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
摘 要:初中的體育訓練主要以身體運動為主,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無法避免地產生身體接觸導致碰撞、損傷等意外傷害,體育教學中的安全問題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速度和運動質量,阻礙了運動項目的正常開展。 作為初中體育教師,課堂中除了教授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能外,應把學生的安全問題放在第一位,讓他們產生自我防范、自我保護的意識,按質按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增強學生的體質。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 安全策略 意外傷害
一、初中體育訓練的特點和作用
1. 初中體育訓練的特點。 體育訓練不是自由活動,而是有組織的、根據科學道理合理安排的運動項目,具有趣味性、基礎性、系統性和嚴謹性,以提高學生的基礎耐力、運動速度、體能和靈敏性。
2.初中體育訓練的作用。 初中體育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讓他們在高強度的學習中緩解學習的壓力,強身健體。 初中開設籃球、體操、乒乓球等運動項目,讓學生的業余生活得到豐富。 學生在體育訓練過程中能夠增強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共同參與運動項目鍛煉他們在團隊中的合作意識和互助精神,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養成學生堅毅的品格和良好的體魄,提高他們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二、影響初中體育訓練的安全因素
1. 初中生的性格特點及器械環境因素。 初中生的性格特點是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有叛逆心理。 通常表現為在體育訓練中急于練習,對動作掌握不合理就開始行動,挑戰強度難度過大的動作等,這都容易產生意外傷害。 教師在講解過程中缺乏安全常識的普及和提醒,重視內容教學,忽視了安全教學,也是體育事故發生的根源。 學校的器械檢修保養的不及時是導致學生產生意外的潛在因素。 為避免學生安全問題,降低體育課程難度成為尋常的處理辦法,體育訓練課被邊緣化,我們應客觀看待體育訓練中的安全問題,讓學生在體育課上不僅強身健體,自我防護能力也能得到全面提升。
2.初中體育訓練課上,學生的自我防護意識不強。傳統教育是重視文化課,體育課往往被忽視,在教學中也忽視了對體育訓練安全的教育,使學生看不到危險,缺乏安全意識,體育訓練時不懂得自我保護或協助他人保護。 例如,在對抗性項目足球、籃球訓練中,有大量的身體觸碰,學生只顧著達到進球目標,忽視了這一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性,體育教師通常只重視技巧的傳授,沒有過多地強調學生的安全問題,容易導致意外發生。
三、體育訓練中關于學生安全的策略分析
1. 體育訓練中進行安全教育,樹立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首先要建立健全學校體育教育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只有明確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建立相應的責任機制,才能讓每個學生擁有健康的心靈和強壯的體魄。 在初中體育訓練中,教師要有高度的安全責任意識,同時教導學生以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嚴格規范學生的行為,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年齡階段和身體狀況。 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調皮互相推搡,不懂如何掌握力度和分寸,加上某些學生平衡性差,很容易因碰撞受傷,教師要批評制止這種行為,讓學生明白這是不良行為會產生什么后果。 訓練時每個動作要難易適中,教師進行示范和詳細講解后做動作,并采取自我保護和他人保護的措施,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體育訓練必須規范和實施保護措施,把各種安全因素綜合考慮,避免訓練中發生意外。 同時,定期在學校進行體育安全教育活動,進行安全防護演練,讓學生進行身體鍛煉時樹立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2. 教師要規范體育運動環節,避免意外事故發生。教師在體育訓練課之前,應認真檢查本節課要用到的體育器材和運動場地,確保萬無一失,同時做好每個環節的教案,提前準備可能容易出現的突發情況和解決方案,切不可采 取放 羊 式 教學。 要根據學生的性別差異、年齡階段、身體狀況、天氣情況和季節的不同,隨時調整訓練計劃。 使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的開展,難度較大的動作教師多次親身示范正確姿勢,并進行詳細分解,再讓學生有序的展示。 學生上訓練課前一定要充分熱身,活動頸肩、手臂、腳踝、腰部、大小腿部位,避免扭傷、脫臼等意外傷害發生,始終加強課堂紀律,讓學生做好準備活動。 在組織器械訓練時,學生初次使用會產生模糊感,一旦使用不當就會受傷,教學中教師要反復向學生強調安全問題并分組進行,讓學生保持安全距離,對于個別學生出現的不合理動作及時指正,避免產生安全隱患,排除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險,讓學生在專業的保護下進行專業的體育訓練。 在初中體育訓練課堂上,學校和教師要全面掌握學生的健康情況,加強對年度體檢的檢查管理,包括心肝脾肺腎等負擔加重會造成傷害的器官,有些學生因身體素質跟不上學習進度,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運動訓練中的異?,F象,早發現早處理,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每堂體育訓練課都安全愉悅地度過。
3.重視體育訓練中的安全問題和處理方法。 學校方面對于設備的選購要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及時更新教育訓練器材,并定期進行檢驗維修,解決存在的隱患問題。 初中體育訓練課應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科學的安排課程和課外活動,教師要重視課堂常規,嚴格地制定課堂紀律,避免在體育訓練中因學生產生矛盾發生意外狀況,體育課上要穿運動褲,不穿牛仔服;夏天不穿涼鞋、高跟鞋,服飾上不佩戴尖銳的金屬。 對不守常規的學生,教師應禁止其進入課堂學習,同時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身體情況和病史,有些學生如心臟病、女生例假、感冒等,都不適合高強度的訓練,要因學生的差異化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防止教學中出現因安排不當產生的意外,同時教師還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當學生發生意外時及時處理,讓學生的安全得到保障。
四、結論
體育課堂最讓人擔憂的就是安全問題,只有保證學生的安全,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訓練。 訓練能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和心理承受力,教師在展開教學時,認真分析當下體育訓練中存在的各種隱患,并采取積極的措施預防,要教導學生規避危險,學會自我保護和互相保護,以客觀的態度去看待安全事故,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意識,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的體育環境。
參考文獻:
[1]王希.中學生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風險管理探究[J] .中國高新區, 2018 ,( 04 ) .
[2]石巖,牛娜娜.我國體育領域風險評估方法的比較分析[J] . 體育與科學, 2014 ,( 05 ) .
[3]石巖,任菲 . 中小學體育安全相關因素篩查的研究[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12 ,( 05 ) .
[4]楊淑敏 . 體育院校田徑課程教學風險的識別及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D]. 北京體育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