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彩菲
【摘要】隨著小學生身心發育的變化,他們的生理、心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由于面對各種壓力,致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交往、自我認識方面,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尤其是受多元的信息干擾等因素的影響,使他們的心理健康、性格習慣、自我意識、意志力的正向發展受到較大的抑制。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在小學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掌握影響學生的各種因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更好地培養和教育學生,更有效地幫助小學生提高自我監控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性格習慣;自我意識;意志力;提高監控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隨著其身心發育的變化,以及自身經歷的擴展,他們的生理、心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由于面對各種競爭的壓力,致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交往、自我認識方面,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尤其是受多元的信息干擾等因素的影響,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性格習慣、自我意識、意志力的正向發展受到較大的抑制,并且,有些學生逐步積累的心理障礙也越來越嚴重。如果我們能認識他們在小學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就可以把握好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的主動權,從而更好地培養和教育學生,還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自我監控能力。下面筆者結合德育實踐的實際情況,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
一、認識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
認識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是培養其自控能力的前提,尤其是情緒、意志、性格這幾方面的特點。小學生年齡跨度較大,情緒特點變化也大。低年級的學生能初步控制情感,但控制情緒的狀態是不穩定的,他們的愛憎是和具體的事物緊扣在一起。到了高年級,他們的情感較為穩定,變得自重,對成人的依賴性明顯減少,道德感也初步發展起來了,這時,他們的情感更加穩定、豐富、深刻了,但是,也有些孩子不能與人形成親密關系,不服從管教,與同學關系緊張,情緒波動大,容易被激怒。同樣,小學生的意志特點變化也很大。處于兒童期的身體發育快,這時的小學生精力充沛、活潑好動,但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低、易沖動,做事虎頭蛇尾不能堅持至完成。在承擔任務時,往往要靠外部的壓力,而非靠自覺性。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在學習活動、人際交往中,他們的自覺性和持久性會不斷發展,并逐漸增強,在遇到困難時,大多數時候能控制自己不泄氣、不分心、勇于面對,努力解決難題。還有,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會越來越趨向穩定。隨著個性的發展,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越來越突出,性格對他們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大。并且,這時期的小學生性格的可塑性也很大,隨著年齡以及認識能力的增長,他們的許多行為會逐漸演變成習慣,性格也顯得越加穩定,不容易改變。因此,家長、教育者都必須好好地利用這個有效時期對孩子進行施教,促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全他們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
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是促成自控能力的基礎。每個人獨特的性格及習慣是在生活成長中形成的。性格決定了人的行為模式,好性格能帶來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習慣是行為的自動化,不用特別的意志努力,不用別人的監管,是自然而然的行動。
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可以促使人形成自控能力。那么,如何鍛煉孩子,促他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呢?筆者認為,一群學生,各自的性格和習慣雖然存在差異,但大多數學生在成長中,基本上是形成了比較好的性格和習慣,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受到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性格和習慣都存在著比較多的毛病。因此,每接任新班的班主任工作,教師開課前應跟前任的班主任了解該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把特殊的學生情況做好記錄,并且在第一周里特別關注那些特殊的孩子,摸清他的底。為以后施行教育、做好輔導計劃、確定好目標對象和施行的方式方法做好充分準備。另外,在與新班學生接觸的第一天,首先肯定他們群體中的每一人都是有好的一面,都是好孩子,再教育他們不要對同學有成見,不戴有色眼鏡看同學,對于有問題的同學,要幫他一把。同時,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老師對那些特殊的個體,要有針對性地做教育,幫助他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提升自控力。
例如,去年筆者遇到幾個性格和習慣比較差的學生,其中有三個很愛發脾氣,經常為一些小事情大吵大鬧、發難。這些容易發脾氣的孩子是從小缺乏正確的行為教育造成的,針對這一問題,每當筆者遇上他們鬧情緒的時候,先來個冷處理,讓他獨處一處。待他平靜后才去找他談話:1.問清楚發脾氣的原因;2.讓他認識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對;3.讓他明白發脾氣是失態的行為,不可取;4.讓他明確一定要改掉這種不良的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輔導教育,這三個孩子出現發脾氣的時間間隔越來越長,這說明他的自控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幫助小學生發展自我意識
幫助小學生發展自我意識是增強自控能力的有效保證。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意識,包括:自我知覺、自我評價、自我監督等。在小學教育中,教師可以根據孩子自身實際情況,引導他們確立自己的抱負。首先,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短處和長處,明確自己不會一無是處,只要努力,是可以做得很好的;其次,幫助他們想方設法補自己之不足;最后,還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水平來確定目標的難易程度,令他的抱負水平定位于既有實現的把握又可能冒失敗的風險的層面上,借此來激發他努力進取。這樣施教可增強和提高小學生對自身及外物的理性認識。做到自重自強,善于為既定的目標而克服困難。善于抑制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沖動,做到既不任性又不死氣沉沉;服從既定的目標,當遇到挫折能不憂郁,不生氣;能沉著應對,分析緣由,持樂觀態度。上述多方面的做法都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并培養了學生的自控能力。
四、鍛煉小學生意志品質幫助他學會意志堅強
鍛煉小學生意志品質,學會意志堅強是培養自控能力的強化劑。意志力具有無堅不摧的力量,是人頂天立地的精神支柱。良好的意志品質,包括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自制性等,然而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過后天的教育培養、自我鍛煉鍛造出來的。例如,有些孩子做事虎頭蛇尾,有始無終,缺乏耐心和毅力,對于這種缺乏堅持性的孩子,家長和教師可適當地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各種實踐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預設一些困境,給孩子設置一些不能立刻激發興趣同時又不易完成的任務,激起孩子內心的矛盾和意志上的緊張,從中經受意志的鍛煉和考驗,從而提高他的堅持性,培養他的自控能力。
意志力可以控制人的行為。我看過一段心理視頻:讓參與實驗的孩子獨自坐在空空的房間中間,面前放著一塊可口的水果糖。測試他們的意志力,看看他們能不能克制自己30分鐘內不吃那塊糖。試驗結果發現:有些孩子坐著坐著把糖吃了;有些孩子把嘴移向那塊糖,伸出舌頭去舔舔那塊糖,最后還是把糖吃到肚子里;有些孩子伸手去拿那塊糖,但最后還是把它放回原處,一直到最后都沒有吃。實驗告訴我們,第三種情形的孩子意志力強,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使他堅持不懈,順利達成目標。由此可見,鍛煉小學生意志品質幫助他學會意志堅強是培養自控能力的強化劑。
總而言之,在德育實踐中,我們如果能掌握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性格特點、自我意識、意志力的正向發展的因素,認識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引導兒童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幫助兒童發展自我意識,鍛煉兒童意志品質學會意志堅強,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那么,以后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能自主地、獨立地、自覺地從事和管理自己的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陳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級培訓教程[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
[2]林藏.留守小孩心理健康常識小學篇[M].呼倫貝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