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霞
每一位教師從踏上講臺的那一刻起就期盼著自己能夠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可什么是人才呢?一說到人才,所有的教師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班上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這些孩子智商高、思維活躍,成績優秀。學習成績優秀的他們總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被家長、教師、學生所熟悉,并且在很多時候都是各種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他們的優秀成績變成了他們的隱性的標簽,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學優生”。而正是這種想法使得這些“學優生”成為了我們德育中的死角。
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是我的一項重要工作。無論是在每周一次的班會課,還是在平時的英語課堂上,我總是孜孜不倦地對孩子們進行品德教育。我自認為自己的德育工作做得還不錯,但是一件發生在“愛心義賣”活動中的事情,讓我不禁反思自己的德育工作真的開展到位了嗎?
一、個案介紹
應學校的要求,我通知全班同學為下周的“愛心義賣”活動做好準備,要求同學們回家收集自己閑置的學習用品和書籍,到時帶回學校進行義賣。各班義賣所得的錢將保存到學校的愛心基金,然后為各班有需要的同學進行資助。消息一公布,全班同學都議論紛紛。
當同學都爭先恐后地問我各種問題時,小文的一個提問馬上讓全班安靜下來了,“老師,我可不可以不帶啊?我沒有閑置的物品來幫助別人?!边@一下,全班同學都安靜了,看著我,大家都知道小文是老師的“掌上明珠”。
為了讓這次活動得到全班同學的支持,同時也讓大家都積極地參與,我強令自己冷靜并且馬上大聲地說:“我很欣賞小文同學的誠實,他總是實話實說,這個是大家都要學習的地方。既然小文同學提出不參加,我也不反對,但是我想先向大家具體解釋一下愛心義賣的活動目的和意義,你再決定參不參加,好嗎?”小文訕訕地點點頭。
“所謂閑置物品,就是你們不需要,但是還有利用價值的東西。這些物品直接扔掉是一種浪費,在這個提倡環保節約的社會,大家都有著強烈的環保意識,所以這些物品拿來給需要的人使用,奉獻我們的愛心,這比扔掉更有意義吧?對于拿東西來賣的同學們來說,即使拿不到錢你們覺得值不值?”全班同學應道:“值?!薄皩τ谫I東西的同學來說,你們以低廉的價錢淘到你們需要的物品,你們覺得劃不劃算?”全班再一次大聲說:“劃算?!薄澳敲丛陔p方都互利的時候,這些錢你們又幫助到了我們學校需要幫助的同學,這樣一舉兩得的事情你們還想不想參加?”這次全班都笑瞇瞇地大聲說:“參加。”再看看小文,他已經開始為自己的小私心而感到慚愧,低著頭裝作沒事發生一樣的開始拿書出來看。
二、個案分析
小文各科成績優異,課堂上同學們不會的問題他總是得意洋洋地舉起手來回答,每次測驗他的成績都是領先于其他同學。但是聰明的小文卻沒有得到同學們的擁護。因為他自以為是的聰明,經常對解不出題的同學進行冷嘲熱諷;在班級的活動中,也是經常偷懶;更重要的是他自認為聰明還經常不做作業。而他的父母對他的行為采取的是默許的態度,因為他們覺得只要成績好,其他的都可以忽略,在平時的生活中對他的所有物質要求都一一滿足。
在好成績的“彩衣”下,相當一部分所謂的優秀孩子,思想并沒有如他的成績般閃亮。他眼中看到的只有自己,對其他同學視而不見。于是,在這光彩成績的背后,同樣有著許多自私的行為。作為班主任,平時要睜大眼睛,關注這些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關注他們的心理,及時地激發出他們內心潛藏的道德觀念,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深化他們的道德觀念,并能給他們的心里立上一個典型的德才兼備的榜樣。這些都要求我們將平時的工作做細。
三、解決策略
1.教師要一視同仁
學優生的優越感都是來自于學習上的成就感,教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高度贊揚和肯定他們的學習能力,讓很多學優生養成了目中無人或者是趾高氣揚的心理狀態。教師只看到他們的成績,忽略了對他們品德的塑造,造成了 “高分低品”的學生的出現。教師應該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行為,是不是對“學優生”存在著偏愛。一旦發現“學優生”出現道德問題,應該及時地解決。在本文的案例中,小文不愿意參加“愛心貿易”的心態,如果我當時不解決的話,小文也不會覺得自己品行的問題,他會繼續這么自大的行為,而班上其他同學也會覺得我偏愛小文,對我的道德素養產生懷疑,這樣是不利于全班的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展。
2.教師要培養學優生的“同理心”,激發道德需要
所謂“同理心”就是指學會設身處地地站在當事人的立場去體會當事人的感覺、情緒和需要。學優生品行差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只關注自己的成績,成績以外的很多事情在他們的眼里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讓他們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沒有學會去理解、關心別人的感受,缺乏了集體榮譽感。在本文的案例中,通過以物換物,將所賣的錢用在“愛心基金”上,幫助有需要的同學,其實就是運用“同理心”來激發學生的道德觀。經過我對“愛心貿易”活動的意義和目的向同學們解釋完,激發出小文潛藏在內心的道德需要,促進了小文的道德信念的形成。讓一開始不打算參與的他開始考慮回家找閑置物品,這個就是小文的道德需要被激發。
3.構建和諧班級,深化道德情感
部分學優生的優秀讓他們有點高傲,看不起班上成績中等或者是成績差的同學,這就導致了他們在班上存在“高處不勝寒”的狀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學優生的特點,通過小組合作制或師徒幫扶制度讓他們用自己的優點來贏得同學們對他們的真正認可。經過合作和幫扶,讓學優生在和諧的同學關系中,產生出他們的道德情感,這樣就有利于引發他們做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比如在班級中主動完成班級事務,主動撿起路邊的垃圾,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主動關心家長和朋友。
4. 樹立德才兼備的榜樣
拿我們班的小文來說,知道他喜歡看書,尤其是《三國演義》,于是就在當天,我故意在校門口等他一起回家,路上我讓他分析人物劉備——他武功低于張飛、關羽,才智與諸葛亮相比更是遙不可及,可是為什么這些能人賢士卻一個個愿意為他出生入死呢?最后,我與他一起總結:劉備的君王之才來自他的德——以德服人。我這一總結,小文頻頻點頭?!捌穼W兼優,品在前面,德才兼備,德在才的前面。你學習好有什么用,這么自私與狹隘,所以你在班級里都沒有交到好朋友……” 聽著我批評的話,他的眼淚開始如珍珠般一顆顆往下掉,并且對自己的自私行為進行一次深刻的反思。樹立一個道德榜樣,讓他們學會對照自己的行為,時時提醒自己的行為是否合格。
5.家校合作,給家長正確的指導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為此,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很多家長卻因為缺乏指導,導致他們在家庭教育中出現各種錯誤的方式,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小孩的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小文在班上的各種表現與他在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離不開的。于是,作為班主任的我也積極地與家長溝通,指出家長出現的問題,并且給予一些建議,比如,讓小文學會做家務;對于小文物質上的要求家長要延遲滿足;家長要學會真正無條件地愛小文等。每年因考試失利而自殺的孩子比比皆是,這些血淋淋的教訓足以喚醒那些只看重成績的父母,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愛。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在對知識創造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的同時,對于人的道德品質的要求并沒有因此而下降。在這個時代的召喚下,我們班主任應該要有這樣的意識,為祖國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有層出不窮的創新意識、高度的發展創造力、豐富的科學知識、非凡的自學能力,同時還要有與人合作的意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一顆會關愛別人的心。教育無小事,小處見精神,成績優秀的學生,更需要德育關照,強鼓更要重錘敲。