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鵬
摘 要:傳統的紙質歸檔已逐漸離我們越來越遠,電子歸檔技術已日漸成熟,在這期間問題也逐漸有所浮現,正值年底年初,歸檔工作正如火如荼般展開,本人在檔案室工作已有余年,想在此文中分享一點個人的體會,請同僚們可以作為參考。
關鍵詞:歸檔;過渡期;溝通
身處設計院大環境,我們檔案室接觸最多的是設計人員歸來的各種底圖,此外還有各種計算文件、地勘報告、審查合格書等。在歸檔時,我們以一個工程項目為單位,分幾類來收集整理:一是底圖的歸檔,主要是設計圖紙的歸檔文件,設計圖、插圖、二版圖(替換第一次歸檔的設計圖)等;再有是文件類或稱文字類歸檔文件,是以地勘報告、一個項目中各個專業的計算文件、項目總說明等;還有就是由審查機構出具的相關文件,重點收集對該工作項目的審查合格書,消防合格書,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文件。
一個項目的檔案收集,以年為單位進行考核,對于上述文件沒有及時進行歸檔工作的,我們要向各個院所進行通報,及時將各類文件收編整理。首當其沖的就是設計圖紙,這是設計人員手中最寶貴的材料,我院要求各院所每年都要將手中的全部設計圖紙至少入庫一次,保證檔案室的資料永遠是做到最完整,最更新,最全面的。其中對于一手材料,不可復制的文件還要重點保存,交給我們整理,并排序編號,訂成冊集。
在我剛來檔案室的時候還處于紙媒盛行的年代,滿屋子如山高如海深的圖紙讓我印象深刻,底圖、藍圖、審查圖,一打打一摞摞,層巒疊嶂,好不驚人!院所歸圖工作都是交給身高力大的小伙子,都是拉著一個小推車,將他們視如生命的設計圖拉到檔案室,那身影總讓我想起小時候學過的一篇課文《搬山工》。單位的科技信息部開發并加入歸圖系統和公司運營平臺后,歸檔的質量和效率又有了新的飛躍。隨之而來的是漫長的過渡期,即便技術已日趨成熟,檔案室仍處于紙質與電子數據并存,線上和線下不能齊頭并進的境況,實施無紙化管理,全面進入信息化媒介儲存,應該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在整個的歸檔流程環節中,各個院所的辦公室管理人員是關鍵點,他們就像排球隊伍中的“二傳手”一樣重要,從發布歸檔通知,組織設計人員交圖、到收集文件、整理打包、修改補漏、后續追檔,他們的工作量也是不亞于我們的。然而專業領域知識的欠缺,和這個崗位本身的機動性和人員流動性,對歸檔工作的完成充滿了挑戰性。溝通不暢,傳達誤導是其中最大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檔案室多多開展平時的業務培訓,經常與院所部門領導溝通,由我們將歸檔相關關鍵難點重點總結,有效保真的傳達給辦公室負責人,設計人員,做好檔案室的“一帶一路”工作。在最近,科技信息部又開發了多款線上線下平臺,服務歸檔,我們認真學習了相關應用,第一時間與辦公室人員進行接洽,熟練業務操作,與設計人員親密互動,耐心解決疑問。鼓勵并大力推進使用歸檔平臺,做到線上操作,線下幫助,有事咨詢,上門服務。最大化,最高速,最前端解決設計人員歸檔沒有方向感,無力感,繁瑣感的困擾,變被動歸檔為主動歸檔甚至積極歸檔,有不少院所派出辦公室主干來進行業務學習,系統了解平臺操作,已成為歸檔小能手,為年底繁忙不堪的收集工作減負不少,更積極帶動其他院所向他們學習,一帶一路完成工作,良性循環,工作思路越來越清晰,流程越走越流暢,文件越整越規范,這和我們之間的密切互動是分不開的。
傳統的紙媒雖說在沒落,但并不能全面否定,企業領導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遲遲沒有放開信息化的腳步。無論如何大勢所趨,時代在進步,檔案也在進化,適應新要求新形勢,歸檔工作也不再是簡單的“抄家式”管理,而應該是變催債為信貸,賞罰分明,建立信用機制,有信嘉獎,無信拉黑,黑白分明,歸檔得宜。現在紙質文件歸檔方面,項目上我們也是有紙質文件收集的,有關部門出具的正式帶印批復文件,有資質認證所認定對該項目的審查報告,施工單位對該項目的詳細勘察書等,檔案室仍然還是以收集紙質材料為主,對于第一手材料進行收集整理,排序入庫,做到不流失,不外泄,不輕易傳遞,有檔可循,有據可查,有圖可覽,有文可閱。已過保存期限的底檔在備份電子文件后,經領導同意后,應或損毀,或密封,或交各歸檔院所檔案部門妥善保管,應保證公司大檔案室一直是最完整、最更新、最完美的狀態。
改革的春風正向我們吹來,從根本改變思路,從新出發,檔案工作也要迎來第二春!公司應用了新的檔案系統平臺后,將工作更加細化,責任到崗,每一個環節不再如原來版摻雜不清。回想在舊平臺操作的年代,檔案室與圖紙文印室時有誤會,因為工作內容有交叉,辦事人員經常搞錯,導致流程上遞交不清,工作內容重復,甚至會發生返工,兩個部門工作都不暢,設計人員歸檔積極性也不高。新的平臺上線后,知識中心體系生成了,大型的綜合管理平臺羅列萬象,滿足設計人員歸檔、調圖、下載、打印等需求,各司其職又互不干擾,避免了窩工返工。雖然在開始運行時,使用起來相對陌生不熟練,但在我們的溝通、培訓和指導學習后,使用逐漸順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歸檔的積極性,設計人員不僅主動配合,而且能做到主動按時歸檔,平臺的上線對我們的工作如虎添翼。
雖然平臺方便快捷,但是在使用中也帶來了一些弊端,主要體現在辦事人上傳的不嚴謹性和隨意性,偶有應付差事之徒,但畢竟是少數。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在上傳文件時,要求圖紙電子歸檔文件格式統一為PDF,但是我們在驗收時,經常發現格式五花八門Word、Excel、JPG等各式各樣的文件。這種情況無論是前期驗收整理、或是后期調曬、下載等都會造成不便。一個標準的作用就在于統一規范,而規范的統一是為了應用的順暢,辦事人一時馬虎,不嚴謹,只會為將來的工作埋下隱患,給自己給他人都造成不便。對于系統給我們帶來快捷方便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們使用者的謹慎,遵守歸檔流程,按部就班,不敷衍塞責,不推諉行事,營造良性的工作環境才能跟上新時代,新技術的應用才能更順暢便捷。
時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檔案工作也正在經歷自己的蛻變,歸檔工作亦如是,我們應抓住時機,借著這股春風,穩步轉型,華麗轉身,在電子化歸檔,減少或無紙質的道路上奮步向前。
(作者單位: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