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芝
摘 要:化學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以及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徑。然而,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以及其他客觀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始終差強人意,學生的學習有效性也始終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傳統教育理念下高中化學課堂的弊端越發明顯的暴露出來,如何改善教學弊端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的背景以及意義出發,簡單的提出了幾點關于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背景;策略
前言:
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階段的化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如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增強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讓全體學生在化學教學中都學有所獲、學有興趣、學得輕松, 是值得一線教師深入研究的課題。有效的教學是指既能促進學生“雙基”的提高, 培養其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能促進“三維目標”實現的教學。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 構建高效的高中化學課堂, 增進師生教學互動, 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 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背景分析
首先,一些教師對于課堂教學內容并沒有有效的把控,只是按照教材對內容進行簡單教學,并沒有進行恰當的拓展,影響了學生課堂化學知識的學習。其次,從教學方法上講,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一些教師的教學理念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應試教學理念下,忽略了實驗教學等一些實踐教學方法在化學課堂中的重要作用,課堂教學缺乏實踐性,影響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第三,從教學評價方面講,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也是比較偏重于結果,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進步的狀況,也缺乏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比如,很多教學都以學生記憶一些化學結果的熟練程度來斷定學生學習成果的好與壞,對于學生獲取結果的過程并沒有關注,導致很多學生養成重結果輕過程的學習習慣,影響了學生的正常發展。
二、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分析
(一)激發學生興趣, 增強教學有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激發學生興趣是構建化學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之一。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 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才能在課堂學習中保持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常見的方法有創設問題情境法、實驗法和課外活動法等。教師可以在化學課堂教學導入部分創設問題情境,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
(二)多元教學方式,構建高效課堂
多元教學方式應用于高中化學課堂本身就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根據高中化學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及學生年級段的不同等客觀因素,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比如,針對高中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化學教學要偏向于趣味性,主要是借助趣味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針對高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學就要偏向于合作、探究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分析、研究、總結化學現象得出相應的結論,如此在合作與探究的過程中,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多元作業設計,構建高效化學課堂
多元作業設計是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又一個重要的因素;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僅僅依賴于課堂的四、五十分鐘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充分利用課后作業的機會,創設多樣化、多層次的作業,保證學生學習質量和效果。
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化學作業一般都是按照教材作業內容,讓學生“寫”作業,很容易就會造成好學生吃不飽、差生等吃不消的現象;而且單一的作業形式缺乏拓展性和延伸性,學生的學習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多元作業方式的提出,能夠滿足不同知識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采用“作業自助餐”等方式,讓學生選擇適合學生學習水平與能力的作業形式。針對一些基礎知識較為欠缺的學生,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趣味知識競答等簡單的題型,讓學生自主通過趣味游戲的方式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牢固程度。
(四)鼓勵自主探究,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 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制訂科學合理的探究問題和活動實施方案, 要注意巧妙設計探究問題, 合理設置探究性教學實驗。探究問題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設置, 不宜過易或過難, 問題過易, 沒有挑戰性, 學生探究興趣不高, 且達不到探究性學習應有的效果;問題過難, 則會造成學生“啟而不發”, 挫傷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五)及時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效果
每上完一節課, 學生反思“學”的效果, 反思自己注意力是否集中, 是否積極主動的參與小組討論, 是否讓思維隨著老師的引導在高速的運轉, 是否運用了正確的學科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 還有哪些地方是迷惑的, 下來如何補救等。教師反思“教”的效果, 反思教學策略、技能與技術運用的有效性, 反思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是否合理, 反思教學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更要反思自己是否科學的運用了學科思想方法, 是否充分利用了課程資源。新課程改革, 只有當學與教的反思成為常態, 才能說教學相長, 才從根本上保證課堂教學效益的持續提高。
參考文獻:
【1】高江林.基于微信技術的“一·三·五”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索——以高中化學教學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03):109-110+113.
【2】郭欣,陳小莉,任凱,周穎.高中化學教學中高效課堂的實施障礙與改進策略——以“陜西延安中學高效課堂改革”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24):15-16.
【3】陳啟強. 微課與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A].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三)[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