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是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編制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必然要求。本文從預算會計遇到的現實問題著手,分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并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如何順利實現政府會計制度改革。
關鍵詞:預算會計;財務會計;政府會計制度改革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構建了嶄新的政府會計核算體系,是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重大舉措,對于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現代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預算會計遇到的現實問題
(一)無法全面、真實地反映政府的資產和負債狀況
資產方面,預算會計無法提供政府全部資產信息,對外投資、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保障性住房、文物文化資產等資產狀況未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負債方面,預算會計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承擔的現時義務,或有負債、政府隱性債務未能披露。
(二)無法全面、真實地反映收入費用信息,不能準確核算成本
預算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原則,通過預算收入、支出、結余記錄和反映政府部門預算執行情況,沒有準確區分支出和費用,不能準確核算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成本。
(三)無法提供信息完整的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
2018年新《預算法》第九十七條規定“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按年度編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報告政府整體財務狀況、運行情況和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預算會計編制部門決算報告,反映部門預算執行結果,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資產與負債、收入與費用等財務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家底”。
三、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
(一)核算方式、內容發生明顯變化
行政事業單位在原有會計核算中采用的是單一會計核算模式,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實行財務會計與預算會汁平行記賬模式,有效拓展了核算區域,健全了政府會計體系。
1.同定資產,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引入了財務會計核算理念,以同定資產原值、同定資產累計折舊、同定資產凈值科目反映同定資產價值的增減變化。新舊會計制度對同定資產增減變化時,計提折舊時點規定不同。
新舊會計制度對同定資產核算方式不同:行政事業單位為開展業務活動購買同定資產。基于原有會計制度核算,購入同定資產時,借記“行政支出/事業支出”,貸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撥款收入/財政補助收入”,同時,借記“同定資產”,貸記“資產基金/非流動資產基金一同定資產”;按月計提折舊時,不做會計處理。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財務會計處理:購入同定資產時,借記“同定資產”,貸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撥款收入”:按月計提折舊時,借記“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貸記“同定資產累計折舊”:預算會計處理:購入同定資產時,借記“行政支出/事業支出”,貸記“資金結存/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按月汁提折舊時,不做會計處理。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同定資產處置時,原有會計制度通過“同定資產清理”科目核算同定資產處置業務: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取消“同定資產清理”科目,新增“資產處置費用”科目核算同定資產處置業務。
2.待攤費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引入財務會計,按照權責發生制口徑核算費用,費用按照是否在本期耗費、而不是在本期是否付款為標準來確認本期費用。待攤費用是用于在受益期內分期平均攤銷的費用,如預付租金、預付報刊訂閱費等。按照攤銷金額,借記“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貸記“待攤費用”。
3.財政撥款收入,原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行政單位使用“財政撥款收入”科目核算單位從同級政府財政部門取得的財政預算資金,事業單位使用“財政補助收入”核算單位按照部門預算隸屬關系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的補助款項。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行政事業單位統一使用“財政撥款收入”“財政撥款預算收入”科目核算單位從同級政府財政部門取得的各類財政撥款。
(二)資產價值信息更為真實準確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設置資產的備抵賬戶反映資產的損耗價值,從而進一步提供資產的凈值信息。例如:增加“無形資產累計攤銷、公共基礎設施累計折舊(攤銷)、保障性住房累計折舊、壞賬準備”等備抵科目,如實反映權責發生制下資產的損耗價值。
(三)負債范圍更加全面完整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財務會計負債范圍增加了“預計負債”,核算單位對因或有事項產生的現時義務而確認的負債,如未決訴訟、對外擔保等。
(四)提供成本信息,助力績效管理
預算會計反映的是預算收入、支出、結余,核算對象是政府預算資金的流動,關注資金流量而非發生的成本。對于政府實現的特定目標,因成本信息缺失導致無法衡量所發生的成本耗費,從根本上不能滿足政府績效評價和管理的需要。成本是對象化的費用,成本信息應當是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的關鍵性財務指標。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原則的財務會計通過費用類科目歸集行政單位的運行成本和事業單位的項目成本,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衡量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推動績效管理目標的實現。
(五)強化了財務信息披露的要求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會計報表披露的項目和內容有了明顯的變化和拓展,財務會計通過資產負債表、凈資產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披露財務狀況,通過收入費用表反映績效管理信息,編制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全面、準確反映資產負債狀況和運營績效。
四、精準施策推進政府會計制度改革
為順利實現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我區財政局積極施策,緊扣學習培訓、制度規范、系統建設等關鍵環節,深入推進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有效推進了政府會計制度的新舊轉換。
(一)精心計劃部署,深入調研需求
為推動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落地,區財政局積極響應深圳市財政局號召,科學制定政府會計制度新舊轉換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深入調研、強化服務等方面部署。為核實預算單位會計制度改革需求,區財政局組織預算單位財務人員召開專題調研會。會上,財務人員暢所欲言,發表意見,提出問題和困難,區財政局積極回應和解答,幫助預算單位財務人員增強改革的信心和勇氣。
(二)認真學習領會,提高財務人員專業水平
為全面、精準理解和掌握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相關知識,邀請行業學者、專家授課,組織全區財務人員認真學習掌握新舊會計制度轉換銜接要點、會計科目新舊差異及財務報表編制等知識點。同時組織開展內部學習交流,分會計實務模塊輪流講課,以講促學,專題討論,搭建了一套貼合本區財政財務管理實際的政府會計科目體系。
(三)升級財務系統,做好新舊轉換銜接
及時組織預算單位進一步清理核實非流動資產、往來款項、在建工程等,為新舊會計制度轉換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選擇確定軟件升級供應商,及時升級、改造原有財務系統,搭建新會計科目體系,設計憑證、報表格式,實現年末、年初余額順利銜接過渡,實現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平行記賬。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會計核算效率
因引入財務會計核算內容產生的復雜性以及“平行記賬”帶來的工作量,區財政局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支付系統與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對接。通過在會計信息系統里設置憑證采集規則,實現“智能記賬”,900日常支付業務量可自動生成記賬憑證,有效簡化實務操作,提高會計核算效卒,為實施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五)科學編制指引,規范會計核算
為規范預算單位日常業務活動,切實履行會計核算職能,區財政局對常見經濟業務事項的會計核算進行梳理,統一核算口徑和標準,因地制宜編制了《政府會計制度核算指引》,深入淺出,清晰明了,對預算單位會計核算起到了積極有效的指導作用,推動預算單位順利實現了政府會計制度改革。
五、結束語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是在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的背景下頒布和實施的,意義重大。隨著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績效評價和管理工作將會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葛曉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高校國家審計的影響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 02 -10.
[2]王小紅.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地質勘查單位的差異分析[J].中國總會計師,2018-06-15.
[3]黃亞波.政府會計制度對公立醫院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9-06-25.
作者簡介:
陳健慧,深圳市坪山區財政評審中心,廣東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