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蕾
摘 要:每個人都有引起別人重視的心理,特別是小學生,對老師的正面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表揚等非常在意。合適的表揚或小的物質獎勵能夠促進小學生在學習上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如何把握獎勵的尺度和方法,是值得每一位老師思考的。
關鍵詞:獎勵;獎勵目的;獎勵尺度;獎勵方法;學習積極性
教學不單純是傳播知識信息的認知活動,而是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這種情感交流滲透和貫穿于傳授知識的全過程。每個人都有引起別人重視的心理,特別是小學生,對老師的正面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表揚等非常在意。合適的表揚或小的物質獎勵能夠促進小學生在學習上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如何把握獎勵的尺度和方法,是值得每一位老師思考的。筆者結合自己在教學的實際,談一點自己的想法。
一、獎勵的目的讓學生明確
獎勵作為一種誘因,反映了學生的自尊需要,同時這種誘因又正好與學習目標聯系在一起。學生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掌握知識、取得好成績,方可達到獲獎的目標,使需要得到滿足。其次,學生受到獎勵往往擴大和加強他的學習動機,是由于獎勵在某一時刻滿足了某些內驅力。因此它們能更為持久地增強那些當時得到滿足的內驅力,起到一種強化的作用。如學生取得好成績或得到教師的贊揚,都會由衷地高興,以后聽課、做作業也更加認真。獎勵的這種外加的激勵作獎懲不能隨意使用,它們有各自的適用范圍,其適用性依各自的功能而定。獎勵或表揚適用于表揚孩子的優點,引導他們改正缺點。如學生平時很膽小,當他第一次敢發言時,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以鼓勵他的勇敢行為,克服膽怯怕生的弱點。贊揚有助于使學生建立起獨立性、自覺性、自信心等好的個性品質。但如果表揚使用不當,超出其適用范圍,會使孩子產生自滿、自負、自覺性與自律性差、抗挫折力弱等不良品質。懲罰或批評比較適用于糾正孩子的錯誤,抑制其不良行為。比如發現學生說謊,一定要給予批評或懲罰。有些家長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該批評的時候不批評,就會使孩子不能明辨是非,這種缺陷教育會導致孩子形成人格缺陷。同樣,懲罰使用過度則會使學生自卑,遇事懦弱退縮。所以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視具體情況來靈活地選擇獎懲手段。獎懲要有理有據。有些父母對孩子的獎懲隨意性很大,今天高興了,就獎勵一番;明天不痛快,就批評孩子一頓,這種毫無標準可依的獎懲是無效的。家長在實施獎懲時,應向孩子講明獎勵的是什么,懲罰的是什么,才能對孩子以后的行為產生制約作用。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的缺點就大發雷霆,不講明道理,就責備孩子一通。孩子常會懾于父母的威嚴而表示改正,但卻不知錯在哪里??傊?,表揚和獎勵的使用是一門藝術,要做到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定。
二、獎勵的尺度應好好把握
獎懲的使用比例宜為“罰三獎七”。在教育孩子方面,稱贊比責罵的大。如果懲罰多于贊揚,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別是對于年幼的孩子,他們常對大人的話信以為真。因此,父母對孩子獎懲方式使用上的分配比例要依“三七開”的原則,要以鼓勵為主、三分批評,七分獎勵。同時,在每一次具體實施獎懲時也應貫徹“三七開”的原則:在表揚獎勵時,還要指出孩子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驕傲;在批評懲罰時,也要肯定孩子的優點,以防止孩子自卑。
三、獎勵的方法要讓學生感興趣
如何獎勵是體現獎勵效果的最直接的表現,好的方法能不斷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如果緊緊是口頭上的表揚,會讓學生感覺到獎勵的疲憊感。在教學中,我嘗試了不斷改進獎勵的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一是給表現好的學生發獎勵圖貼,如按時交作業、獲得其他教師的表揚等。學生的圖貼積累到一定數量,便可以領取“獎品”,如從獎品盒里抽取獎品等。二是豐富、學生感興趣的“獎品”,比如教師給學生的家長打表揚電話,按自己的意愿換座位等。三是獎勵墻制度,如果你看到有學生表現得很好,讓他把自己的名字寫到一塊名叫“獎勵墻”的小黑板上。當你需要學生去完成某項任務,而所有學生都渴望去做時,你就叫“獎勵墻”上的某個學生去做。如果名字太多,快把“獎勵墻”給填滿了,就對上面的所有人來一次特別獎勵。
通過明確獎勵的目的,把握獎勵的尺度,運用豐富多彩的獎勵方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顯現出來,成績自然有了明顯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尹敏敏. 提高小學教學中獎勵有效性的策略[C]// 2014.
[2]紀建平. 淺談小學教學中獎勵機制的運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18(1):42-42.
[3]劉嘉軒. 獎勵的負能量——如何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獎勵手段[J]. 新教育,2014(2):66-67.
[4]黃晨. 小學教育中獎勵手段應用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 基礎教育研究,2013(19):6-8.
[5]鐘秀華. 淺議獎勵制度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利與弊[J]. 學周刊,2015(13):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