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子
目前,“關注課改、聚焦課堂”已成為教育發展和改革中的一個重大命題,提高復習課課堂效率則是“聚焦課堂”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就怎樣提高生物復習課堂效率談幾點策略。
一、課堂導入吸眼球,標新立異抓主題
在常規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能把握好課堂導入這一環節。但在復習課中,很多教師忽略了課堂導入。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有興趣才會主動參與分析和探究。因此,生物復習課堂也應當重視課堂導入環節。生物復習課堂中,我講究兩個知識點之間的巧妙連接。如在復習“生態系統”這一知識點時,我引用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和俗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導出食物鏈的復習,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強化了已學知識點。
二、構建知識概念圖,注重梳理教學思路
不同教師執教同一個主題的公開課,教學效果迥異。有的課堂非常散亂,有的課堂行云流水,顯然,前者是教學思路紊亂導致。而復習課比新課的內容更多更雜,如果教師沒有理順教學思路,會讓課堂變得很低效。
構建復習知識點的概念圖是理順教學思路的方法之一。概念圖是知識濃縮和系統化的表現方式,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復習課中我常采用問題梳理、真題訓練和表格梳理等方法。問題梳理法即教師結合教學目標把教材的主要內容知識點轉化成一個問題鏈,從而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消化知識點。問題設計內容主要圍繞主干知識點進行,枝干知識點可以放到訓練中復習。問題形式可以是選擇題、判斷題或問答題。
三、把握學生思維方式,強化教學過程的直觀性
一堂高效的復習課不僅要講究巧妙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還要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把握學生的思維方式。在生物復習課堂中,直觀教學是教師的重要手段之一,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
1.巧用插圖
復習課中,部分教師注重用文字的形式進行知識歸納,而單純的文字歸納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達不到提高復習效果的目的。如果引導學生回歸課本,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插圖來復習知識,則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復習“血液循環”一課時,我會讓學生觀看教材中的人體血液循環模式圖,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看圖回顧學過的知識點。大部分學生可以從圖上回顧下列知識點:1.心臟四腔的構成。2.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分化。3.體循環和肺循環途徑。4.左心室的壁最厚的原因。5.體循環和肺循環過程中血液性質的變化。然后我結合教材進行總結,這對學生掌握知識點起到了良好效果。
2.實驗再現
除了圖形教學之外,實驗教學也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式。因此,在生物復習課中合理運用實驗手段有利于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
例如,我在復習“人體的呼吸”一課時,為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呼出的氣體比吸入的氣體中增多了二氧化碳”這一知識點,我選用了注射器、吸管、試管、澄清的新鮮配制的石灰水等實驗材料,并選派兩名學生操作實驗,讓其他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雖然整個實驗時間只有3分鐘左右,但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強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
又如在復習“胸廓的變化”一課時,“胸廓的變化引起吸氣還是吸氣引起胸廓的變化”是易錯知識點,此時我拿出教具模型進行演示,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是“胸廓的變化引起吸氣”。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生物學不僅要了解生物體的形態和結構,還要熟悉生物的生理功能和作用。而生物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是微觀的,僅憑課本文字和插圖很難理解。教師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播放相關視頻資料或Flash動畫,把微觀、抽象的過程具體呈現出來,學生會理解得更加深刻。
如復習“尿液的形成過程”這一知識點時,我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展示物質被吸收進入毛細血管的過程,學生可以清晰看到大分子物質由于太大不能透過腎小球壁。這樣生動形象的視頻演示讓學生對知識點記憶深刻。
復習課應當在教師有意的引導中進入,在教師清晰的線索中實施。對于生物復習課堂,教師還要盡可能使教學過程直觀化,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和解題技巧,引導學生要時而看、時而聽、時而思、時而記、時而答。這樣,提升生物復習課堂的效率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