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珍
“繼承民族傳統,做儒雅文小人;弘揚民族文化,做博學文小人”,進入山東省諸城市文化路小學,鐫刻在教學樓上的這行大字如紅燭一般使人心中一片光明。近年來,學校積極開設民族文化校本課程,進行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培養有中國根、有中國魂、敢競爭、素質高、行為美的現代中國人,打響了文小課程品牌,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走進諸城文化”,讓孩子們成為有根的中國人。學校開展了“走進諸城社區”社會實踐活動,孩子們在教師帶領下走進社區和工廠去參觀,開展環保行動,了解家鄉,服務家鄉。通過活動,孩子們學會了寫社區觀察記錄、服務體會、考察報告,從書本走向了生活,從校園走向了社會,獲得了寶貴的實踐能力、情感體驗和人際交往經驗。此外,學校還開展了“走進恐龍文化,愛我龍城家鄉”“走進板栗文化,愛我富饒家鄉”“走進濰河,愛我家鄉”“圖說諸城”等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增強了孩子們愛家鄉、愛生活的情感。
“中華經典誦讀”,讓孩子成為有魂的中國人。學校參加了由《小學語文教師》組織的國家級課題“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具體誦讀要求是:一年級背誦《三字經》,二年級背誦《弟子規》《千字文》,三年級背誦《論語》,四年級背誦《大學》《中庸》,五年級背誦《道德經》,六年級背誦《孟子》《古文觀止》。另外,還選教《日有所誦》一至六冊,補充學習國內外經典文學篇章。播放谷建芬的《新學堂歌》,讓孩子晨唱、午唱、課間唱,在唱詩中快樂地掌握古詩文。
“民族文化月”,讓孩子成為敢競爭的中國人。學校開展了“民族文化月”活動,在校園里搭起舞臺,讓孩子們盡情展示所掌握的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每學期舉行一次棋類段位賽和班級對抗賽、個人擂臺賽;舉行一次毛筆字、國畫、剪紙、泥塑、器樂展示活動。還在學校里開辟了“諸城文化”長廊,以圖片的形式展示諸城歷史、名人、成就。結合《走進中華文化》和《走進諸城文化》校本教材,舉辦“中華文化圖片展”和“諸城文化圖片展”,向學生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宣傳。舉行民間體育活動,鼓勵學生在社區開展傳統體育游戲,鼓勵教師教學傳統的體育項目,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快樂三課”,讓孩子們成為高素質的中國人。一是快樂必修課,保障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門類有國學、圍棋、象棋、書法、武術。把國學作為獨立性必修課,把圍棋、象棋、書法作為階段性的必修課,把武術作為融合性必修課。二是快樂選修課,保證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選修課科目分為“民族藝術類”“民族健體類”“民族知識類”三大項,包括國畫、剪紙、泥塑、布貼、京胡、民族舞蹈等35項。三是快樂自設課,促進學生領袖品質的塑造。除由教師開課外,學校還特意讓學生開課。開課的學生像教師一樣備課、上課、組織教學活動,個人能力得到提升,領袖品質得到培養。
“儒雅少年”行動,讓孩子們成為行為美的中國人。學校根據小學生的弱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儒雅少年”行動,制定“少年君子行為標準”,每月一條訓練重點,引導孩子們進行過關式達標訓練。一名剛從文小畢業的學生,把感激之情寫在了給母校老師的教師節賀卡上:“我是帶著儒雅本色離開文小的,在新學校里,同學們都評價我博學、寬容、會合作,我會繼續踐行文小君子標準,做博學儒雅的中國人。”
學校將繼續優化豐富民族文化課程,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做事中做人,在創造中成長,在寬容文小的懷抱里,享受詩意教育,走向幸福人生。
(作者系山東省諸城市文化路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楊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