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彭 佳敏
一直以來,我園都把紙工作為園本特色課程。在此基礎上,為鞏固特色教學,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我班開展了“紙工特色教學下有效培養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課題研究。對于小班剛入園的孩子來說,撕貼就是最主要的形式。3-4歲年齡的小班幼兒,比較喜歡涂鴉和任意撕紙。但幼兒精細動作不完善,肌肉不能完全被大腦支配,因此需要教師抓住這一特點,對幼兒實施一些科學的支持性策略,培養幼兒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深化幼兒教學的趣味性及主體性。
一、材料豐富化,激發幼兒撕貼興趣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小班幼兒思維才剛剛開始發展,手指靈活度不夠,小肌肉動作不發達,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那么怎樣才能使幼兒保持較大的興趣,讓他們愿意并希望積極參加撕貼活動呢?這就要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出發,首先要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促進孩子自主性的發揮。
在日常的撕貼教學活動中,通常會采用白紙、彩紙、固體膠作為基本材料,幼兒可以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撕一撕、貼一貼,感受活動的樂趣。在一次撕貼《溫暖的太陽》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們用黃色的彩紙撕成小塊貼在太陽上,但是孩子們在操作時,有用卡紙和皺紋紙撕的,也有用黃色蠟筆涂顏色的,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由此可見,在紙張的選擇上,不應局限于某一種紙張,可以將白紙作為底板,也可以嘗試將撕好的白色紙片上色,進而粘貼到白色紙板上;撕貼的紙不要僅僅局限在傳統的彩色A4紙,也可以增添報紙、宣傳單、卡紙、皺紋紙等紙張作為撕紙的主要材料,層次豐富的紙張可以在活動開始就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
除了豐富多樣的紙張外,其它輔助性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這些提供的材料都應該與幼兒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從而進一步豐富幼兒撕貼的材料。我們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利于剪貼的樹葉和布匹等材料;也可以請孩子回去搜集紙板、紙盒、奶粉罐、木板等材料來豐富貼工材料;還可以高效利用家長資源,引入雙面膠、印泥、鑷子甚至壓花機等工具,拓寬幼兒選材的范圍。在不同的活動中,應當結合實際提供相適宜且豐富的操作材料,這樣一次小班的撕貼活動就會事半功倍了,小朋友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
二、指導科學化,提高幼兒撕貼能力
小班孩子由于年齡較小,社會和生活的閱歷幾乎為零,再加上心智上的不成熟,部分幼兒對一些事物會產生一點恐懼心理。很多孩子不愿意撕,不敢撕。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幼兒教師針對班級孩子的特點,進行科學有針對性地指導來提高幼兒的撕貼能力,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從而讓他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循序漸進,合理制定活動計劃
任何的教育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撕貼活動,亦是如此。在學期剛開始的時候,我對整個撕貼活動就初步制定了計劃:9月是讓幼兒練習學撕小紙片的技能;10月是引導幼兒練習撕紙條;11月是讓幼兒鞏固撕紙的方法,使紙片基本達到大小相同;12月是能沿著輪廓簡單地撕一些形狀;1月則是在沿輪廓撕的基礎上進行簡單添畫。在循序漸進按照計劃開展的過程中,根據幼兒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2.形式多元,展開游戲化的教學
小班的撕貼活動只有運用“撕”和“貼”創造樂趣,才能讓孩子玩的開心。所以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就要采用不一樣的形式方法,立足于“游戲”,展開游戲化的教學,增加趣味性。
在一次創意撕貼《美麗的大草原》活動中,我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撕貼出不同的事物,創造自己喜愛的大草原。在分組指導中我發現,有的孩子一邊撕,一邊看著撕下來的一塊自言自語道“這是小白兔”;有孩子一邊撕,一邊念著我示范時引導的兒歌;還有孩子在不停的張望,尋找著他的靈感……
通過案例啟發了我,在活動中可以采取一些步驟圖或者啟發幼兒進行圖片想象來幫助幼兒完成撕貼,也可采用兒化的語言幫助孩子記憶操作步驟,還可以運用通俗易懂的兒歌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這樣,既激發了孩子創作的靈感,又能讓孩子在撕貼中不受束縛。
3.營造氛圍,融合生活與創新
為促進幼兒在撕貼活動中最大程度的自由發揮,幫助幼兒建立科學的藝術理念,教師在撕貼活動中應營造一種自由、愉悅、舒適的氛圍,鼓勵孩子在撕貼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嘗試,支持幼兒的創新。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盡量多聯系幼兒的日常生活,一方面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活動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將活動成果向幼兒的課外拓展,進一步鞏固他們學到的技巧和創意理念。
三、展評新穎化,肯定幼兒的表現力
孩子們的作品都是充滿童真和趣味的,在孩子們的心目中,自己完成的每一幅撕貼畫都是有故事的,都是最美的,因此在進行展示與評價時,要掌握孩子的這一心理,肯定幼兒的表現力。’
在展評環節,教師應多鼓勵孩子,可以說“你撕的真好看”、“你的小手真巧”、“你的作品真豐富”等來肯定孩子,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同時應提供與活動相符合的展板,讓孩子的作品能融于情境。可以采取互相評價、自我評價的形式,把主動權給孩子,讓孩子說說喜歡哪一幅作品。使形式趣味化、新穎化。在一次撕貼《美麗的小花》活動中,我為孩子們準備了蝴蝶,讓他們將蝴蝶貼在自己喜歡的作品上,這樣既增加了趣味性,又達到了評價的要求。我也會為孩子們的撕貼作品設置專門的展示架,陳列在美工區,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可以自由翻閱,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成長。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與研究,我發現撕貼已經成為我們班幼兒很喜歡的一項活動,也凸顯了我班的班級特色。立足于孩子,給孩子一些適宜的指導,使撕貼活動真正發揮它的作用,讓孩子在撕撕貼貼中,動手動腦,提升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玩出千“紙”百態。
(作者單位: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