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周麗
創建于1902年的南通市如東縣栟茶小學,是閃耀在黃海大地、古鎮栟茶的一顆璀璨明珠。百年來,栟茶小學始終如同一棵四季常青的大樹,深深扎根于南黃海之濱,以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的身姿召喚著它的兒女,凝心聚力,沿著振興中華、培育桃李的大道向前邁進,用碧血丹心描繪著教育的華彩篇章。
傳承精髓
筑造新品位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其“知恥”“立德樹人”的古訓彰顯在學校建設發展的每個時期。近年來,學校在傳承發揚的基礎上,提煉出校訓、師訓、生訓。“樹人啟秀”的校訓旨在讓學生成人,成為優秀的人;師訓“啟蒙養正”的提出,要求教師對兒童要施以正確的教育,教育的目的要符合教育方針;“秀外慧中”的生訓要求學生內外兼修,既要有新一代少年兒童蓬勃向上的形象,又要增長自己的智慧和才能。2016年搬入新校區后,學校大力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結合地域特點、兒童個性,努力使“一磚一瓦皆是詩,一草一木總關情”。如今,“百秀墻”“校歌壁”“青青竹園”“長廊文化墻”等都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學校濃郁的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豐富了精神世界。
改革模式
追求新高度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學校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結合新的辦學理念診斷課堂、改革課堂,大力構建真學課堂教學模式,力求課堂達到新高度。
一、以項目攻關為契機,讓合作落到實處
以“合作內容有效性的研究”為抓手,通過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在比較中尋找更有效的合作學習內容,優化課堂合作效能,使真學課堂推行的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二、以白板使用為載體,讓課堂生態更優化
組織教師進行電子白板課件制作、使用及維護的培訓與考核,提升他們使用電子白板的技能。課堂上充分利用白板的交互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以常規檢查改革為抓手,讓教學回歸本位
每周組織教師分年級、分學科、分單元、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人,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統一使用導學案,便于教師有充足的時間鉆研教材。設計教師課堂觀察記錄卡,記錄學生合作學習的狀態和效果,及時反思合作學習內容是否適時、適當、適度,并通過日志、同事交流、自我評估、行動改進等方式,不斷深化對教學實踐的理性思考,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
構建課程
打造新亮點
課程建設是學校特色發展的基礎。學校大力構建主題性的德育課程,精心組織兒童化興趣課程,整合主題性大單元學科課程,努力讓課程回歸到兒童本位。
一是以小學德育總目標為宗旨,逐步分解為各階段目標,大力構建主題性的德育課程。每月一個德育教育主題,精心設計“知識應會型”“情感內化型”“實踐體驗型”“自我反思型”四大活動模塊,引導學生參與學校實踐、家庭實踐、社區實踐,逐步將情感內化為行為,并通過學生成長記錄卡的及時記載、評比,讓學生在反思中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行為。二是依托鄉村少年宮的平臺,精心組織豎笛、戲曲、合唱、舞蹈、蓮湘、武術、工藝制作、繪畫、民樂、足球、乒乓球等十多個興趣課程,傳承千年古鎮特有的民俗文化,繪就學校體藝教育的萬紫千紅。三是結合學校科技教育特色,整合“科學助飛,夢想起航”的主題性大單元學科課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各學科開展豐富有趣的科技活動,激發學生探索世界的熱情,給學生生命的成長儲備豐厚的力量。
創新管理
促進教師新發展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一直在創新教師管理,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發展力。
一、德行為先,讓教師潛心教學
通過組織“講教育故事”“尋找身邊典型”等系列活動,發揮榜樣引領作用,增強教師責任意識;年長教師與年輕教師結成對子,搭建“心靈話吧”平臺,實現“老帶新”“新促老”,增強教師協同感;健全師德檔案,優化家長、學生、同事的評議管理工作,提升教師擔當意識。
二、發展專業,讓教師精準教學
開展學理論、學綱要、學技能的“三學活動”,并通過話題論壇、學習心得交流、考學等形式,促使教師將理論學細致、學深入;充分發揮“能手”“骨干”“名師”的引領帶動作用,通過觀摩課、示范課、專題講座、師徒幫帶等形式,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請進來”和“走出去”兩種方式相結合
邀請專家對學校教師課堂的教學現狀進行把脈、指導,并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回校后再通過做講座、上匯報課等形式對其他教師進行再培訓,使外出學習的效果最優化。
百年滄桑,百年輝煌,團結務實的栟小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讓百年老校煥發著勃勃生機。充滿無窮活力和魅力的栟茶小學,必將承載著百年的深厚文化與歷代栟小人的宏偉夢想,乘風破浪,揚帆遠航,駛向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