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嵐
摘 要:速度是徑賽體育項目最核心的指標,在比賽和考核中,速度是唯一指標。速度在中長跑訓練中的價值可見一斑——因而,對速度訓練的評價也自然成為中長跑“周訓練”模式的核心評價內容。本文基于中長跑“周訓練”這個特定的訓練模式,就其速度訓練評價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長跑;周訓練;速度;評價
影響中長跑運動員運動成績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體能、耐力、心理、戰術等等,但最終還是要歸結到一個硬指標——速度。無論我們在訓練當中采用針對了什么內容的訓練,也無論對什么內容進行了跟蹤評價,最后在體育比賽和考核中,速度就是徑賽項目唯一的指標。速度訓練及相應的速度訓練評價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但是,我們需要明確,速度是重要指標,但就訓練的評價來說,其不能等同于考核或比賽,評價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服務和指導訓練——從這個角度上說,指向中長跑“周訓練”模式的速度訓練評價策略,就不能僅以監測速度為唯一內容,更主要的是不能以單一的結果性速度指標為唯一標準。
一、比較型速度訓練評價
比較型速度訓練評價是教師最常用的評價策略,一些不太專業的教師在進行中長跑速度評價時,只會這一種評價方式——就是舉著秒表監測運動員的最終成績。但其實,這種以時間為速度唯一評價標準的策略并不能算是比較型評價。比較型評價的操作還要復雜一些,且有類別之分。
第一,縱向比較速度訓練評價——這種評價策略就是針對某一特定的運動員,將其在訓練歷程中的動態速度指標進行縱向分析對比。從初始接受訓練的初始速度值,到每訓練周期(以“周訓練”模式說,就是一周、三周、一學期)為樣本對運動員進行速度監測并評價其訓練成效。這種評價策略比較適合于個性化的訓練理念,適宜于運動員按自身條件自主發展。
第二,橫向比賽速度訓練評價——橫向評價是將運動員的速度值與隊友、他校以及專業運動員的速度值進行橫向對比(注意區分年齡、入隊時間、男女等因素)。這種橫向對比式的評價策略,對運動員有極好的激勵作用,也利于其對自身運動水平現狀有較清醒、理性的把握。
二、因果型速度訓練評價
因果型中長跑“周訓練”速度訓練評價的主要作用不是指導學生,而是給教師以科學的參考依據,對助力其優化教學策略、方法有較重要的參照價值。這種速度訓練評價策略有個基本的模式:進行理論研究→設計訓練方法→實踐訓練計劃→進行速度評測→分析訓練結果→優化(或淘汰)訓練方法。
這種因果型的速度訓練評價在操作上有相當的難度。主要的難點還于,教師在訓練中會采用多種訓練手段和方法,但在測評速度結果的時候,可能并不能準確判斷出是哪個訓練方法影響了速度測評結果——所以,這種評價策略一般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與其他評價策略結合使用——比如,我們采用往復折返跑這個訓練方法,意圖是訓練運動員的變速跑能力,從而提升其綜合速度水平。在評測的時候,不僅是測速度,而且同時對運動員的肌肉生理指標進行評價。因為這種變速跑與勻速跑的區別在于可以改變運動員的肌肉類型,使短纖維肌肉增多。如果發現運動員在肌肉類型上發生了變化,且速度提升,那么可以判斷是這種訓練方法發生了作用;二是在訓練時采用實驗性策略——就是我們設計了周訓練周期計劃之后,每天完全按計劃完成訓練內容。每次想檢測一種訓練方法是否有效,可以對這單種訓練方法(僅此一種)進行改變(如停止或換用其他方法),一定周期后檢測速度變化。這種策略可以較準確判斷是哪種訓練因素導致了訓練結果,但缺點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正常訓練。
三、分類型速度訓練評價
分類型速度訓練評價的作用和因果型一樣,主要是指向對教師的訓練指導,而不是對運動員進行測定。當然,這種評價結果也會對運動員個體的訓練重心、方法調整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我們對中長跑“周訓練”模式的速度訓練進行分類速度評價的原因是:其一,中長跑這項運動與短跑有著明顯的區別,它的運動過程是變速的,需要運動員有速度控制能力。這也是影響其最終速度成績的關鍵因素。所以,我們將速度評價分為勻速跑、沖刺跑、變速跑三個類型分別對運動員進行評價,對指導訓練具有更科學的價值;其二,不同運動員有不同的類型。有男女之分——男運動會員一般有較強的變速能力,而女運動員通常勻速耐力比較強;有奔跑策略類型之分——有的運動員是領跑型,習慣出發加速拉開距離后勻速到終點,有的是勻速型,自始至終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速度,有的是沖刺型,保留大量體能在最后幾百米后來居上。對這些不同類型的運動員,我們應根據他們的個體特征對其速度進行評測,才是科學的。
綜上所述,速度是中長跑項目最終的測評指標,在訓練和評價的時候,以速度為核心或重心是必然的。但指向訓練的評價和指向成績的評價是不同的——我們所研究的中長跑“周訓練”模式下的速度訓練評價,主要目的不是考核,而是給運動員和教師提供訓練優化的依據。在訓練評價策略上,速度評價也不僅是有最終成績評價一種,比較型、因果型、分類型的評價策略對訓練具有更高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賀新武, 田坤, 宋文民. 對當今中長跑以"速度訓練為核心"的再認識[J]. 中國體育科技, 1999, 35(10).
[2]朱豐. 我的“中長跑”教學與評價[J]. 中國學校體育, 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