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芳坊
摘 要:新時期的學校德育必須以創設德育情景、優化道德心理為前提,重視德育實踐活動的參與過程,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和教師的引領指導,強化道德情感的體驗,構建更加科學的學校德育體系,加強德育科研,進一步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性。對于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加強 小學 德育 實效性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F在,小學德育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德育工作的現狀與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迫切要求,也是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務和歸宿。學校教育能否培養出數量足夠素質優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對德育的管理,為了提高德育的實際成效,充分發揮德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整體育人功能,就必須加強對學校德育實效的研究,努力提高德育質量。
一、強化班主任工作,增強德育實效
(一)建立校內四級德育管理網絡
我校德育管理網絡分為四級,第一級是由校級領導組成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學校的各項德育管理工作,負責制定學校的中長期德育工作規劃,并定期召開德育工作研討會,探討德育理念,研究工作思路,做出各項決策。第二級由教導處、少先隊組成,具體負責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的擬訂和組織實施,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各項活動。第三級即各年級組,在學??偟牡掠ぷ魉枷氲闹笇拢Y合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本年級的德育目標和實施方案,指導本年級各班主任開展學生工作,進行年級常規管理。班主任處于網絡的第四級,但卻也是最為基礎、重要的一級。他們負責各項計劃、活動的具體實施。
(二)開辟家校聯動渠道
在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立體化德育網絡中,家庭是長期發揮教育影響的極為重要的因素。首先,我校認真開好每一期家長會,以班主任為重要紐帶,向家長系統講授少年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獨生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原理等內容,對家長進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現代家教知識培訓。
(三)加強師德教育,發揮榜樣示范作用
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整體水平,學校一直重視教師的教書育人能力和師德素質產生的作用,向社會公開承諾“師德師風十不準”,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監督,為了進一步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激勵先進,學校通過家長網絡投票和教師互評等方法,評選學?!皟炐惆嘀魅巍焙汀靶@德育先進進人物”。尤其是2018年春季開展的“優秀班主任”網上投票活動引起了全鎮家長的轟動,深受廣大家長的一致好評。
(四)主題班會多樣化,寓教于樂
我校堅持以《德育》讀本為指南,以班級中隊活動為陣地,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活動。如開展“知榮辱、知恩圖報、棄陋習”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攜手共享成長”和“同在一片藍天下,手拉手健康成長”主題活動、“我為父母洗一次腳”“我為父母剪一次腳指甲”感恩活動等,寓教于樂,提高德育實效。
二、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增強德育實效
我校利用文化長廊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的氛圍,讓每一塊文化長廊都說話,對學生進行心靈熏陶、潛移默化的影響及教育,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文化長廊東面是“當地傳統道德文化”,“社會主義價值觀”。西面是“中國儒家文化”,學校還針對學生年齡小,對各種現象缺少鑒別能力的特點,用健康向上、充滿童趣的語言武裝文化。樓梯平臺上噴繪有“上下樓梯,靠右行”;拐角處、樓道上“靜我校園,不大聲喧嘩”;洗手盆旁“關好了水龍頭,珍惜水資源”;就餐教室墻壁“愛惜糧食,從我做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倒掉的是剩飯,流走的是汗水”;草坪上“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等校風、學風、課間行為準則的宣傳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校校園文化的一大特色。校門圍墻外壁上的“德育長廊”,有眾所熟知的“孔融讓梨”、“千里送鵝毛”等歷史教育故事、有教育的名言名句、有激勵學生“愛祖國、愛勞動”等五愛的彩色傳報……有這些于墻壁上的“無語之師”便成了學生的第一頓知識快餐。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學校根據處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小學生,區分給予不同的精神食糧。
三、狠抓了養成教育,提高了德育實效
(一)培養了日常學習生活良好習慣
少先隊開展“班主任助理輪換制”“我是班級小主人”“我是校園小主人”活動。班級事務由學生專人專項負責,班隊干部實行輪換制,班長不是一人當一學期,而是由多人擔任值班班長,樹立團隊精神,強調合作,通過正常渠道進行競爭,形成具有良好班風的班集體,從打掃衛生開始,從完成衛生包干區的任務開始,從獨立按時完成作業做起,把自我教育的鑰匙交給學生,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生活的小主人。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
(二)形成了事事育人,人人育人良好局面
小學生心理處在由幼稚走向成熟發展的過程,面臨著許多困惑,他們的自控能力和認識能力不成熟,很容易受環境影響而產生消極心理。我們要齊抓共管,發現苗頭,及時疏導糾正,同時還要進行“挫折”教育,磨練意志,提高承受能力。每項工作的過程,都要緊緊圍繞“育人”這個宗旨,使學生真正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德育效能,在根本上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四、創新德育活動,增強德育實效
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多次的行動研究,開展了一系列的德育主題教育活動。1、寓德育教育于整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利用每一個良好的契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開學典禮、德育主題教育月、班隊會以及各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真正地使德育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活中,達到明顯的教育效果。2、每一階段都立足于學生學習、生活的周邊環境、資源中探索有效的德育內容與策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提高德育的實效性。3、從活動中貫穿德育教育。(1)學校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如:不亂扔垃圾、上下樓梯靠右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2)開展“手拉手活動”讓學生懂得如何去關愛、幫助身邊的人,從小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學生相互體驗交流心得。(3)開展以《關愛生命,遠離危險場所》為主題教育的德育活動課。在德育活動課上,主持人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同學們總結了已經掌握的安全常識知識;通過老師的課件講解使學生知道了遇到危險時應該沉著冷靜,學會自救自護。4、通過多媒體播放“生命高于天”安全教育警示片,學生從一斷斷短片及案例中明白深刻的道理。學生在校減少了不少擁擠打鬧的現象。
五、改革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出臺了《關于授予學生榮譽稱號的實施方案》,從德、智、體、美、勞五方面構想,針對小學生的實際,通過量化管理,共設立了30個榮譽獎項。其中在德育方面有“最美孝心少年”、“環保小衛士”,“安全小衛士”等10個獎項,通過改革,改變了過去傳統單一的做法,在校園內營造了濃郁的德育氛圍,有效地推動了學校的德育工作。
近年來,我校德育工作在以上新理念下的實踐已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項艱巨和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任重道遠,我們應銳意進取,努力探索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實現德育的終極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永英.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5(4):00052-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