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合軍
摘要:在農村中學,留守兒童是個特殊群體。助力其健康、快樂成長,不僅是班主任、學校的職責,數學教師也應對予以關注。科任教師應準確把握留守兒童的學情,在教學中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而且關注其心理、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使他們在課堂上能夠快樂、高效學習。這既有助于其快樂成長,而且也有益于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留守兒童;初中;數學;快樂成長
留守兒童是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和城市發展不平衡所產生的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這些學生在學習素養、心理健康等方面有著明顯區別于其他學生的情態。有問題,也有優點(比如這些孩子有較強的自力能力),但在教育視角上,較突出的還是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學業發展,甚至因其在農村學校占比較高,還會對整體環境產生影響。所以,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能僅依靠班主任、學校和社會,各學科教師都應主動負起責任,關注并有效對他們的心理及學習進行引導和幫助。這項工作不僅可以使這些孩子能健康、快樂成長,而且對課堂教學也是有益的。
一、初中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的現狀
留守兒童在學習、心理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問題。當然,留守兒童也有其特殊的亮點特征,比如他們自立能力強、獨立生活能力好、吃苦耐勞等。這里,主要分析的是他們在學習和成長方面的問題,以為找到施教策略提供依據。
1. 知識基礎不好
留守兒童這個群體的出現已經有很長時間了,這就造成現在的留守兒童大多不是短期留守,而是自很小的時候就缺少正常的家庭環境。所以,其學習和成長的問題是長期存在的。因而,這些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管理,其學習成績普遍處于中、下等水平。進入初中之后,數學的知識難度增加,這些孩子由于小學時基礎就沒有夯實,在學習中會遇到更多困難。越學越學不好、差距越來越大,這也造成其學習信心更加缺失。
2. 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問題是留守兒童最顯性的特征之一,這些心理問題不僅是影響其心智成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學業。一方面的問題是“親情饑渴”非常嚴重。這造成他們存在著嫉妒、憂郁、悲憤、孤僻等心理問題,而且是長時間得不到正確的疏導。另一方面的問題是管理缺位。進入中學之后,開始接觸一些社會不良群體,其心理健康發展嚴重偏移了正確軌道。這方面主要的心理情態是暴力傾向、價值觀不正、放縱、自棄等。
此外,初中的留守兒童,還夾雜著其正常成長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青春期心理問題。正常家庭成長起來的初中生,在這個階段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青春期心理異常。比如叛逆、自私、焦躁等。而留守兒童則因其他心理問題的夾雜,這種青春期心理問題會在某種程度上放大。
3. 不善與人溝通
在心理上,初中留守兒童具有自信心不足、自卑以及自我封閉等心理現象,這就造成他們不太愿意與他人進行溝通。做事往往習慣于自己解決,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寧可放棄,也不會主動去尋求他人幫助。除了心理因素之外,由于他們長期在家庭中缺少與父母交流溝通的機會,而其監護人(通常是祖輩)的思想、文化、理念等又與他們有著較大差異。在家庭中缺少溝通的環境。長期下來,他們在溝通能力上就出現了問題。既沒有表達交流意愿,也沒有溝通能力。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成長,而且在數學學習上也受到影響——比如采用合作交流、小組探討等方式組織學習,留守兒童的學習效率非常低。而且,本來其學習能力就比較差,有問題、有不會的知識又不主動向教師或同學請教,這也很影響其學業的成長。
4. 學生品質不佳
第一是對學習沒有興趣、缺少學習動機。一方面,由于這些學生大多學習基礎較差,學習數學存在著一些客觀的困難。數學學習過程是比較無趣的、甚至是痛苦的。另一方面,由于受家庭狀況和整個農村文化環境的影響,他們對學習的價值缺少正確判斷。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么?以為將來自己無非就是走家長的老路,到了可以工作的年齡出去打工。學習文化能不能改變家庭的命運,并不清楚,也缺少信心。
第二是意志品質差、自律性差——初中的數學知識難度逐漸增加,比起小學的數學知識來說,需要學生下更多的功夫。但這些留守兒童由于長期處于缺少監管的狀態,家長把孩子交到學校,基本對他們的學習不管不問。自小,這些學生就養成了學習松散的習慣。在生活上可以吃苦,但學習上一點苦也不愿意吃。
二、如何讓初中留守兒童快樂成長
要想讓留守兒童在數學課堂上快樂成長,根據以上分析,基本上可以確立這樣的原則:解決其學習困難的問題,使其學習過程變得輕松,重建自信;引導心理,使其感覺數學學習的快樂并建立健康積極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學習品質,使其有學習發展力。
1. 幫助留守兒童建立學習體系
留守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缺少快樂感,有個很大的因素就是其內心孤獨感和學習過程的無助感。對這些學生,首先是我們教師要在日常多予以關注,使他們感受、體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彌補其因為親情缺位而造成的心理陰影。當然,我們教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需要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學習,不可能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到留守兒童身上。所以,除了多關注、關心他們之外,教師可以幫助他們構建一個集體性的學習體系,使他們在團隊環境中進行學習,以使他們獲得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從而減弱孤獨感。
比如建立學習小組。以三到四個人為一個學習小組,特別是將這些留守兒童進行結組。這樣一來,雖然在家庭中他們缺少伴侶,但與年齡相當的同學在一起學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種親情上的缺憾。除了一起在課下學習(最好是家庭居住距離比較近的學生結組,如果是寄宿學校,可以是同宿舍同學結組),大家還可以聊一些生活上的事情,對心理上有一定調理作用。而且,結組之后,相互之間其實有一種天然的相互約束力,大家的學習勁頭要比獨立學習好很多。
比如實行“一幫一”、“一幫多”結對互助學習——讓一些學習好、品質佳的學生與留守兒童結成學習幫扶對子。這些學優生既可以替教師完成一些輔導工作,而且還可以用自己的正確言行、品質對留守兒童產生影響。而且這種結對學習并不會影響學優生的學習,因為,在輔導同學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其鞏固和梳理知識的一個過程。
2. 對學習進程進行合理的安排
在數學的學習上,教師對留守兒童應有特殊的關照和針對性的舉措。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留守兒童大多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這主要是指小學的基礎知識),在學習一些難度較大的初中數學知識時,由于基礎不實,很多知識無法理解,這是他們學習數學最主要的困難之一。如果我們不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是很難在高中迎頭趕上的,甚至有些學生根本就考不上高中。所以,對留守兒童,數學教師應根據他們的學習素養水平,專門給他們擬定特殊的學習進程安排。特別是在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剛開始的知識還相對比較簡單(數軸、絕對值、有理數等),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這個階段主要把小學的一些知識進行復習、鞏固、補強。在學習初中知識的同時,同步補強小學數學基礎(比如用字母代替數、綜合運算、幾何初步等等與初中知識銜接度高的知識)。這樣,為他們將來學習方程、幾何、代數式等等知識夯實基礎。
比如每周讓留守兒童練習一張小學的小測試卷,然后根據學生知識的漏洞,教師進行補習訓練或是安排其他學生對他們進行輔導。
3.注意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引導
對留守兒童,數學教師悶頭教知識是不行的,關注并有效對他們的心理、情感進行引導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其實,在素養教育目標下,即便不存在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關注學生的心理教育也是數學教師的職責)。他們的心理健康了、學習心態好了,快樂成長這個目標才能達成。
首先,教師要給留守兒童構建一個安全的心理環境。這個非常重要,因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大多是出于心理安全感的缺失。教師在教學中、課堂上下,除了教學之外,多與學生們進行生活方面的交流勾通,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多予以幫助和關心,是營造安全心理環境的主要做法。其實,這并不會耽誤教師太多的精力,在課前或在導入的時候,教師隨意跟學生聊點生活上的小事,吃的、用的、住的、穿的,莊稼長勢等等,都可以。課下的時候,學生的扣子掉了、鞋帶開了,給縫一下、提醒一下,都是很簡單的。但對于這些孩子來說,卻是意義非凡,他們對老師的這些行為會產生極強的正面反應。
第二,是在教學形態上,多采用一些趣味化的方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學習過程的有趣,產生快樂感和主動性。在這方面,教師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可以根據所教知識的趣味點,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生活經驗等來設計。比如游戲法、比賽法、競猜法、實踐操作法、討論交流法等等。不論是采用什么方法,就是一個目的,把數學的課堂學習過程由呆板、僵硬,變得生動、活躍。比如在教“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我采用了討論法和操作法。先讓學生們分組進行討論,說說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軸對稱圖形,然后大家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到得多。之后,讓大家拿出彩色卡紙來,自己去設計軸對稱圖形,并且進行剪紙比賽。比一比誰設計得圖形復雜、漂亮,看一看誰的剪紙手工做得好,大家評選出優秀作品張貼到墻上。
以上這些方法,不僅是能夠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而且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交流勾通能力、提升了學習信心和品質。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在農村學校是個普遍存在的特殊群體,這個群體因為生活情態的影響,在學習和心理上出現了一些特殊的“癥狀”,影響了他們身心的成長和學業的進步。對這些學生,不僅是班主任,科任教師也應注意對他們進行學情分析,并采用針對性舉措以使他們快樂成長。就數學學科來說,教師主要是針對留守兒童知識基礎弱、心理問題多、不善交流、學習品質差等問題來組織、設計教學。
參考文獻:
[1]周華.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途徑探索[J]. 數學大世界(下旬版), 2017(10).
[2]楊志芬. 提高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數學學習效益的探索和實踐[J]. 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 2015(6):78-79.
[3]頡珉昕. 農村中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實踐和探索[J]. 考試周刊, 2015(70):172-172.
[4]林學勇. 數學閱讀指導助力初中“數困生”數學能力的形成[J]. 學苑教育, 2016(1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