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雪瑜
摘 要:小學班級內,各個小學生剛剛進入到被管理的狀態中,他們的不適應性十分明顯。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嚴格管教會令他們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陰影。因此教師需要從心理的角度入手,令學生信服自己,這樣才能起到有效管理的作用。針對此,本文以小學班主任管理作為核心,分四個角度對具體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敘述。望文中內容能夠為各個班主任提供有效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人格魅力;小學班主任管理;作用分析
引言
人格魅力屬于一種獨特的情緒引導現象,當一個人能夠通過一些動作或為人處世的方式來贏得他人的喜愛時,人們口口相傳就會放大他的優點,進而令這個人所做出的所有行為都具有正面色彩。且當人們從內心深處認為其能夠以正能量的形式出現時,那么這個人也擁有了強大的帶領力量。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們常常會面臨學生不服從自己的現象。而科學的教育行為中不包含體罰等強制類管教手段,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故我們可以推斷,如若班主任想要提升班級管理的整體效果,就必須要將自身塑造為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班主任。由此可見,人格魅力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具有切實的作用。
一、班主任人格魅力可以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對于小學生來說,相較于傳統的被動管理模式,他們明顯更加喜歡活躍性的被管理方式。解釋即為,當班主任直接為學生朗讀一些班級管理條例,要求學生按照條例自我約束時,學生們對于規矩的意向便相對被動。他們無法有效理解管理條例存在的意義,也不明確自己遵守班級規則的實際含義。他們只會認為教師限制了自己,禁止自己快樂的玩耍和學習。同時也有一些班主任在要求學生日常紀律時,自己卻沒有做到條例中的內容。例如班級管理條例中要求學生不能說臟話,但班主任卻時不時講一些臟話,于是班主任在要求學生時,學生群體便會出現不買賬的現象。
但當班主任個人能夠在設定管理條例的過程中遵守每一個條例,并且能夠為學生深刻的解釋設定條例的根本含義時,小學生們就會對教師改觀,進而產生主動性思維,自動自覺的想要追隨教師,服從教師的管教。因此當班主任格外尊重規則,且尊重學生時,在學生心中班主任便具有了獨特的人格魅力,他們便會更加配合管理工作。繼而令班主任管理工作能夠順利和高效的開展。
二、班主任人格魅力可以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
小學生的心境尚未成熟,他們的耐心、恒心以及責任心都并未完善成型。因此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現象,如小學生遇到難題后便開始煩躁,不愿意冷靜和耐心的觀察問題。也有一部分學生比較自卑,當他們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障礙時,他們會本能的懷疑自己的能力,開始懷疑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存在意義。而一旦班主任未能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情緒上的波動而并未即使管理時,學生就會認為班主任并不在意自己,煩躁的學生只會更加煩躁,甚至也有可能會衍生出暴力舉動。而自卑的學生也會持續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并未得到教師的重視,從此荒廢學業。從上述幾種情況來看我們能夠明確,班主任的激勵作用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但實際上當班主任并未具有完善的人格魅力時,他們即使會對學生進行鼓勵,也很難起到相對正面的作用。
但當班主任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為學生留下了相對正面的形象時,學生們便會本能的信任教師,相信教師做出的每一個管理舉動。因此在學生面對學習的難題時,如若班主任能夠告訴他們“你一定可以”,那么學生就會認為自己有處理問題的能力,繼而便可冷靜下來深入思考,直至解決問題。而面對自卑的學生,班主任也可以進行不斷的鼓勵,輔助其建立完善的自信心以及自我調整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肯定,當班主任擁有人格魅力時,他們的激勵作用也十分明顯。
三、班主任人格魅力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對于學生來說,他們一天中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與班主任進行接觸。且小學階段學生格外擅長于模仿,他們長時間觀察身邊的大人并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模仿,因此周邊大人的行為模式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本人。這也是小學生擁有不同性格和不同行為模式的根本原因,即他們受到了家庭成員或撫養者的直接影響。在小學階段中,學生越是與班主任進行接觸,他們的行為模式就會越發朝著班主任方向靠攏。因此當班主任并未具有完善的出事方式或行為相對過激時,學生們的為人處世模式也會存在過激現象。但當教師具有完善的人格魅力時,教師的一言一行便能夠在班級內部起到潛移默化的正面作用,一方面能夠督促學生尊重班規以及校規校紀,另一方面也能夠不斷突出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潛移默化本身具有雙面作用,無論班主任行為如何學生都會進行模仿,但只有當班主任具有正面人格魅力時,潛移默化作用才能發揮正面的引導效果。
四、班主任人格魅力具有隱性教育的作用
隱性作用實際上屬于言傳身教的一種,觀察小學班主任管理行為可以發現,雖然當前學生的基本形態為依照教師的要求而進行活動,但班主任為學生呈現出的狀態同樣可以深刻影響到學生。例如班級內各個學科教師常常要求學生要按照程式完成作業,每個人都需要朝著一個方向努力等。這種教育觀念雖不存在明顯錯誤,但會對每個學生造成影響,令他們形成單一的自我提升心態。而一些班主任個人往往具有高學歷和高能力特征,他們除了能夠完成自己任課科目外,往往在其他科目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基礎。因此這便會激勵學生也努力成為能夠駕馭各個科目的“全才”,故當班主任擁有人格魅力時,其也可以隨時對學生進行隱性教育,這種教育不需要班主任刻意為之即可達成正面效果。
五、結語
綜上,文章以小學班主任管理作為研究核心,對人格魅力在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分析。眾所周知班主任是小學階段學生最常接觸到的教師類別,因此班主任本身便具有一定的管理優勢。但管理學生不能夠使用過于強硬的方式,因此當班主任具有人格魅力時其便可以完善的起到教育作用,在潛在狀態下即完成有效管理。故在小學階段中,各個班主任便應該盡量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期達到更好的班級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白晶.淺談高中班主任管理藝術[J].才智,2015(31):106.
[2]劉明莉.試論班主任管理魅力的形成[J].科技視界,2016(17):155.
[3]梁鈺升.如何當一個優秀班主任[J].教育教學論壇,2017(27):26-27.
(作者單位;曲陽橋鄉東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