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娜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語文這門學科的導向不再是各項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灌輸,而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特別是提升個人的思想及品性修養。因此,基礎教育階段必須開展德育工作,以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為了更方便有效地開展德育工作,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順利實施。
一、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在教學《番茄太陽》一文時,我先介紹了作者的背景,學生們的心中涌起了同情,感受到了失去雙腿的痛苦,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會對平時看到的那些殘疾人產生憐憫之心。課文的結尾是開放式的,是為了讓學生體會——正是因為明明,作者對生活的態度才有了改變。此時,我借勢引入一段關于明明后來復明的故事,對學生們的心靈也是一種洗禮,讓他們感受到愛的力量。最后,我告訴學生們:作者衛宣利在家人的幫助下,憑著自己頑強的意志,最終從病魔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在輪椅上開始了寫作生涯,發表了幾百篇作品,成為一個知名作家。這樣的結局,使故事更圓滿,課堂教學更完整,學生的收獲也更多。有的學生說:“以后要多多關愛殘障人士。”有的學生說:“遇到困難要積極面對,相信生活總是美好的,有付出定會有回報。”還有的學生說:“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
這樣一來,德育教學就完全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中了。其實,這類德育課文很多,關鍵在于教師如何挖掘文本的教學價值,如何進行德育的滲透。
二、通過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恰當的課外活動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體系。我曾教過一個特殊的學生,她原來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我們認識她時,她已經進行了手術,手術很成功,但手術后的一個多月內不適宜劇烈運動,所以我對她有一些特殊照顧。慢慢地,我發現她勤奮好學,成績優秀,但不愛交際,性格內向,缺乏服務意識。和她談心后才知道,原來這與她的特殊病情有關,家人和老師都比較照顧她,導致她缺乏主動性。我決定改變她的思想,鼓勵并創造機會讓她去鍛煉自己。比如,鼓勵她在身體情況允許的條件下,主動承擔家務,從而鍛煉勞動力,增強榮譽感。此外,我還經常陪她去圖書館借書,推薦一些勵志書籍給她看,幫助她開闊閱讀視野,從中學習到一些積極向上、樂觀生活的道理。我告訴她:“你現在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學生,不要把自己當成弱者。每個人都是一個美麗的天使,過去的你經歷了磨難,但你勇敢、堅強,現在在家人的照顧下,你已經化繭成蝶。要相信自己,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你!”她也能認真聽取我的建議,并不斷完善自己。現在,她非常熱心主動,在家中能幫爺爺奶奶洗碗、打掃衛生,十分孝敬長輩;在學校,也能積極參加各項活動,特別是在體育課上,她也能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簡單的足球基本動作訓練了,她常常滿頭大汗,但總是笑容滿面。
三、通過課外閱讀開展德育工作
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德育工作,在課外活動中,教師也要積極滲透德育。
課外閱讀已成為學生成長中的一道經典菜肴,細細品味,唇齒留香。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興趣愛好,教師可以為其推薦適當的閱讀書籍,也可以在班級設立圖書角。在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為其提供幫助,針對一些年級必讀書目,我們可以對整本書或一個章節進行導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打好基礎。在學生獨立閱讀時,教師可以鼓勵他們結合已有的情感體驗,去慢慢領悟文字的溫度,交流自己的讀后感。一本好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修養,甚至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目標。
學生在書中悟出的道理,遠比教師單方面灌輸要快捷有效得多,所以,多進行課外閱讀,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總之,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并不是單一的活動,如果能在課上或課外同時開展,雙管齊下,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