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樂
摘 要:對中長跑運動員來說,耐力評價應包括心理、肌理兩個大項,在評價策略上又應有具體的評價指標和方式——本文所探討的耐力訓練評價策略,是特指中學非專業、半專業中長跑“周訓練”模式下的專項耐力訓練,其與專業體育評價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
關鍵詞:中長跑;周訓練;專項耐力;評價策略
中長跑“周訓練”模式具有一定獨特屬性,與專業中長跑運動訓練及普通中學生的訓練都有所區別,但也有其中長跑訓練項目的基本屬性特征。其一,這個訓練模式是指向中長跑項目的。這個項目與短跑(100米、200米)、超長距離(半程馬拉松等)對運動員的運動素養需求有所不同。比短跑來說,需要足夠的耐力,比之超長跑,其耐力指標又略弱(更突出速度耐力);其二,中長跑“周訓練”模式的訓練對象是中學生中的非專業運動員,有一定的運動素養,但與專業運動員有一定差距。其耐力評價指標和策略應有實際的考量;其三,這個訓練模式的操作者是學校體育教師,以學校體育訓練條件環境為基礎,一些專業化的評價條件并不完全具備。
一、心理耐力訓練評價策略
對中學生中長跑運動員來說,對其心理耐力的訓練可能是更值得關注的——因為,對這些有體育專業發展需求和能力的學生,他們的發展價值觀是不如專業運動員清晰的,其在運動中所體現的心理狀態(意志品質、信心、前景展望等)遠不如專業運動員,經常會出現心理上的大幅波動。這種心理的不穩定性,對其運動成績的影響非常明顯。因而,中長跑“周訓練”模式非常關注對學生的心理引導,相應的,就應該有這方面的耐力訓練評價機制和策略。
第一種評價方法是觀察法——通過一段時間的運動心理訓練之后,教師對運動員進行有計劃的心理現象觀察分析。這種觀察評價,應分為短周期和長周期兩種。短周期是與“周訓練”的訓練周期同步,每周對運動員的心理表現進行觀察。將運動前的言行狀態和運動后的言行狀態進行對比,觀察其在運動后是否出現明顯的情緒低落、暴躁、厭煩等情緒;長周期則是以幾個“周訓練”周期為單位進行心理跟蹤觀察——這種周期的評價可靠性更高一些。如一段時間后,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是否提升或出現回落。
第二種評價方法是交流法——教師定期與運動員進行溝通交流,以較放松的形式,通過語言交流來發現其運動心理上的變化。比如運動員對訓練量有無抱怨、對中長跑這個項目有無排斥心理(比如表達了想換項目的意愿)等等——這些心理都會直接體現在中長跑的奔跑過程中,是心理耐力的重要指標。
二、肌理耐力訓練評價策略
對運動員進行耐力肌理方面的評價,可以重點采用三個策略。
第一是技術動作觀察法。對非專業學生運動員來說,他們接受的訓練強度達不到專業水平,在肌肉耐力上存在著一定差距。這種差距可以非常明顯地體現在其跑步過程中技術動作變化上。一般可以主要觀察運動員幾個方面技術動作的變化來判斷其耐力水平:步幅縮小、頻率加快——說明肌肉力量還夠,但疲勞度增加,為保持速度對步幅進行無意調整;重心下降——腰腹支撐力量下降,從而使整體肌肉放松,導致重心下沉,身體前傾;頭部擺動或偏斜——這是非專業運動員經常會出現的耐力不足現象,主要是頸部肌肉放松和心理煩躁導致——觀察這些內容,還需注意一點,就是這些耐力下降現象出現的時間。如果運動員出現這些現象的時間越來越晚,說明其耐力訓練取得了效果。
第二是專項評測法。教師專門抽出時間,對學生的耐力進行檢測。比如極限法——不規定奔跑距離,讓學生按自己的能力盡量跑得遠或時間長——這種評價方法可以結合“周訓練”的超量恢復周期訓練同時進行,檢測學生奔跑耐力的增長值;比如變速跑檢測法——不安排過長距離奔跑,比如3000米距離。在運動員奔跑過程中,教師不斷發出指令要求其變速,通過其變速能力是否保持來判斷其肌肉耐力水平。如果運動員最后只能保持勻速跑,沒有能力變速,說明其肌肉耐力已達極限。反之,運動員可以全程根據教師指令完成反復變速,說明其肌肉耐力達到較高水平。
第三是生理檢測法。這種評價方法操作起來會比較繁瑣,需要一些專業設備上的支持——以學校為基本訓練條件的中長跑“周訓練”模式,比起通常的體育教學來說,具有一定的專業條件,但與職業體育相比,還是有相當差距的。所以,在生理檢測評價上,教師應根據自身的具體實際情況來組織。通常,可以實現的,也是教師能夠操控的評價內容有:呼吸——運動前后呼吸頻率和肺活量指標變化,以及呼出氧氣與二氧化碳比值;心率——經過相對正規訓練的學生,其心率水平會出現明顯變化,在安靜狀態下,經過一定周期訓練的運動員其心率應慢于訓練之前。心率初始頻率代表其心跳攜氧量,是個重要的耐力指標。其他還有體溫、血糖、血脂等等檢測內容,教師根據條件作為耐力評價項目。
綜上所述,就以半專業為屬性的中長跑“周訓練”模式來說,對專項耐力訓練評價應兼顧中長跑項目的專業性和訓練對象、條件的特殊性。通常,可以主要關注心理耐力和肌理耐力兩個方向,并注意在具體內容、方法上的掌握。
參考文獻:
[1]劉曄, 蔣琳. 優秀中長跑運動員專項運動中肌肉疲勞度評價方法的研究[C]. 中國解剖學會年會. 2012.
[2]吳洪椿. 初中體育耐久跑教學策略研究[J]. 青少年體育, 2014(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