶動中職院校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使語文教學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解廷春.新課改下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07):43-44.
[2]曾盈.新課改中語文教學新境界初探[J].才智,2018(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