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猛
有人說:“探索需要毅力、恒心和吃苦的精神?!敝R的獲得確實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需要付出一定的汗水。在選準方向、確定目標的前提下,還必須具有不屈不撓的品質,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一絲不茍地從最基礎開始起航。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生應該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積累知識。
一、夯實學習基礎
在學習方面,教師必須注意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學生掌握一定量的基礎知識后,就能夠更好地學習更多的知識。以語文學科的識字為例,學生必須從識字、寫字開始,從一筆一畫開始,之后才能學習如何寫詞、句、章……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才能去學習其他難度較大的知識。
小學數學學習是從整數開始,當學生學習數學時,首先必須學會0、1、2、3等這些數字。在認識每一個數字以后,學生還要會寫,還要知道數的大小及順序,還要知道每個數字的含義,之后再學習兩位數、三位數……在掌握了這些數字后,才能學習加減乘除的計算方法。學習計算時,首先要學習最簡單的一位數加減口算,然后學習兩位數以上的加減口算、筆算,再學習乘法口訣,學生需要應用口訣解答乘除計算題,熟練整數的運算后,隨著年級的升高,繼而又學習小數、分數……之后再進一步學習文字題、應用題等。
學生不僅要明白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性,還要端正學習態度,明白知識體系。學習基礎知識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推進相關學科的學習,只有先掌握最基本的知識,才能應用這些知識去獲得更多新的內容。
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學習是個人的事情,學習是為了自己而非別人,學生應該從心底產生一種對學習的渴望。學生一旦明白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就會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要學會提問,并試著解決所提問題。只有學會在學習中進行提問,學生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內化知識。學生還要學會應用已有知識進行自我解惑,讓所學的知識扎根于大腦。
二、掌握學習方法
掌握教師傳授的新知識固然重要,除此之外學生還要注意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學習方法是正確學習的基礎,萬不可忽視。學生在學習中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嘗試應用到實踐中去,讓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發揮更大的作用。
以小學應用題的計算為例,應用題的計算重在分析。過程如抽絲剝繭一般,需要學生一步一步認真細致地分析思考問題,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根據已知的條件,求出隱藏的條件,得出最后的答案。學生可以在學習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當遇到學習問題時可以進行運用,這樣所遇到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學習方法的積累離不開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思考與嘗試運用。
學習的過程是比較復雜的過程,是沒有萬能公式可套的。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勤于思考,自身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勤于實踐,在學習中體悟,并摸索出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比如背書,不可一味地死記硬背,硬背雖然也會有所收獲,但不是最好的方法。學生刻苦學習固然是好事,但如果能加上一些技巧,效果會更佳,學生應該學會用理解的方法去記憶。
注重錯題的積累。學習不是一帆風順的,出現錯誤是難免的。學生可以將錯題進行分類整理,并堅持定期復習,不斷鞏固。因為每次作業中都有可能出現錯誤,學生不可畏懼作業中所出現的錯誤,這些錯誤可能是因為粗心,也可能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出現偏差,教師其實是可以從中得到反饋信息的。面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應該珍惜,而不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批評,更應該用寬容與理解的態度去看待錯誤,積極地看待學生在平日學習中所反映出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一些成語的意思,例如“揠苗助長”“殺雞取卵”,這些做法只圖一時之快,其結果是毀滅性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知識的獲得是由淺入深、逐層遞進的,過程既無法一蹴而成,也沒有捷徑。
教學應該順勢而為,不同的教學階段,應該著重不同的方面。就如同養花一樣,需澆水時就澆水,需施肥時就施肥。學生的成長不能放任自由,任其亂長,生長過程是需要符合一定規范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边@句俗語應用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則要求學生的成長要有一定的規矩與規則。
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小組任務的完成度與每個學生息息相關,一個學生完成不好自己所需負責的部分,就會影響整個小組的完成進度。同理,如果一個小組所負責的部分無法完成,則會影響全班任務完成的可能性。通過集體榮譽感的培養,學生們的自主能動性會被調動起來,也就不用教師經常去督促,學生會自發地互相督促。
如果一些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教師要關注他們是否能對所學提出問題。當他們在學習上有一定進步時,教師要給予適當的獎勵。獎勵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學生都不愿意挨罰,讓學生說出自己錯誤的原因,或者寫下來。也可以讓學生彼此間進行互相糾錯,例如讓學生互查作業。作業互查并不是對學生的懲罰,學生可以從中收獲許多自己不曾注意的知識點。
教師可以用表格來統計學生應該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完成情況。可以以一天學習量為基數,再加上一周完成的量統計出學生一個月、一學期的學習內容和完成情況。統計內容包括:學習哪些內容,完成質量如何,數量怎樣。然后有規律地進行回顧,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評價,這樣就可以較為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進步,自己還有哪些不足之處,學生就可以用相應方法來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決。
三、全面積累各科知識
學生應該全面地學習各科知識,做到不偏科,對不同的科目都必須認真對待。不同科目的知識都是有內在聯系的,各科學習的側重點更是各有不同,只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的個人素質才會得到全面的開發。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生只有在學習時孜孜以求地不斷積累,才能由量的變化產生質的變化,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掌握才可以從原先的表面了解轉為深入。知識之間同樣也是相互影響的,從不同學科中學習與掌握的知識都可以進行比較思考,從而借鑒。
總之,學習是貫穿一生且需要不斷探索的過程,學習不可沒有規則,也不可急躁,應該耐心地從數字筆畫的掌握開始,從基礎知識的反復牢記開始。
學生更要學會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汲取更多新的養分,以豐富自己的學習體系,并試著將已經學習掌握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