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觀鴻



摘要:《信息技術背景下開展校園全員定向運動的實驗研究》是2012年度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十二五規劃”的立項課題,經過了將近6年的實驗,貫徹信息技術融合體育學科創新的理念,做到了“不同時段、全員參與。”定向運動。真正實現“全員定向、促進健康、提高智力、人人受益”的局面。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融合;定向越野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弱則中國弱。學生體質下降關乎國家社稷、民族強弱。2007年5月7日,國務院專門頒布了7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盡管各級部門出臺了很多政策、辦法,學校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到目前為止,學生體質下降的勢頭僅僅是剛剛止住。原因很多,但是沒有一項參與性強、普及面廣的運動能夠讓全部(至少是大多數)學生喜歡,而且積極參與。此時,定向運動的特殊作用引起很多專家、學者強烈關注,也有很多老師進行了定向運動校園化嘗試。定向運動=智力+體力=聰明人的運動,它要求參與者熟練地掌握地圖,不斷地做出判斷和選擇,然后再不停地奔跑;它集健身、趣味、競技、跨學科解決問題于一體,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需要。它不僅能強健體魄,掌握地形學知識,而且能培養獨立邏輯思維能力、獨立解決所遇到的實際困難的能力以及當機立斷做出決定的反應能力。
經查詢,在1979年至2012年期間《中國期刊網》內全部期刊文章中,檢索體育方面的數據庫,輸入題名“定向運動”共搜索論文657篇。針對校園定向運動,許多專家學者從定向運動走進體育課堂的可行性、定向運動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學校體育開展定向運動的對策和建議、校園定向運動的課程特征等方面對校園開展定向運動進行了充分的論證。但是,這些嘗試均是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比如:一支幾十人的運動隊、一個班級的幾次體育課、或者幾個班的一次定向運動體驗等等。究其原因在于定向器材的簡單落后(布點、打卡、統計等非常繁瑣),或者非常昂貴(一套夠60人用的器材,需要近3萬元)。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定向運動在學校的開展。
適逢其時,國家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在網絡基礎設施方面,普及寬帶及提速,倡導信息化和學科深度融合。鑒于此,本課題提出利用中山市華僑中學已配備的200臺華為便攜式平板電腦(以下簡稱Huawei Pad),通過課題組參與研發的線上互動定向運動App《樂尋公園》來輔助學生進行校園定向運動。同時,課題組與中國移動中山市分公司開展通信合作,在校園鋪設無線網,利用無線網、GPRS等傳輸手段,將學生的運動信息進行實時傳送、統計,便于學校與家長進一步分析。真正做到:“不同時段、全員參與。”具體包括:全程數據跟蹤、個人積分、集體累計、成績查詢、個人單位時間內配速等,這樣既可及時反饋,讓學生、老師、家長都能及時得到自己跑的里程、時間,又可隨時隨地進行定向運動。真正實現“全員定向、促進健康、提高智力、人人受益”的局面。
二、課題的研究設計與調研
本研究將以中山市華僑中學初一年級兩個班為研究對象,為下一步全員開展定向運動夯實理論基礎、收集并積累數據。以學生的身高、體重、BMI作為身體形態測試指標,以肺活量和心率作為身體機能指標,以女生800M、男生1000M跑作為耐力素質指標,以實心球和立定跳遠作為力量素質指標,以10M﹡4跑作為靈敏素質測試指標,以50M跑作為速度素質測試指標,以坐位體前屈作為柔韌素質測試指標,以各理論學科測試成績作為學習成績影響的測試指標。通過設立對照組和實驗組,經過對100名學生進行12周的教學實驗,實驗前后進行上述各項指標的測試,并對得出的數據運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總結研究結果。
(一)本研究將以中山市華僑中學初一年級兩個班為研究對象,為下一步全員開展定向運動夯實理論基礎、收集并積累數據。隨機抽取兩個班級進行觀察與分析,其中一個班級進行實驗,另一個則主要發揮參考對照作用。實驗班級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對照班級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在研究開始之前,首先對全部學生的體態現狀與身體健康程度加以檢驗,以確保研究對象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性,這樣能夠確保隨機取樣的基本原則,保證今后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在研究開始前,通過表1、表2、表3主要是對實驗與對照兩個班級學生的各項指標況進行對比的結果;計算得出其P值均大于0.05,證明了二者沒有明顯的差異性。
(二)通過12周的定向運動教學積累經驗,在12周以后開展校園初一年級全員定向跑活動。課題組利用中山市華僑中學已配備的200臺Huawei Pad,通過課題組參與研發的線上互動定向運動App《樂尋公園》來輔助學生進行校園定向運動。同時,在校園鋪設無線網,利用無線網、GPRS等傳輸手段,將學生的運動信息進行實時傳送、統計,便于反饋給學校與家長,進一步發展學生的運動興趣。以下是實驗后情況。
數據分析:
1.經過12周的校園定向運動課程,得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身體形態變化沒有明顯的影響。數據顯示實驗前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身高、體重、BMI值沒有顯著性差異。
2.校園定向運動教學對初中生身體機能、耐力素質、下肢力量、速度、靈敏素質等均有積極的影響;如果長期開展校園全員定向運動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3.校園定向運動教學對初中生各項素質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通過本研究證實了校園定向運動教學可以在初中進行開展,可以在初中現有條件下,利用有限的設施,改變定向運動的運動范圍,合理性的開展定向運動教學將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的新亮點。
三、結論
經過了將近6年的實驗,本課題貫徹信息技術融合體育學科創新的理念,做到了“不同時段、全員參與。”定向運動。真正實現“全員定向、促進健康、提高智力、人人受益”的局面。使定向運動不僅在校園內開展,而且推廣到其他學校,且不僅是學更有社會人員積極開展這一運動。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一是從智力方面來研究定向運動仍然是未來研究的發展趨勢。通過開展實施全員校園定向運動,發展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達到增強學生體質,開發學生智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二是培養學生在壓力環境下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困難的能力,促進學生心理、生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全面發展;三是通過線上App互動、無線傳輸等功能,讓學校和家長實時掌握學生的運動情況后,能夠第一時間給予評價和指導,監督學生的運動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四是加強體育、信息技術、數學 、地理等學科的融合,提升學生跨學科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蔥,胡久成.定向運動體育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四川體育科學,2001,3:59-61.
[2]陳文.定向運動引入初中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3]李俊,張惠紅.國內外定向運動研究現狀與展望[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3):25-28.
[4]樓亮.對中學定向運動員訓練的探索[J].浙江體育科學,2001,23(5):29-30.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課題《信息技術背景下開展校園全員定向運動的實驗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12JXZ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